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戀 馬向華二胡獨奏專輯(二)
Love of the Yangtze | Erhu Concerto and Other Pieces of MA Xiang-hua Vol.2
樂隊:▲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
指揮:黃安倫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指揮:張藝
Orchestras: ▲The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or: HUANG An-lun
★The Chin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ZHANG Yi
鋼琴:●王楠 Piano: ●WANG Nan
揚琴:◆劉月寧 Yangqin: ◆LIU Yue-ning
-
▲二胡協奏曲《江戀》 Erhu Concerto: Love of the Yangtze 22:05
-
●《無窮動》 Moto Perpetuo No.2 in C Major 4:21
-
◆《流波曲》 Roaming in Life 5:49
-
★《離騷》二胡與樂隊 Erhu and the Orchestra: Lisao 11:00
-
◆《雙闕》二胡、揚琴二重奏 Duet for Erhu and Yangqin: Double 7:28
- 《月夜》 Moonlit Night 5:31
馬向華
馬向華是一位出生於山東濟南的女二胡演奏家。自七歲起開始跟隨濟南市少年宮的陳建新老師學習二胡,在比賽中榮獲濟南市少年兒童器樂賽一等獎。九歲時又拜師於濟南前衛歌舞團的蘇安國老師,後隨濟南兒童藝術團赴英國訪問演出。一九八六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馮智皓老師。一九八七年隨中央音樂學院「小小演奏家」演出團赴天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訪問演出。初中期間曾向中央音樂學院聶靖宇老師學習。一九八九年獲「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少年專業組一等獎。一九九零年濟南電視台為她錄製了音樂專題片《琴韻》。自一九九一年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長福教授以來,在專業技能和藝術表現諸方面均有顯著提高,並逐步以敏銳瀟灑、優美清新的演奏風格繼續向前發展。
一九九二年七月赴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訪問演出。一九九三年六月隨團赴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和瑞典參加國際藝術節。一九九四年一月隨中美國際青年音樂大使演出團赴美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七月出訪日本,參加「東京之夏」國際音樂節,並與東京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一九九五年七月隨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組織的中國傑出青少年音樂家演出團赴澳大利亞訪問演出,並在悉尼歌劇院與澳大利亞青年交響樂團合作。一九九六年隨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訪泰演出團,在曼谷文化中心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所到之處均獲好評。
一九九七年對馬向華來說是極其重要及影響深遠的一年:三月,她的首張二胡專輯激光唱片面世;四月,在香港舉行了她的首次個人獨奏會;五月,在台北獲得中國器樂大賽二胡組第一名;七月,於濟南舉行了首次在故鄉的獨奏會;九月,舉行了在北京的首次獨奏。一九九八年免試升讀研究生班;十一月,出版其第二張專輯《江戀》;年底起將展開其跨越二零零零年的「跨世紀音樂之旅」,計劃演出地方包括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北美洲、北京、上海及國內多個城市,共約二十場次。周詳的計劃及積極的磨練令馬向華的演奏水平、修養及經驗穩步提升,被認為是一位有才華及具有極高潛質的青年二胡演奏家。
樂曲介紹
二胡協奏曲《江戀》
周成龍曲
萬里長江,日夜奔騰,汨汨東流。她淵源流長的歷史、雄偉浩瀚的氣勢、沉重而高亢的縴夫號子,激起了作曲家內心感情的浪花,她不正是我們偉大民族和人民的象徵嗎?
《江戀》就是以長江為主題而創作的一首二胡協奏曲。全曲由四大樂段組成:一〈源頭流水〉、二〈縴夫號子〉、三〈煙波浩渺〉、四〈奔騰不息〉。
《無窮動》
〔意〕帕格尼尼曲
此曲原為小提琴名曲,也是百餘年來無數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音樂會中的保留曲目。樂曲的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變化音較為複雜,轉調和離調也較為頻繁。原曲為C大調,移植後在二胡演奏中改為D大調。由於二胡祗有兩根琴弦,又沒有指板做為按音手指的穩定反壓力部位,因此這首樂曲在二胡的演奏中頗見功力。除嚴格的音準(紛繁複雜的變化音和半音)之外,快速的連續換把和大幅度的跳把技巧也是對演奏者技術功底最好的檢驗。演奏時,除敏銳的兩手配合、嫻熟的技術狀態之外,還要注意分句的感覺、自然的旋律起伏和流暢華麗的聲音效果。
《流波曲》
孫文明曲
樂曲創作於一九五二年冬,是民間盲藝人孫文明的代表作品,亦是他流落異鄉困苦生活的自我寫照。原本是與《四方曲》為同一首樂曲,後將慢板段發展,獨立而成此曲。
二胡與樂隊《離騷》
林沖、姚盛昌編曲
何占豪編配
《離騷》原是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不朽代表作;相傳唐代人根據詩篇內容作成同名古琴曲。
二胡與樂隊《離騷》取材於古琴曲。富感情內涵的慢板揭示屈原憂國憂民和遭誹謗、流放後沉重而痛苦的心情。激情的快板與急板表現詩人對統治集團腐朽勢力的憤慨和不肯與世沉浮的鬥爭精神。樂曲以屈原投江後人們對他懷念而告終。
《雙闕》二胡與揚琴二重奏
譚盾曲
此曲為二胡與揚琴二重奏。作者以古樸的樂思和現代的創作手法相結合,通過幾個不同的音響畫面營造了原始和久遠的音樂效果。在樂曲中,表現了遠古時代的先民們在荒寂的山林中狩獵時追捕野獸的緊張場面和收獲後激情歡舞的動人情景;表現了遠古時代先民們粗獷豪邁的形象、他們的生活場景以及樂觀奔放的性格特徵。演奏時要注意通過運弓和揉弦技巧的變化營造出特定的音樂意境之外,為表現出鮮明而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速度和力度的變化方面也要多下功夫。
《月夜》
劉天華曲
《月夜》初步蘊思於一九二一年。南方夏天非常炎熱,在夏夜星空下的庭院裡,劉天華手持樂器在彈奏,使他自己和周圍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初步構思了《月夜》的主題。一九二四年,他把它完成了,表達對自然界的感受,以及當時他內心深處的感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