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樂薪傳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2CD)
The Heritage of Cantonese Music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CD1
-
雨打芭蕉(五架頭)
Raindrops Pattering on Plantain Leaves
-
連環扣(五架頭)
Interlocking Chain
-
餓馬搖鈴(五架頭)
The Hungry Horse Rattles Its Bell
-
悲秋(椰胡與古箏)
Sad Autumn
-
醒獅‧步步高‧驚濤(聯奏 笛子領奏)
The Awakening Lion‧Stepping High‧Stormy Surges
-
春風得意(合奏)
Beaming with Happiness
-
走馬(五架頭)
Pacing Horse
-
西江月(高胡與古箏)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
尼姑下山‧和尚思妻‧上雲梯(聯奏)
The Nun Going down the Hill‧The Monk Missing His Wife‧Stairway to the Clouds
-
花自飄零水自流(椰胡獨奏)
Desolate Petals on the Guileless Water
-
柏架鵑鳴(五架頭)
Singing Koels in Mount Parker
-
一葉知秋(五架頭)
A Leaf Heralding the Autumn
-
步步高(古箏四重奏)
Stepping High
CD2
-
昭君怨(五架頭)
The Grievance of Lady Zhaojun
-
雙聲恨(合奏)
Double Sorrow
-
花間蝶(合奏)
Butterflies among Bouquets of Flowers
-
漢宮秋月(二胡、古箏、揚琴與洞簫)
The Autumn Moon over the Han Palace
-
旱天雷(笛子領奏)
Thunder in the Drought
-
禪院鐘聲(古箏與椰胡)
Tolling of Buddhist Temple
-
漁歌晚唱(笙與小三弦)
Fisherman’s Song in the Evening
-
雙飛蝴蝶(硬弓組合)
Butterflies Flying in Pairs
-
連環扣(五架頭)
Interlocking Chain
-
流水行雲(二胡與古箏)
Flowing Water and Drifting Clouds
-
雨打芭蕉(琵琶獨奏)
Raindrops Pattering on Plantain Leaves
-
平湖秋月(小組奏)
Autumn Moon over Placid Lake
-
醒獅(木琴獨奏)
The Awakening Lion
-
孔雀開屏(中阮獨奏)
The Peacock Fanning Its Feathers
-
娛樂昇平(合奏)
In Celebration of Good Times
*余其偉/伍國忠/潘偉文/文傳盈/林丹虹(五架頭)、許菱子(古箏)及歷屆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演奏
