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5 華韻新章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3CD)


#0125 華韻新章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3CD)


  • 原價: $200.00



華韻新章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3CD

A New Chapter of Chinese Musical Sound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CD1

  1. 憶—《大漠孤煙直組曲》第四樂章(趙季平曲)

Memories (The 4th Movement of the Desert Smoke Suite) (Zhao Jiping)

  1. 八段景(朱昌耀、王愛康曲)

Eight Scenes (Zhu Changyao & Wang Aikang)

  1. 柔板—彈撥樂合奏(巴伯曲、高為傑編配)

Adagio (S. Barber, Arr. by Gao Weijie)

  1. 廣陵散(吳文光打譜、王寧編配)

Guangling San (Arr. by Wang Ning according Wu Wenguang’s score)

  1. 女媧(潘耀田曲)

Goddess Nüwa (Phoon Yew Tien)

  1. 嘎達梅林(辛滬光原作、劉文金編配)

Ga Da Mei Lin (Xin Huguang, Arr. by Liu Wenjin)

 

CD2

  1. 雅美族之歌(劉學軒曲)

The Song of the Yamei Tribute (Liu Shuen-Shuan)

  1. 將軍令(古曲、顧冠仁改編)

The Song of the General (Ancient Melody, Arr. By Gu Guanren)

  1. 絲絲淚‧三疊愁(王粵生、胡文森、李季忻改編)

Tears and Triple Sadness (Wang Yuesheng & Hu Wensen, Arr. By Li Jixin)

  1. 八仙慶壽(吳華曲)

The Eight Immortals Celebrating Birthday (Wu Hua)

  1. 胡騰舞曲(何占豪曲)

The Huteng Ballad (He Zhanhao)

  1. 八千里路雲和月(陳能濟)

Marching Through Eight Thousand Miles under Moonlight with Clouds (Chen Neng-Ji)

  1. 金色的晚秋(周成龍)

A Golden Night in Late Autumn (Zhou Chenglong)

  1. 絲綢之路(姜瑩曲)

Silk Road (Jiang Ying)

 

CD3

  1. 望月聽風(鍾耀光曲)

Listening to the Wind Singing under the Bright Moonlight (Chung Yiu-kwong)

  1. 抒情變奏曲(劉長遠曲)

Lyrical Variations (Liu Changyuan)

  1. 春來懷古(郭亨基曲)

A Spring Reminiscence of the Ancient Past (Kwok Hang-Kei)

  1. 春迎春(郭亨基曲)

The Joy of Spring (Kwok Hang-Kei)

  1. 天網(陳瑞獻詩、羅偉倫曲)

The Celestial Web (Poem by Tan Swie Hian, Music by Law Wai-Lun)

  1. 春曉(周煜國曲)

Spring Dawn (Zhou Yuguo)


 


出版說明

  《華韻新章》輯錄了演藝學院中樂團從二零零五年到二零一四年間,共十九場音樂會的實況演奏錄音選段。在選編的過程當中,要從三十多小時的音樂裡面,選擇精彩的片段,收錄在三張唱片當中,實在是十分艱難的工作:當中既要保留音樂作品的完整,又希望能夠展示每位客席指揮家較有代表性的演繹,所以一些篇幅較大的作品,便只好割愛;有一些多樂章的作品,亦只能收錄其中個別的樂段。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不同選段錄音質素參差,希望各位聽眾留意。主要原因是演藝學院中樂團的演出,雖屬公開性質,但實際為教學方面,中樂系大型合奏訓練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數音樂會,並沒有特別安排專業的錄音製作。其中個別音樂會,得到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何兆華老師和他音樂錄音專業的學生幫忙,所以錄音質素較佳。

  在選編的過程當中,得到中樂系主任余其偉教授的大力支持。整理錄音和文字資料的工作上,主要由兩位中樂系的畢業生胡栢端和陳子晉負責。沒有以上幾位的幫忙,《華韻新章》是不能夠呈獻在大家眼前的。作為學院三十週年慶典的獻禮,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選段,對中樂系大型合奏教學的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

白得雲
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科系主任
二零一四年十月

 

CD-1


(《大漠孤煙直組曲》第四樂章)

