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九芳 小民樂團成立專輯
Special Edition for the Founding of “Ladies’ Ensemble of Chinese Music”
-
絲竹新韻 New Sound of Sizhu 5:59
器樂合奏 Instrumental ensemble
-
建昌月 The Moon of Jianchang 6:32
古箏獨奏:林玲 Zheng solo: LIN Ling
-
三五七 Three, Five, Seven 5:25
笛子獨奏:曾昭斌 Dizi solo: ZENG Zhao-bin
-
敦煌古韻 The Ancient Sound of Dunhuang 6:49
琵琶獨奏:吳玉霞 Pipa solo: WU Yu-xia
-
一枝花 One Flower 7:42
二胡獨奏:宋飛 Erhu Solo: SONG Fei
-
土家擺手舞曲 Waving Dance of Tujia Tribe 6:32
揚琴獨奏:李玲玲 Yangqin solo: LI Ling-ling
-
大姑娘美 Beautiful Girl 6:05
板胡獨奏:姜克美 Banhu solo: JIANG Ke-mei
-
長門怨 Sorrow in the Changmen Palace 6:32
三弦獨奏:黃桂芳 Sanxian solo: HUANG Gui-fang
-
六字開門 Opening the Door with Number Six 4:33
嗩吶獨奏:高華 Suona solo: GAO Hua
-
松風寒 Chilly Wind among the Pines 7:15
中阮獨奏:魏育茹 Ruan solo: WEI Yu-ru
「華韻九芳」小民樂團
「九芳」樂團,由北京中華傳統樂會副會長宋飛發起,於一九九六年六月組建,由來自中央民族樂團、中國音樂學院、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武警文工團的九名民樂好手組成,其中多位在國際及全國民樂比賽中獲獎,是活躍在民樂舞台上的九朵鮮花。樂團的成立將在北京及更廣泛的地區經常性的進行中國傳統民族器樂的介紹、定期舉行音樂會,意在使華夏九方豐富的民族音樂久芳於中華大地,這也是北京中華傳統樂會對擴廣發揚中國傳統音樂的多項工作之一。
林玲(古箏演奏家)
曾昭斌(笛、簫演奏家)
吳玉霞(琵琶演奏家)
宋飛(二胡演奏家)
李玲玲(揚琴演奏家)
姜克美(板胡演奏家)
黃桂芳(三弦演奏家)
高華(嗩吶演奏家)
魏育茹(中阮演奏家)
樂曲介紹
《絲竹新韻》器樂合奏
楊春林作曲
江南絲竹是流行於江蘇、浙江地區的民族器樂合奏形式。由於使用的為絲弦樂器和竹管樂器,所以人們稱它為「江南絲竹」。江南絲竹的旋律大多輕快流暢、連綿起伏、優美典雅,著名的「八大名曲」在民間廣為流傳。
《絲竹新韻》是以江南絲竹傳統的旋法、風格、結構,刻苦出新創作而成,力圖再添新韻,是中國第二屆小型民族器樂作品徵集獲獎之作品。
《建昌月》古箏獨奏
徐曉林作曲
「建昌」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的古稱。樂曲內容描寫皓月當空的建昌美景,具有濃郁的西蜀風情。
《三五七》笛子獨奏
婺劇音樂
趙松庭編曲
張維良配器
浙江婺劇亂彈唱腔中有「三五七」一段,以笛子為主要伴奏樂器;趙松庭以此為素材改編成同名笛子獨奏曲。曲調流暢而純樸,極富浙東的鄉土氣息,並運用了大量的循環換氣技巧,使樂曲更具戲劇性。
《敦煌古韻》琵琶獨奏
席臻貫譯譜
吳玉霞編曲
《敦煌古韻》素材來自中國著名敦煌學者席臻貫破譯的敦煌古樂譜,曲調清雅、流暢。編曲者力求用音樂質樸的內在美,塑造出一幅樂韻典雅的敦煌壁畫。
《一枝花》二胡獨奏
山東民間樂曲
張式業、蘇安國改編
樂曲根據同名嗩吶曲改編。曲調以山東梆子「哭腔」和《小桃紅》為素材。全曲分三段,用二胡來模仿嗩吶的花舌音、苦音、滑音、吐音等技巧,呈現出熾熱歡騰的氣氛。
《土家擺手舞曲》揚琴獨奏
王直、桂習禮作曲
周成龍配器
樂曲採用了土家族民歌音調和擺手舞的節奏特點,以悠長的旋律和歡快的舞蹈節拍,表現出土家人民能歌善舞的情景。
《大姑娘美》板胡獨奏
東北民歌
彭修文改編
一九五七年胡琴大師劉明源約請彭修文為他譜寫一首板胡獨奏曲,因之採用了東北的嗩吶曲牌為素材加以發展而成此曲。樂曲共分四個部份,曲調柔美而抒情,描寫出少女婀娜多姿的美態。
《長門怨》三弦獨奏
古曲
張念冰編曲
此曲原為古琴曲,樂曲標題意在表現陳阿嬌遭漢武帝遺棄在長門宮的哀怨情緒。曲中使用了高音滑奏來表達女性哀怨的形象。
《六字開門》嗩吶獨奏
民間樂曲
胡海泉編曲
楊春林配器
樂曲是根據流傳於山東、河北的民間器樂曲牌《開門》改編而成。「六字」用以標明嗩吶演奏的指法要求——即以第六孔作Do音,這一演奏指法在山東西南鼓吹樂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松風寒》中阮獨奏
林吉良、寧勇曲
趙弟軍配器
樂曲以長安古樂《風入松》為素材,借鑒演奏古琴的手法,充分運用推、拉、吟、揉等技法,深刻而細膩地表現出古代婦女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