余其偉廣東音樂演奏組簡介
演奏組成立於一九七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九年之合作歴史。最初演奏組隸屬廣州交響樂團,一九八九年隸屬廣東歌舞劇院,二零零二年再轉而隸屬廣州星海音樂學院。
演奏組曾應邀在北京音樂廳、上海音樂廳、新加坡國家劇場和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及星海音樂學院等地作廣東音樂專場音樂會或教學示範活動,同時亦作有關廣東音樂的歷史發展及其演奏技藝之學術講座。演奏組成員亦多次赴歐美、東南亞、西亞各國及港、澳、台地區作表演,並獲一九八七年首屆全國廣東音樂演奏邀請賽冠軍。三十多年來,演奏組深入廣東省內外各小學至大學,以及工廠、機關、醫院和農村等地作講座演奏數百場,所錄製及發行之音樂光碟亦有數十種。演奏組以粤味濃郁,技巧嫻熟,音樂意境悠揚清新而在中外樂壇獨樹一幟,名聲遠播。
組員簡介
余其偉: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胡琴演奏家,現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系主任。
伍國忠: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簫笛演奏家,現任廣東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副團長。
潘偉文:中國揚琴演奏家,現任廣東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演奏員。國家一級演奏員。
文傳盈: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民樂系弓弦樂教研組組長,國家二級演奏員。
林丹虹:中國撥彈演奏家,國家二級演奏員,現任廣東省粤劇學校教師。
特邀演奏
許菱子: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現任職於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
樂曲介紹
CD1
雨打芭蕉
古曲
樂譜最早見於一九二一年丘鶴儔所編《增刻絃歌必讀》,其後於一九三四年刊行,由何柳堂及何與年合著《琵琶樂譜》中亦收入此曲。此曲屬琵琶譜類,以琵琶之撥弦虛擬雨水打在芭蕉葉上之點滴聲,驟零淒冷,透散出一種掩抑深懷之情緒。後該曲被改編為合奏曲,數十年來歷經各個時期多位名家的演繹,衍生不同處理手法和發展,曲風有所改變,全曲典雅清澈,予人清新愉悅之感。
CD1(1) 五架頭—高胡:余其偉、揚琴:潘偉文、笛子:伍國忠、秦琴:林丹虹、椰胡:文傳盈
CD2(11) 2006/07錄音 琵琶獨奏(李燦祥改編):黃翎欣(學位三)
連環扣
古曲
嚴老烈改編
