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6 明月清風 吳英卉絲弦古琴獨奏(2CD)


#0126 明月清風 吳英卉絲弦古琴獨奏(2CD)


  • 原價: $200.00



明月清風 吳英卉絲弦古琴獨奏(2CD

Moonlight in Gentle Breeze | Silk String Qin Solo by NG Wing-wai

 

CD1

  1. 欸乃《天聞閣琴譜》 6:42

Ao-ai, the Creak of an Oar

  1. 大胡笳《神奇秘譜》 12:33

The Grand Hujia Melody

  1. 屈原問渡《西麓堂琴統》 9:00

Qu Yuan in Contemplation

  1. 秋宵步月《西麓堂琴統》 3:55

A Stroll under the Autumn Moon

  1. 古風操《神奇秘譜》 4:16

A Tune in Antique Style

  1. 漁樵問答《琴學叢書》 10:57

Dialogue between the Fisherman and the Woodcutter

  1. 龍翔操張子謙傳譜 6:15

A Soaring Dragon

  1. 挾仙遊《梅庵琴譜》 4:07

Soaring in the Company of Immortals

  1. 一閃燈花墮謝俊仁作曲 7:18

The Oil-lamp Flickered

  1. 山水情金復載作曲 8:35

The Love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CD2

  1. 龍朔操《神奇秘譜》 9:51

The Sorrow of Zhaojun

  1. 小胡笳《神奇秘譜》 13:03

The Subtle Hujia Melody

  1. 山居吟《五知齋琴譜》 5:14

Dwelling in the Mountain

  1. 泛滄浪《神奇秘譜》 4:08

Carefree Rowing

  1. 陽春《誠一堂琴譜》 11:16

The Splendour of Spring

  1. 普安咒《栩齋琴譜》 10:12

A Buddhist Incantation

  1. 耕莘釣渭《愔愔室琴譜》 2:19

The Pleasure of Farming and Fishing

  1. 風雷引《梅庵琴譜》 2:42

Thunderstorm

  1. 歸去來辭《真傳正宗琴譜》 5:01

Resumption of Country Life after Resignation

  1. 樓蘭散金湘作曲 9:43

Lamentation for Loulan City

 

明琴 Qin of Ming Dynasty

蔡昌壽斲《存古》琴 Qin made by CHOI Chang-sau “Antiquity Preserved” (“Cun Gu”)

吳英卉斲《松濤》琴 Qin made by NG Ying-wai “Wind Whistling Through the Pines” (“Song Tao”)



吳英卉

  香港琴人,已退休的專業護士。習琴二十多年,先後受業於謝俊仁、龔一、姚公白三位老師。亦秉承古往今來琴人斲琴之風而隨蔡昌壽老師學習斲琴技藝。醉心書法藝術,師承錢開文老師。熱衷於古琴藝術的推廣,曾多次參與國內與香港的琴事活動與演奏。積極參與二零一三年底由「蔡昌壽斲琴學會」、「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合辦的「香江琴緣」展覽。現為「中國琴會」名譽理事、「德愔琴社」理事、及「蔡昌壽斲琴學會」會員。

 

感言
吳英卉

  「明月清風」是我所斲製第一張琴的名字,取材自蘇軾《前赤壁賦》的詩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我愛蘇軾的作品,尤以這篇為最;為了它最能展示出蘇軾豁達自在的性情,與安之若素的人生態度。當我斲製完成了第一張琴,思量着要給它一個名字,蘇軾這篇文章就從我腦海中浮現出來。明月的清澈澄明,清風的和暢恬逸,正是我心所之所嚮往。就這樣把琴名敲定下來,並由我親自刻於琴上,再無懸念。時光流轉,如今又再用作這套碟片的標題,只因情懷依舊。

  我是一名退休的專業護士。回憶數十載站在醫護工作的最前線,所面對的也不光是沉重的工作與人事壓力,或常見的病重與死亡的哀傷,期間也交織着不少喜悅與欣慰 。恒記多少回見証復康者重投家庭與社會、產房中親手接來新生命的感動、切身體會二零零三年「沙士」戰役中的眾志成城與無堅不摧的鬥志。我慶幸選擇了學習民族樂器,並且參加了兩個由年青人組成的民族樂團,結識了一群志趣相投而心懷樸素的朋友,讓悠揚的民樂與純真的友誼一路伴隨着我走過這漫長而富挑戰性的歲月,也細水長流地潤澤了我的心田。