趙季平曲
《趙季平新作品音樂會》(2005)
指揮:趙季平

  你說,你喜歡這個樂章,而每當聽到它時,你的兩眼就像是淚的泉,淚的河。

  似乎,你從中感知了甚麼,似乎,在你的心中,它已是自己的……

  我的樂句流淌你無盡的思索,我的生命中繚繞著你輕吟的歌,原本坐在這裡的有你,還有我,可你卻去了遙遠的天國……

  剩下的,唯有音樂能為我們繼續訴說,樂聲未起,我的胸中已是淚雨滂沱……

——趙季平提供


八段景

朱昌耀、王愛康曲
《天上人間頌江南——朱昌耀作品音樂會》(2005)
指揮:朱昌耀

  樂曲根據江蘇民歌的音調改編而成。原是一首情歌,現通過改編,使之歡快熱烈,充滿節日喜慶的氣氛。此曲在「江蘇省音樂舞蹈節」中榮獲二等獎。


柔板(彈撥樂合奏)

巴伯曲、高為傑編配
《演藝中樂團、香港青年中樂團聯合音樂會》(2006)
指揮:王永吉

  《柔板》原為美國著名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於一九三六年創作弦樂四重奏(op.11)中的第二樂章。一九三八年作曲家應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要求,又將它改編為弦樂隊合奏。演出後大受歡迎,遂成為經典名曲。

  樂曲氣息悠長,表情深沉。具有動人心弦的感染力。此曲經高為傑改編為中國民族彈撥樂隊合奏後,既保持了原作的風貌,又利用彈撥樂輪指、滾奏那種顆粒性流動線條的特有音響,使音樂更具使人心靈震撼的魅力。美國著名音樂理論家奇洛夫教授聽完少年彈撥樂團演奏該曲後評價:「這是我聽到《柔板》的第三個優秀版本」。

——香港中樂團提供


廣陵散

吳文光打譜、王寧編配
《華韻馳想》劉順(2006)
指揮:劉順

  此曲為漢魏古曲,吳景略於一九五四年根據《神奇秘譜》打譜。晉代嵇康曾以彈奏此曲著稱,嵇氏臨終雖有「廣陵散從此絕矣」之語,然並未絕響,歷代多有奏者。此譜出自隋宮,於明初被朱權收入《神奇秘譜》。

  從每段小標題看,樂曲描寫了與蔡邕《琴操》所載相吻合的「聶政刺韓王」的故事。全曲共分六個部分、四十五段,儼然曲之師長。音樂情緒時而悲壯激越,時而婉約動人,極富戲劇性對比,表現出深沉雄偉和莊嚴肅穆的大麵風範。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其題材源於「聶政刺韓王」,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被韓王無辜殺害,他的兒子聶政為了報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他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練成絕技後再度混入宮中,利用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大仇得報,自己也壯烈犧牲。有說「廣陵」的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女媧

潘耀田曲
《天地諧和》(2007)
指揮:閻惠昌

  女媧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各地都有她的傳說,比較著名的有「女媧補天」、「女媧造人」。本曲是潘耀田創作的同名舞劇音樂中之第二幕,內容以「女媧造人」為主。全曲通過音樂上的各種色彩、力度與對比,試圖呈現一幅原始天地的開拓情景。樂曲共分為「蠻荒」、「大地逐漸有了生氣」、「女媧下凡」、「女媧造人」、「成功安祥入睡的女禍」等樂段。

  根據《中國神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記載,有關女禍造人的傳說摘錄如下:盤古開出了天和地後便死了,後來神農造了百草樹木,伏羲又造了飛禽走獸,天地便熱鬧起來。但是卻你爭我奪,吵鬧不休。於是女媧開始用黃泥造人,揉揉捏捏,共造了三百六十個,捏好後的泥人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在太陽底下曬,全部都活了。女媧很高興,就對他們說:「你們就叫做人,是大地萬物的主子。」
 

嘎達梅林

辛滬光原作、劉文金改編
《華夏之聲》(2008)
指揮:胡炳旭

  作品描述了二十世紀初,中國北方蒙族人民鬥爭史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嘎達梅林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封建王爺和軍閥統治的年代,他為了土地和自由,領導人民起義,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鬥爭,持續了五年之久。起義失敗,嘎達壯烈犧牲。這個動人的事跡傳遍了蒙古草原。作曲家用著名的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為重要的主題,以奏鳴曲結構展開,表達了人民對這位民族英雄歌頌、懷念與崇敬的感情。原作為管弦樂作品;改編為民族樂隊後,更增加了其民族色彩。