二十世紀初,清末粤樂名家嚴老烈擅長揚琴,運用右竹擊重音加花、加快速度等新技巧,將淒怨哀傷之古曲《寡婦訴冤》改編為充滿興奮情緒、活潑流暢的新曲《連環扣》。改編後旋律連綿相啣,一氣呵成,似環環相扣,喻民眾團結、聯合之意。改編者嚴老烈原名嚴興堂,清末時人,時有康南海、梁任公等倡新學,嚴氏受其影響至深。因時勢關係,嚴氏只能將其志隱喻於作品中,並取時下之器樂曲名,修飾假借,如改《扣連環》為《連環扣》以喻人們手扣手、心連心,團結起來之意;以《到春來》比作春天來到,過去的苦難日子快將結束;《旱天雷》猶如旱天中的一聲巨雷,表示革命已屆爆發之時;又將《倒垂蓮》之曲名假借為《倒垂簾》,寓意腐敗的垂簾聽政的大清皇朝即將被推倒。這些作品並非如含詞的歌曲可以直接諷刺時政,只能以純器樂曲的抽象形態來抒發激情。當時廣東的革命維新情緒可謂非常高漲,但礙於時局敏感,為免文字冤獄,只能隱喻其事,其作品的解說因無文獻佐證,也就只可從當時的政治環境來作推論。
CD1(2) 五架頭—高胡:余其偉、洞簫:伍國忠、秦琴:林丹虹、揚琴:潘偉文、椰胡:文傳盈
CD2(9) 2004/05錄音 五架頭—揚琴:許蓓(專業文憑一)、高胡:成毓婷(深造文憑一)、洞簫:陳敬臻(深造證書一)、椰胡:吳煒然(證書一)、秦琴:黃翎欣(學位一)
餓馬搖鈴
古曲
《餓馬搖鈴》作為樂曲的命題是較為突出的,甚少見於民間音樂。此名字的由來可追考至古代兵法:晚上空着軍營,佈置「懸羊擂鼓,餓馬搖鈴」,作為一種虛張聲勢的戰術,以嚇退來偷襲的敵人。除此以外也可能像許多廣東樂曲,隨意命名,與曲意並無任何關係。
CD1(3) 五架頭—小三弦:林丹虹、揚琴:潘偉文、高胡:余其偉、椰胡:文傳盈、洞簫:伍國忠
悲秋
古曲
此曲最早見於清嘉慶年間華秋蘋所編《琵琶譜》,當中收錄浙江陳牧夫所傳西板四十九曲中之文板第一曲,名《思春》。後又收錄在李芳園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塞上曲》的第一段,名《宮苑思春》;一九三零年代初,粤樂家蔡保羅將此曲移植為廣東小曲,時稱《紫雲回》,又名《悲秋》。此曲曲調低沉、悲切,傷感哀憐,除作器樂演奏外,亦常編作粤曲填詞演唱。
CD1(4) 椰胡與古箏—椰胡:余其偉、古箏:許菱子
醒獅
呂文成曲
《醒獅》是一首具進行曲風格之音樂,旋律明快奔放,兼有雄健氣勢。樂曲創作於一九三一年,時外強入侵,中華民族被譏為「睡獅」,作者呂文成寫此曲以喚醒國人奮發圖強,共禦外侮,宣示睡獅已醒。
CD1(5) 《醒獅‧步步高‧驚濤》聯奏 笛子領奏—笛子:伍國忠、揚琴:潘偉文、高胡:余其偉、中胡:文傳盈、中阮:林丹虹
CD2(13) 2006/07錄音 木琴獨奏(魏照群改編):謝子聰(學位一)
歩歩高
呂文成曲
此曲成於一九三五年,作者呂文成以爽朗的節奏和明快的曲調,表現振奮向上的精神。樂曲的旋律經常作級進式發展,以喻步步高陞之意。原曲創作時用四拍子節奏,五十年代初彭修文將之改為舞曲,始用二拍子演奏。
CD1(5) 《醒獅‧步步高‧驚濤》聯奏 笛子領奏—笛子:伍國忠、揚琴:潘偉文、高胡:余其偉、中胡:文傳盈、中阮:林丹虹
CD1(13) 2006/07錄音 古箏重奏(王強改編):徐美婷(碩士一)、莫偉樑(碩士一)、姚欣(特別生)、任飛(學位二)、李冠集(深造文憑二)、李勁持(文憑二)、洪慧婷(文憑一)、馮俊安(文憑一)、李燕華(文憑一)、吳青健(文憑一)
驚濤
陳文達曲
《驚濤》一曲創作於一九三六年,時外敵入侵東北,作者基於民族氣節,創作此曲以激勵國人:在驚濤駭浪之惡劣環境下處變不驚,且要努力排除險阻,勇往向前。樂曲滾轉翻騰,有一股浩然聲勢。
CD1(5) 《醒獅‧步步高‧驚濤》聯奏 笛子領奏—笛子:伍國忠、揚琴:潘偉文、高胡:余其偉、中胡:文傳盈、中阮:林丹虹
春風得意
梁以忠曲
《春風得意》一曲約創作於一九三零年代中後期,時值作者獲邀與呂文成、林浩然等共掌歌林唱片的錄音工作,其心境有若古人考取功名,事業得以升遷的愉悅情景。全曲酣暢、悠揚,如若春風滿面、洋洋得意、眉飛色舞、趾高氣揚之感。