  我與琴的緣份始於八十年代後期,彷彿歷經了多年的尋尋覓覓,「眾裏尋他千百度」,這顆心終於有了歸屬。

  我在操縵方面有幸先後追隨謝俊仁、龔一、姚公白三位老師。他們三位在琴藝方面自然各有千秋,然而在琴德方面我可以冒昧地說他們有不少共通之處。他們都是一絲不苟、專心致志地鑽研與推動古琴藝術的發展,都擁有寬廣的胸襟和海納百川的氣度。時光流轉,往日受業之情景仍然歷歷在目。這套碟片的大部份曲目都是承蒙三位老師所傳授。

  我的老師尚有一位,就是授我斲琴技藝的蔡昌壽老師;我們弟子輩都親切地稱他蔡師傅或師傅。他的廠房「蔡福記中西樂器製造廠」源自潮州汕頭,是香港唯一一家生產與銷售古琴的廠房,每亠張琴皆由蔡師傅親斲。他自一九九三年開始設班授徒,親授斲琴技藝,至今已過二十年,桃李滿門,有弟子約五十人。師生於二零一一年創立了「蔡昌壽斲琴學會」,並於二零一三年底與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合辦了一個為期三個月、名為「香江琴緣」的展覽,展出了蔡師傅與大部份弟子們的親斲琴,其中包括用於是次錄音的拙作「松濤」。蔡師傅與其斲琴藝術於二零一四年底榮登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選了三張琴灌錄這套光盤:一張明琴、一張由蔡昌壽老師親斲的「存古」琴、還有由龔老師饋贈琴材及由蔡老師親授本人斲製的「松濤」琴。三張琴都是張了蠶絲弦並於另文介紹。

  猶記當年我學琴是從鋼弦琴開始的。後來漸漸有機會接觸到絲弦琴,便彷彿進入到一個全然不一樣的天地,是那麼古樸而內歛、厚重而雅澹。既沒有鋼弦的金屬聲,按弦的手感又比鋼弦柔和愜意,吟猱更是別具韻味。於是便一張一張地把鋼弦琴更換為絲弦。現在我的琴大概是絲弦與鋼弦各半。

  絲弦有一項特性,就是當琴人的左手在弦上作位移(亦稱走手音)時,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摩擦聲,加上它比較鋼弦易斷或跑弦走音,以致有些琴人會避免使用或作出嘗試。我個人認為,摩擦聲無法也無須完全避免,卻可以由琴人稍為調整其運指方法而減輕,餘下少量的摩擦聲倒是可以讓琴曲更添韻致。

  與絲弦比較,鋼弦的穩定性較高,使用起來比較輕鬆。那怕是全套新安裝的鋼弦,在調音之後音高大多相對穩定。加上摩擦聲比較絲弦輕微,也不容易斷,致使保養方面顯得相對簡單。反觀一套全新的絲弦在安裝之後,其張力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之後才穩定下來;期間可能要重上數次。然而,喜愛彈絲弦琴的朋友們都會樂意為之的。

  我認為絲弦與鋼弦並無優劣高低之分,琴人但按自己的喜好作出選擇便是。

  我選彈了三曲新作品,包括謝俊仁老師一九八八年的創作《一閃燈花墮》,除了基於我受到納蘭聖德《尋芳草‧蕭寺紀夢》這首他對亡妻悼念之詞的觸動,最重要是為了表達我對謝老師琴曲創作方面的熱忱與豐碩成果之敬意。另外兩曲皆由龔一老師傳授,包括金復載先生一九八八年創作之《山水情》;我很喜歡把《欸乃》與《山水情》這兩曲並賞,讓自己陶醉於古人與今人跨時空的山水情懷與詠嘆之中。還有金湘先生創作的《樓蘭散》,它總能牽動我的聯翩遐想,讓我神遊於黃沙浩瀚與大漠駝鈴聲中、慨歎往昔的繁華如今安在。

