• #0110 卑斯室樂團


#0110 卑斯室樂團


  • 原價: $100.00



卑斯室樂團 British Columbia Chamber Orchestra

音樂總監及指揮:汪酉三 Music Director / Conductor: Thomas WANG

 

  1. 莫扎特:D大調第一嬉遊曲 K.1361-3樂章) 10:44

   Mozart: Divertimento K. 136 (Movements 1-3)

  1. 葛利格:悲歌兩首Op.34 1-2 8:09

Grieg: 2 Elegiac Melodies (Op.34 1-2)

  1. 霍爾斯特:聖保羅組曲1-4 12:31

Holst: St Paul’s Suite (1-4)

  1. 漁舟唱晚 5:54
Fisherman’s Nocturne
  1. 新春樂 2:44

Joy of Spring

  1. 二泉映月(二胡:馬向華) 6:58

Reflection of the Moon on “Erquan” (for Erhu and orchestra) Erhu: MA Xiang-hua

  1. 無窮動(二胡:馬向華) 3:23

Paganini: Moto Perpetuo (for Erhu and orchestra) Erhu: MA Xiang-hua

  1. 巴托克:羅馬尼亞民間舞曲六首1-7 6:07

   Bartok: 6 Rumanian Folk Dances (1-7)



卑斯室樂團

  卑斯室樂團成立於一九九七年,主要目標是通過舉辦最佳的中西古典音樂活動來作為促進跨族裔文化交流的橋樑。其獨一無二的特色及目標已獲政府(包括溫哥華市及卑斯省)以及社區的認同及支持。

  樂團於過去數年介紹了眾多的客席演奏家,包括最負盛名的中國民樂演奏家及來自溫哥華、全加拿大甚至外國的傑出青年古典音樂演奏家。除了邀請作曲家為樂團創作新曲外,亦為很多中國民族器樂編寫西洋樂隊伴奏之樂譜,豐富演出內容。

  踏入第五年,樂團會繼續努力並作出新嘗試,朝著為大眾提供高水平音樂會之目標及承諾而前進。
 

汪酉三(音樂總監、指揮)

  汪氏數十年來以小提琴家及指揮家的身份活躍於香港、亞洲、澳洲及加拿大,並以嚴謹和卓越的教學聞名,名列英國劍橋出版之《世界音樂名人錄》。到加前係香港政府音樂事務統籌處(現稱「音樂事務處」)副總監、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指揮及香港弦樂教師協會副會長。七十年代在香港政府音樂事務統籌處首創達五千學員之龐大音樂訓練計劃,並指揮香港青年樂團赴世界各地演出,足跡遍及美國、英國、法國、澳洲、日本、以色列、塞浦羅斯、新加坡及中國。

  汪氏於一九九一年移居加拿大後,即創立卑斯弦樂團,擔任音樂總監至一九九五年,並於一九九七年再創辦卑斯室樂團,繼續推廣和發揚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

  在教學方面,汪氏可謂桃李滿天下,其學生已在世界各地擔任獨奏及合奏之專業演奏家。在移居加拿大的短短數年中,汪氏的學生屢得加拿大皇家音樂院考試全省最高分獎狀和比賽冠軍,為培育本地青少年音樂人材盡其力量。

 


樂曲介紹


D大調第一嬉遊曲(作品K.136)


莫扎特(1756-1791)

  在莫扎特的時代,有很多音樂作品是為喜慶娛樂而寫的。這些音樂比較輕鬆,但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例如嬉遊曲、小夜曲等流傳至今的曲式作品依舊是音樂會中經常演奏的作品。

  一七七二年莫扎特寫了三首為室樂團演奏的精彩而充滿青春活力的嬉遊曲。《D大調嬉遊曲》以叡智含蓄的快板開始,第二樂章行板之後是活潑的急速板,第三樂章中段以賦格曲式寫成,是莫扎特年僅十六歲時的傑作。