CD1(6) 2009/10錄音 合奏—高胡:余其偉、椰胡:文傳盈、秦胡:胡兆軒(學位二)、洞簫:伍國忠、小三弦:黃翎欣(碩士二)、中阮:林丹虹、秦琴:彭偉倫(深造文憑二)、揚琴:潘偉文
走馬
古曲
《走馬》是粤樂發展初期的代表性曲目之一,一九二零年代由甘時雨在上海傳授予程午嘉,該曲因之傳遍粤樂界及滬樂界,成為常奏之曲目,三十年代初亦曾以《走馬英雄》作為曲名。樂曲節奏明快,旋律活潑,生動地描繪了駿馬行走時輕捷可愛的形象,也充份展現騎師駕馭馬匹奔走、催騎追逐,馳騁在廣闊草原上的興奮情緒。
CD1(7) 五架頭—揚琴:潘偉文、高胡:余其偉、笛子:伍國忠、椰胡:文傳盈、中阮:林丹虹
西江月
陳德鉅曲
《西江月》一曲約創作於一九三零年代初,作者以恬淡超然的古典文人情懷,譜寫出這首旋律悠揚優美,意境深邃,飄逸曠遠的曲調,有別於一般風花雪月,鳥獸蟲魚的曲子。
CD1(8) 高胡與古箏—高胡:余其偉、古箏:許菱子
尼姑下山
小調曲牌
《尼姑下山》原為崑曲《思凡》中之一段《山坡羊》,傳入廣東後演化成為廣東風格之過場曲,屬小調類;曲譜最早見於一九一六年丘鶴儔編著的《絃歌必讀》。
CD1(9) 2009/10錄音 《尼姑下山‧和尚思妻‧上雲梯》聯奏—二弦:余其偉、竹奚琴:文傳盈、洞簫及笛子:伍國忠、揚琴:潘偉文、小三弦:林丹虹、沉筒(低音喉管)及短筒(高音喉管):馬瑋謙(文憑二)
和尚思妻
小調曲牌
樂譜最早見於清道光戊子年(一八二八年)招子庸所編的《粤謳》初版中的「過場板眼」,名為《琵琶引》。其後此曲被吸收為《三寶佛》中一段,名為《和尚思妻》。清末嚴老烈將曲調加花而成揚琴曲《倒垂簾》;至一九一六年,丘鶴儔又將《和尚思妻》收錄在他的《絃歌必讀》中,歸為「過場譜」類。
CD1(9) 2009/10錄音 《尼姑下山‧和尚思妻‧上雲梯》聯奏—二弦:余其偉、竹奚琴:文傳盈、洞簫及笛子:伍國忠、揚琴:潘偉文、小三弦:林丹虹、沉筒(低音喉管)及短筒(高音喉管):馬瑋謙(文憑二)
上雲梯
小調曲牌
《上雲梯》又名《八仙佛》,詠頌雲中之八仙,因旋律柔美經常被填上曲詞演唱,亦是常用之過場曲。一九一六年,丘鶴儔將《上雲梯》收錄在其《絃歌必讀》中,歸「過場譜」類。一九三零年,青龍居士又將此曲收錄在其編著的《國樂新譜》中,歸「小調工尺譜」類。
CD1(9) 2009/10錄音 《尼姑下山‧和尚思妻‧上雲梯》聯奏—二弦:余其偉、竹奚琴:文傳盈、洞簫及笛子:伍國忠、揚琴:潘偉文、小三弦:林丹虹、沉筒(低音喉管)及短筒(高音喉管):馬瑋謙(文憑二)
花自飄零水自流
羅永暉曲
此曲曲名是為演奏者與聽眾提供的一種想像的方向,音樂本身起伏跌宕,自由隨意,似流水飄花,無形可追。胡琴帶有很深的民間性,性能最為貼近唱腔變化的表現,且具濃郁的悲淒色彩,以此樂器演繹本曲最為合適。
CD1(10) 椰胡獨奏:余其偉
柏架鵑鳴
麥偉鑄曲
此曲以傳統廣東音樂的風格,配合現代創作方式,描寫於香港島柏架山上遠足的一些樂趣,展現綠樹成蔭,小鳥歌唱等情境。樂曲應用五架頭的樂器組合,旋律清新,節奏速度有時自由,有時簡單明快。作者在音樂上稍作嘗試,希望能建立一種有香港特色的廣東音樂味道。
CD1(11) 2005/6錄音 五架頭—高胡:成毓婷(深造文憑二)、揚琴:周振聲(學位二)、笛子:陳子晉(學位二)、椰胡:吳煒然(證書二)、秦琴:黃翎欣(學位一)
一葉知秋
麥偉鑄曲