  我以拙作「松濤」琴彈奏這三曲,另有姚公白老師授我之《古風操》,作為我對四位老師的回饋,及表達我對他們的衷心感謝。

  這亦是我灌錄這套碟片的原意。

  同時我要衷心感謝「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的譚耀宗先生與鄭偉滔先生,全賴他們兩位的支持鼓勵,還有我家人的關心諒解,方能圓我素願。

 


用琴簡介
吳英卉

(一)明琴(1368-1644)。仲尼式;栗殼色;流水斷紋(多見於琴底)。龍池鳳沼皆長方形,雁足圓形,精雕有如十二瓣菊花之狀。琴音古樸雅靜、韻長潤透。通長120厘米、隱間110.2厘米、肩寬21厘米、尾寬15.5厘米、厚3.5厘米。

(二)    蔡昌壽老師親斲及命名之「存古」琴,一九九零年斲。檀閣式;紫蘿桐木面,杉木底;栗殼色。龍池鳳沼皆長方六角形,納音微隆。鏍鈿徽,牛角軫,雁足圓形鑲嵌鏍鈿梅花,絨剅串上通花玉珠。琴名由董華強先生書,以鏍鈿鑲嵌於龍池上方。龍池腹內書「一九九零年香港蔡昌壽親斲」及「中山張順怡首次監製這琴」於兩側(張順怡乃蔡昌壽夫人)。琴音沉厚鬆透、韻味悠長。通長126.5厘米、隱間117厘米、肩寬24厘米、尾寬16厘米、厚4厘米。

(三)    蔡昌壽老師親授本人斲製之「松濤」琴,二零零三年完成。伏羲式;深栗殼色。龍池鳳沼皆三連弧形,雁足圓形,玉軫玉雁足,鏍鈿徽。此琴於我有特別意義,蓋其面板底板皆由龔一老師饋贈,並告知此乃明朝某大臣之房樑。為了報答龔老師這份厚愛,我遂加倍用心斲製以謝師恩,並以之選錄了我三位老師所授曲目。琴音宏亮,故取名「松濤」,由我隸書及邀得李國泉先生鐫刻於龍池上方,下方則有方印「吳英卉斲」。龍池腹內兩側書「蔡福記昌壽師傅親授」及「癸未年春吳英卉斲於香江」。鳳沼腹內兩側書「龔一老師」「饋贈琴材」以銘記老師贈材之美意。通長123.5厘米、隱間113厘米、肩寬25厘米、尾寬16.5厘米、厚3.5厘米。

 


琴曲簡介


CD 1


欸乃

《天聞閣琴譜》

  此曲首見於明‧嘉靖(1549年)汪芝輯《西麓堂琴統》卷十九。是後人據唐柳宗元《漁翁》詩中「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霜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句而作。「欸乃」是船夫搖櫓拉縴之聲,在樂曲中以不同形式先後出現,巧妙地表達了古人對托跡漁樵的嚮往。意境靜中有動,旋律優美抒情。

  現據龔一老師所傳授、由管平湖按《天聞閣琴譜》(1876年)打譜之版本演繹。
 

大胡笳

《神奇秘譜》

  是曲首見於明‧洪熙(1425年)朱權(臞仙)編纂之《神奇秘譜》霞外神品下卷。臞仙按琴史解題曰:「漢書載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也。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漢末大亂,琰為胡騎所掠,入番為王后,十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月登胡車,琰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後武帝與邕有舊,勅大將軍贖文姬歸漢,二子留胡中。後胡人思慕文姬,乃捲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唐董庭蘭善為沈家聲祝家聲,以琴寫胡笳聲,為大小胡笳是也。」

  原曲十八段,各有小標題。由首段〈紅顏隨虜〉,至第四段〈歸夢去來〉、第十段〈怨胡天〉、第十二段〈遠使問姓名〉、第十三段〈童稚牽衣〉、第十四段〈飄零隔生死〉,及末段〈田園半蕪〉,彷彿是文姬之悲劇的縮影。