悲歌兩首
(作品第34號)

葛利格(1843-1907)

  葛利格是十九世紀後期最偉大的挪威作曲家。這兩首《悲歌》是葛利格根據他於一八八零年創作的一套十二首的歌曲的其中兩首改編而成,分別為〈創傷的心〉及〈殘春〉。後者早已蜚聲於聲樂界,其簡潔的結構及優美的詞藻,足令人留下至深的印象。
 

聖保羅組曲

霍斯特(1874-1934)

  霍斯特是近代英國作曲家、鋼琴家、管樂演奏家、教師和指揮。他醉心於東方哲學和印度以及英國民間文學。

  《聖保羅組曲》是他在一九一三年為聖保羅女校樂隊所作的。全曲分為四段,音樂清澈明亮,色彩絢爛,富於節奏和音色的變化;是一幅反映人生萬花筒的音畫,也是一首顯示弦樂演奏艱難技巧修養的樂曲。
 

漁舟唱晚

古曲
陳錦標改編

  本曲根據朱郁之的二胡曲改編而成。曲調相傳為婁樹華以古曲《歸去來》為素材發展而成;另一說為金灼南根據山東傳統箏曲《雙板》等改編而成。

  樂曲極富詩情畫意。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出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表現了心情喜悅的漁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舟滿載而歸的情景。
 

新春樂

茅源曲

  樂曲創作於一九五八年。旋律汲取了中國江南民間音樂中明朗、樸素的音調;通過各種表現手段,描繪出人們在歡度新春佳節時那種歡欣喜悅的情景。

 


二泉映月

華彥鈞曲

  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景色優美,是阿炳(華彥鈞)小時經常遊玩的地方。阿炳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疾,三十五歲雙目失明,在無錫市沿街賣唱及演奏各種樂器為生。

  《二泉映月》是他於失明後所作,將坎坷的生活及不幸的遭遇反映到兒時美好的回憶中。樂曲流露出憤慨的情緒,是阿炳人生的寫照,是他的心裡話。創作的手法是通過樂句的擴充和壓縮,結合音區的變化,使音樂的形象單一而集中。全曲速度雖然變化不大,但力度變幅則相當感人,是一首富有感染力而令人激動的二胡曲。


無窮動

〔意〕帕格尼尼(1782-1840)

  此曲原為小提琴名曲,也是百餘年來無數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音樂會中的保留曲目。樂曲的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變化音較為複雜,轉調和離調也較為頻繁。

  原曲為C大調,移植後在二胡演奏中改為D大調。由於二胡只有兩根琴弦,又沒有指板做為按音手指的穩定反壓力部位,因此這首樂曲在二胡的演奏中頗見功力。除嚴格的音準(紛繁複雜的變化音和半音)之外,快速的連續換把和大幅度的跳把技巧也是對演奏者技術功底最好的檢驗。演奏時除敏銳的兩手配合、嫻熟的技術狀態之外,還要注意分句的感覺、自然的旋律起伏和流暢華麗的聲音效果。


羅馬尼亞民間舞曲六首

巴托克(1881-1945)

  巴托克和高達宜對匈牙利的民間音樂和吉普賽音樂的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巴托克在匈牙利的出生地今屬於羅馬尼亞,他曾經深入鄉間採集東歐民間音樂和舞蹈。

  他的六首《羅馬尼亞民間舞曲》作於一九一五年。本來是為鋼琴獨奏而寫,但它們成功揉合了藝術加工和為人熟悉的流行曲調,廣受歡迎。弦樂隊的合奏譜更將六首短曲串聯成一套具有特殊民族節奏風格的組曲。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

相關商品


#0176 吳祖強作品選輯 民樂與管弦樂專輯

#0176 吳祖強作品選輯 民樂與管弦樂專輯

吴祖强作品选辑 尝试结合中外 探索融汇东西 Selected Compositions of WU Zu-qiang   春江花月夜(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 13’21” ..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