此曲盡量保留廣東音樂的傳統特色,當中亦採用了乙反調的手法和無變化音轉調的方式去發揮旋律的多面性。樂曲開始以廣東口音「秋」字為基礎,一音、兩音、三音的動機,繼而加以發展成略帶愁意的旋律。第二段的節奏,則以五個、四個、三個、二個、一個音的對句,由長至短,慢至快,漸漸地將音樂的氣氛由隨和變成激動,由抒情變為奔放。
CD1(12) 2005/06錄音 五架頭—高胡:成毓婷(深造文憑二)、揚琴:周振聲(學位二)、洞簫:陳子晉(學位二)、椰胡:吳煒然(證書二)、秦琴:黃翎欣(學位一)
CD2
昭君怨
古曲
作品取材漢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表現王嬙恨朝廷無力,獻美和番以息兵戎之禍的悲怨心情。此曲是一首乙反調式樂曲,曲調素材取自民間樂曲如《粉紅蓮》、《美女梳妝》、《雪雁南飛》等編寫而成,意趣婉柔綿縷,末段急速流水板更似鼓角頻催,一再而三,從此長留關山塞外。
CD2(1) 2006/07錄音 五架頭—揚琴:周振聲(學位三)、高胡:李家謙(文憑二)、洞簫:陳子晉(學位三)、秦琴:黃翎欣(學位二)、椰胡:吳煒然(深造證書一)
雙聲恨
古曲
此曲又名《聲聲恨》,作者不可考,據老藝人憶述為一九二零年代由棚面上手伍日生率先演奏,屬廣東音樂譜子中最早的分段體作品。樂曲旋律幽怨,曲調取材自《粉紅蓮》及《殺雄雞》等民間樂曲。按明代女詩人張紅橋《大江東》詞有「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等句,則指時留之短促。後有人以「聲」與「星」同音,附會為《雙星恨》,是為嘆述銀河「商」、「參」(同為「雙聲」之諧音)二星七夕一相逢之恨怨,同指時留之短促。樂曲主調為「正線乙反調」,中段轉用「正線正調」,再轉回「正線乙反調」,末段以「催板」收結。
CD2(2) 2007/08錄音 合—高胡:司徒健(文憑二)、中胡:胡兆軒(文憑二)、秦胡:吳煒然(深造證書二)、洞簫:沈健榆(證書二)、小三弦:劉雅婷(文憑二)、秦琴:彭偉倫(文憑二)
花間蝶
何大儍曲
何大儍於一九三零年代初創作了《花間蝶》及《柳底鶯》兩曲,同時發表並收錄在百代唱片,後因唱片公司誤將二曲內容與曲名互掉,一直訛用至今。此次收錄之《花間蝶》實為《柳底鶯》原作,曲調華麗流暢,有如粉蝶鶯歌飛舞花間。
CD2(3) 2005/06錄音 合奏—揚琴:郭嘉瑩(文憑一)、小三弦:林丹虹、秦琴:余穎嘉(文憑一)、大阮:黎家棣(專業文憑一)、高胡:吳煒然(證書二)、二胡:陳璧沁(文憑二)、椰胡:李家謙(文憑一)、笛子:劉志恆(證書一)
漢宮秋月
古曲
此曲原出自《瀛洲古調》,琵琶名家沈紹周將修正之樂譜贈送給其友陳鐵生,陳於一九二三年將之刊載其所編《新樂府》一書中。後司徒夢岩將第一段翻譯成五線譜,發表於一九二四年之《音樂季刊》第三期,嗣後呂文成等據此再行移植,用二胡演奏;及後粤胡創製成功,又將之錄成唱片。其後此曲亦曾用《三潭印月》之名,曲譜流傳至今。樂曲描寫深宮庭院,秋天之夜,雖是「月到中秋分外明」,但卻難掩「倍念親友思鄉情」。
CD2(4) 2007/08錄音 二胡、古箏、揚琴與洞簫—二胡:胡兆軒(文憑二)、古箏:萬幸(碩士一)、揚琴:郭嘉瑩(學位一)、洞簫:許俊傑(證書一)
旱天雷
古曲
嚴老烈改編
二十世紀初,清末粤樂家嚴老烈根據傳統樂曲《三寶佛》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編而成此曲。改編後的樂曲原為揚琴曲,旋律生動活潑、朝氣勃勃,以旱天的雷聲暗示甘露將臨,表達在困境中的人們祈望美好的未來而奮發向上。及後該曲被改編為合奏曲,歷經各個時期而有不同發展。