  現據龔一老師所打譜及傳授之《神奇秘譜》版本演繹。


屈原問渡

《西麓堂琴統》

  此曲首見於明‧弘治年間由龔經(稽古)編纂之《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解題謂屈原「南荒投逐,莫知所向,問渡於漁父。」

  是次版本出自明‧嘉靖《西麓堂琴統》(1549年),乃後世為悼念屈原忠而被謗、悲憤嘆息、與無以釋懷的遭遇而作。曲中自傷自失、一唱三嘆的情調甚濃。

  現據姚公白老師所傳授由姚丙炎按《西麓堂琴統》打譜之版本演繹。
 

秋宵步月

《西麓堂琴統》

  此曲首見於明‧嘉靖(1549年)汪芝輯《西麓堂琴統》卷二十四。解題載:「廣樂記曰:『齊人柳世隆善彈琴,為士流第一,不預世務,風韻清遠,月夜常鼓此曲,散步中庭,暢然自適,後人因以名之。』」

  樂曲有清秋良夜、月下閒步之趣,曲調舒徐閑雅,漸轉輕快流美。定弦以三、四弦同聲,實不多見。全曲八段皆有小標題。由月出之前的〈虛堂生白〉,至〈初離碧海〉,繼而月上中天的〈金鑑行天〉、〈雲英馭風〉,最後是月華如練的〈長天一色〉,讓操縵者通過琴的聲韻演繹出其心中的一抹月色。

  現據姚公白老師所傳授由姚丙炎按《西麓堂琴統》打譜之版本演繹。
 

古風操

《神奇秘譜》

  此曲最早收錄在明‧洪熙(1425年)朱權(臞仙)編纂的《神奇秘譜》太古神品上卷之中。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文王所作。其為趣也,追太古之淳風。謂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以道存生,以德安形。其民甘食而樂居,懷土而重生,形有動作,心無好惡。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無有好惡,無有嗜慾,此太樸之俗見於世也。」

  樂曲的旋律含有西域異族韻味,有說乃唐代琴家將傳入中原的外族音樂記成之琴曲。

  現據姚公白老師所傳授由姚丙炎按《神奇秘譜》打譜之版本演繹。
 

漁樵問答

《琴學叢書》

  此曲首見於明‧嘉靖(1560年)蕭鸞所輯《杏莊太音續譜》中。其解題曰:「唐人云:『漢家事業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之漁樵一話而已。」

  樂曲流暢抒情,引用了模進和對應的句法以帶出漁樵之對話。

現據謝俊仁老師所傳授、於《愔愔室琴譜》(2000年)所載《琴學叢書》(1910年)譜本演繹。


龍翔操

張子謙傳譜

  曲譜初見於《澄鑒堂琴譜》(1686年)。

  按《愔愔室琴譜》解題:「與明代傳譜中的《神化曲》及《秋水》大同小異。全曲通體跌宕,結構緊湊。細密處如快駒過隙,稍縱即逝,奔放處如天馬行空,無阻無滯,自始至終一氣呵成。……是操節奏似有板拍而亦似無板拍,完全為散文詩之風格。」

  《蕉庵琴譜》(1868年)則以《龍翔操》為名。

  全曲節奏跌宕自由,有騰躍自得,超然神妙,變化莫測之趣,讓人興起龍在雲海裏自由飛翔的聯想。

  現據謝俊仁老師所傳授、於《愔愔室琴譜》(2000年)所載張子謙傳譜演繹。
 

挾仙遊

《梅庵琴譜》

  此曲首見於《古音正宗》(1634年)。

  《梅庵琴譜》(1931年)就此曲之解題曰:「梅庵諸曲中,指法以《搔首問天》為最複雜,但取音之淳樸溫厚則以本曲為最難,久彈方能知之。本曲內容輕鬆愉快,頗有飄飄欲仙之意。相傳為黃帝所作,亦以黃帝精於養生之道而假托之。」

  現據《梅庵琴譜》譜本演繹。
 

一閃燈花墮

謝俊仁作曲

  此曲乃謝俊仁1988年所創作。作者解題曰:「參考傳統古琴曲式和風格寫成,結尾有轉調段落以增加樂曲的感染力。全曲表達納蘭聖德詞《尋芳草‧蕭寺紀夢》思念亡妻之歎。詞的最後一句是「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現據謝俊仁老師之傳授演繹。
 

山水情

金復載作曲

  此曲是金復載原創於1988年,是以古琴配音的動畫電影《山水情》之主題音樂,後經改編為古琴獨奏曲。影片描述了細雨綿綿的秋日、山高水深、琴聲悠揚,老琴師與漁童結下了高山流水之情誼的故事。

  琴曲《山水情》交織著淡泊的情懷與幽深的意境,猶如一幅老練簡潔的淡筆水墨畫。

  現據龔一老師之傳授演繹。


CD 2


龍朔操

《神奇秘譜》

  《龍朔操》一曲首見於明‧洪熙(1425年)朱權(臞仙)編纂之《神奇秘譜》霞外神品下卷,舊名《昭君怨》。臞仙曰:「是曲也,當元帝時,漢室稍強,匈奴單于懼其征伐,故自來朝,願為漢婿,以保塞外,而帝遂以昭君賜之。且昭君最美,因不得為漢宮之嬪御,而復嫁於夷狄腥羶之人,於是掩面零涕,含恨北去,而有薰蕕共器之羞,冰炭同爐之怨。當時之人,有傷紅顏薄命之嘆,故作弦歌以形容而嗟悼之。」

  全曲八段,皆有八字小標題。由〈含恨別君撫心長嘆〉寫昭君辭別漢室,至萬里長驅途中及抵達胡地後〈夜聞胡笳不勝悽惻〉;末段〈日對腥羶愁填塞漠〉以一片哀愁終曲。

  現據姚公白老師所傳授由姚丙炎按《神奇秘譜》打譜之版本演繹。
 

小胡笳

《神奇秘譜》

  明‧洪熙(1425年)朱權(臞仙)輯刊的《神奇秘譜》,太古神品上卷中有《小胡笳》一曲。根據其解題:「臞仙曰,是曲者,後唐董亭蘭所作也。取漢蔡邕之女文姬蔡琰,因漢末大亂,為胡騎所掠,入番為王后。十有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因感胡笳之聲,文姬乃捲蘆葉為笳而吹之,其音甚哀。董亭蘭以琴寫胡笳聲,為大小胡笳是也。」

  姚丙炎認為《大胡笳》與《小胡笳》可為姐妹篇;《大胡笳》是感嘆文姬坎坷不平的一生,《小胡笳》是抒發文姬在胡的哀思懷故之情。後者全曲連同前敘與後敘共六段,除卻前敘與後敘之外,其它四段皆有小標題。

  現據姚公白老師所傳授由姚丙炎按《神奇秘譜》打譜之版本演繹。


山居吟

《五知齋琴譜》

  《山居吟》首見於明‧洪熙(1425年)朱權(臞仙)編篡的大型譜集《神奇秘譜》中卷。臞仙曰:「是曲者,宋毛仲翁所作。其趣也,巢雲松於丘壑之士,澹然與世兩忘,不牽塵網,乃以大山為屏,清流為帶,天地為之廬,草木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間。至若山月江風之趣,鳥啼花落之音,此皆取之無盡,用之無竭者也。所謂樂夫天命者,有以也夫。」

  音調蒼古恬靜,節奏起伏跌宕,全曲以散板彈奏。

  現據龔一老師所打譜及傳授之《五知齋琴譜》(1722年)版本演繹。
 

泛滄浪

《神奇秘譜》

  明‧洪熙(1425年)朱權(臞仙)編篡之《神奇秘譜》霞外神品下卷有《泛滄浪》一曲。臞仙曰:「是曲者,亦云郭楚望所作。志在駕扁舟於五湖,棄功名如遺芥;載風月而播弄雲水,渺世事之若浮漚,道弘今古,心合太虛,其趣也若是。」