CD2(5) 2007/08錄音 笛子領奏—笛子:劉志恆(深造證書一)、高胡:陳璧沁(學位二)、中胡:吳煒然(深造證書二)、揚琴:郭嘉瑩(學位一)、中阮:黃璿僑(碩士一)
禪院鐘聲
崔蔚林曲
樂曲創作於一九三九年,作者路經香港九龍油麻地榕樹頭,聽到廟宇間傳來紅魚青磬靜修之聲,因感懷寫成此曲。借喻空門遁跡,禪房寂寂,聽寺鐘迴鳴,嘆人間虛幻,反映在紛亂時勢中人們的心聲及與世無涉的超然冥想,同時宣洩一種壓抑、哀愁、憤怒的情緒。樂曲原為洞簫而寫,後有人將之填詞演唱,使此曲益更風行。
CD2(6) 2007/08錄音 古箏與椰胡—古箏:任飛(學位三)、椰胡:吳煒然(深造證書二)
漁歌晩唱
呂文成傳譜
清末抄本劇目中有「漁」、「樵」、「耕」、「讀」四段描寫四季景物的《南詞四景》,可惜至民國初年只流傳有春景「漁」的一段,曲詞中有「漁歌唱晚風」句。呂文成去其詞以粤胡演繹此段歌調,並取名《漁歌晚唱》,描畫春天到來時快樂的漁翁及其生活境況。
CD2(7) 2004/05錄音 笙與小三弦(謝庭峰改編)—笙:黃子修(深造證書一)、小三弦:林丹虹
雙飛蝴蝶
古曲
此曲乃傳統之過場曲,源自清初以來流行各地之民間小調《湘江浪》。樂曲優美流暢,保留原來之男女相悅的情歌風格,結構為「句句雙」式,一唱一和,好比彩蝶雙飛。
CD2(8) 2006/07錄音 硬弓組合—二弦:胡栢端(學位二)、竹奚琴:李家謙(文憑二)、短筒(高音喉管):梁仁昭(專業證書一)、笛子:陳子晉(學位三)、小三弦:黃翎欣(學位二)
流水行雲
邵鐵鴻曲
《流水行雲》一曲創作於一九四零年代,因電影《郎歸晚》將之整首譜成歌曲演唱而流行於四十年代後期,後將其重新填詞演唱者不計其數。樂曲用乙反調式創作,曲意深邃,有如行雲流水,不斷地傾訴無限幽思之情。
CD2(10) 2007/08錄音 二胡與古箏—二胡:李家謙(學位一)、古箏:萬幸(碩士一)
平湖秋月
呂文成曲
本曲乃呂文成的早期作品,約創作於一九二零年代末至三零年代初之間,曾收入《琴絃樂譜》第一集,曲名為《醉太平》。樂曲意深情綿,使人有悠然自得之感,曲成即已風行,改用《平湖秋月》之名,借意描繪杭州西湖,每至秋天時湖平如鏡,夜臨觀望,彷如人間天上,令人心曠神怡。
CD2(12) 2007/08錄音 小組奏—高胡:陳璧沁(學位二)、中胡:吳煒然(深造證書二)、揚琴:郭嘉瑩(學位一)、中阮:黃璿僑(碩士一)、笛子:劉志恆(深造證書一)
孔雀開屏
何大儍曲
此曲乃作者為「孔雀屏劇團」一場戲的舞蹈所寫的伴奏音樂,由橫簫領奏,旋律起伏有致,音調華麗優雅,後來被改編成各種形式之器樂演奏。樂曲以孔雀開屏之姿比擬一種祥和與幸福的氣氛。
CD2(14) 2007/08錄音 中阮獨奏(謝庭峰改編):劉雅婷(文憑二)
娛樂昇平
丘鶴儔曲
樂曲約創作於一九二零年代中期,以歡快熱烈的氣氛和跳躍的節奏,表現一派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CD2(15) 2006/07錄音 合奏—二弦:陳璧沁(學位一)、竹奚琴:吳煒然(深造證書一)、短筒(高音喉管):梁仁昭(專業證書一)、沉筒(低音喉管):葛力(深造文憑二)、笛子:劉志恆(證書二)、琵琶:黃翎欣(學位二)、小三弦:余穎嘉(文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