  全曲分三段;首段為悠然舒展的散板,隨後的泛音段與後段則以帶有散板色彩的規整節拍演繹泛舟五湖的樂趣。

  現據龔一老師所打譜及傳授之《神奇秘譜》版本演繹。


陽春

《誠一堂琴譜》

  《陽春》首見於明‧洪熙(1425年)《神奇秘譜》太古神品上卷。臞仙按,「宋玉對楚襄曰:『陽春、白雪,曲彌高而和彌寡。』……陽春取萬物回春,和風淡蕩之意。」

  《誠一堂琴譜》(1705年)之解題曰:「曲調中正和平,疎疎澹澹,此陽春為宮音之正調也。」

  現據謝俊仁老師傳授、於《愔愔室琴譜》(2000年)所載《誠一堂琴譜》(1705年)譜本演繹。
 

普庵咒

《栩齋琴譜》 

  此曲首見於明‧萬曆(公元一五九二年)張德新(賓桐)纂《三教同聲琴譜》,原名《釋談章》,內附梵語曲辭,起首曰:「南無普庵師菩薩」,末段又云:「普庵到此百無禁忌」。其後流傳發展,分成《釋談章》及《普庵咒》二曲。

  《愔愔室琴譜》(2000年)注云:「此佛曲也,琴譜流傳有二,一有辭即普安禪師之咒語,一無辭專寫鐘磬鐃鈸唱讚之聲,聽之不啻魚山聞梵,今所奏者是也。」

  現以《愔愔室琴譜》所載《栩齋琴譜》譜本演繹。
 

耕莘釣渭

《愔愔室琴譜》

  此曲首見於清‧光緒(公元一八七五年)孫寶(晉齋)撰《以六正五之齋琴譜》。按《詩夢齋琴譜》該曲後記云:「此曲傳自晉齋先生,後數十年,又經十一弦館添註工尺。以簫和之,音韻古淡,非悅耳之調也。此曲聞自寧王秘譜得來,然是本世所罕見。」

  樂曲寫農耕垂釣之樂,一派怡悅與閑適。

  現據謝俊仁老師傳授《愔愔室琴譜》(2000年)所載譜本演繹。


風雷引

《梅庵琴譜》

  此曲首見於明‧嘉靖(1539年)徽藩朱厚爝輯《風宣玄品》之卷五。

  按《梅庵琴譜》(1931年)解題:「本曲描寫夏日雷雨極為神肖,多用撮法以壯聲勢,用滾法以狀烈雷,連用撮聲以象陣雨……最後以雨過天晴而結束。本曲特點節奏非常靈活,極盡跌宕頓挫之妙。梅庵諸曲中節拍之緊湊以此為最,更非一氣呵成不可。」

  現據《梅庵琴譜》譜本演繹。


歸去來辭

《真傳正宗琴譜》

  此曲首見於明‧正德(1511年)由謝琳編纂之《太古遺音》卷三。按謝氏云:「是辭乃晉處士陶潛所作也。潛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軍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印綬歸。作此辭,播之弦歌,令人清風凜然,千載之下尚能使人興起也。」其後曾刊錄於多部明、清琴譜之中。

  是次版本出自明‧萬曆(1589年)楊掄編纂之《真傳正宗琴譜》。
 

樓蘭散

金湘作曲

  此曲之創作者金湘1959年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本科後,被下放新彊二十年後獲平反復職。

  琴曲《樓蘭散》以新疆羅布泊地區之樓蘭古城遺址作主題,現據龔一老師之傳授演繹。

  此曲有獨特的風格與結構,令人對古絲綢之路上這繁榮古城泛遐想聯翩,為她公元四世紀前後遭神秘廢棄興緬懷慨嘆:

  繁華落盡古城空,駝鈴聲渺了無蹤,
  廣漠無垠何處覓,樓蘭有夢月朦朧。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

相關商品


#0108 一閃燈花墮 謝俊仁古琴獨奏

#0108 一閃燈花墮 謝俊仁古琴獨奏

一閃燈花墮 謝俊仁古琴獨奏 The Oil-lamp Flickered | Qin Solo by TSE Chun-Yan   憶故人 《今虞琴刊譜》 8:55 ..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