CD-2


雅美族之歌

劉學軒曲
《寶島新曲》(2007)
指揮:瞿春泉

  此曲根據蘭嶼雅美族流傳於部落中的傳統生活性歌謠所作,分別取自《懷念漁場之歌》、《捕飛魚划船歌》、《盼夫捕魚歸來歌》、《寂寞之歌》、《敘事歌》、《竹竿舞》及《甩頭髮舞之歌》。在儘可能維持原唱風貌,並同時顧及原創樂曲之精神,試圖展現作曲者對原住民傳統音樂的個人思維及見解,更試圖凸顯原住民音樂的「現代性」及「未來性」。

  除了保存原住民音樂之外,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還可以從先人的生活中得到甚麼啟示和靈感,在身處新世紀的我們,如何在力圖「創造」之外還能夠如何謙虛與積極的「回顧」。日後我將會繼續以台灣音樂為創作素材,希望能讓更多人關心台灣音樂。

——劉學軒提供


將軍令

古曲、顧冠仁改編
(顧冠仁2008)

  《將軍令》分很多種,有十番《將軍令》、弦索《將軍令》、揚琴《將軍令》等。這首是十番《將軍令》,流傳於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宜興一帶,「十」是多的意思,「番」是新出花樣的意思,以前還有「十樣錦」之稱。蘇南吹打在清代中葉(十八世紀)已十分盛行,樂隊之組合有三種形式,其中的粗吹鑼鼓,使用大嗩吶和全套敲擊樂器,樂曲的曲式亦是由多段散曲同鼓段聯綴而成,形式有一定程式的「大套」。

  《將軍令》就是蘇南吹打中粗吹鑼鼓曲,表現了古代將士豪邁氣概和威武激烈的場面。該曲流傳甚廣,崑劇、京劇等戲劇音樂中經常用以開場鬧台或為將軍上場、擺陣出征等場面作伴奏,也常用於民間喜慶場面。


絲絲淚‧三疊愁

王粵生、胡文森曲、李季忻改編
《粵海琴思——李季忻(李助炘)作品音樂會》(2009)
指揮:何文川
椰胡獨奏:李家謙

  此曲由〈絲絲淚〉(王粵生曲)、〈三疊愁〉(吳文森曲)合併改編而成。樂曲改編後以慢奏取勝。有道是:青山默默,悲喜人生,幾多淚水?幾多憂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仙慶壽
(吹打樂合奏)

吳華曲
《八方來儀——吳華音樂作品專場》(2009)
指揮:吳華

  吹打樂《八仙慶壽》取材於我國民間傳說中的漢鍾離、鐵拐李、張果老、何仙姑等八位神仙為赴西天瑤池王母娘娘壽辰,自東海蓬萊出發,各施法術、各顯其能、乘風破浪、漂洋過海的神仙故事。以大型吹打樂的形式,並以中國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寫成。雖說是演繹了一個仙人傳奇,但樂曲中表達出來的一派歡樂祥和的喜劇氛圍以及眾仙競然奮爭、努力進取的音樂形象,仍不失其有一定的現代人文意識。
 

胡騰舞曲

何占豪曲
《永遠梁祝——何占豪協奏曲之夜》(2010)
指揮:何占豪

  漢代塔里木盆地的烏孫、於闐、龜茲等三十六個小國和中亞的一些國家統稱為「西域」。龜茲樂的藝術是十分出色的。唐玄奘曾說龜茲樂「特善諸國」。大約公元三八六至四三二年之問,(氏族人)呂光將龜茲樂曲和一個完整的龜茲樂隊帶到中原北魏、北齊時,龜茲樂成為宮庭音樂。北周時,龜茲樂師蘇祗婆從西域傳來「五旦」(五宮)、「七調」(宮、商、角、徵、變徵、羽、變宮)的七聲調式理論,豐富了漢族的樂律理論。龜茲樂不同於傳統的漢族音樂,大都是鏗鏘鏜鎝、洪心駭耳的豪爽浪漫之風韻。隋唐時最盛行的龜茲樂舞是胡騰舞。胡騰舞吸收了北印度和波斯的技巧,舞樂優美。但原曲已流失,作者根據那一地方的音樂素材和情調作此仿古樂曲。樂曲時而柔麗,時而奔放,富有獨特的異國風情。


八千里路雲和月

陳能濟曲
《雲月千里——陳能濟作品指揮專場》(2010)
指揮:陳能濟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紹興四年(西元一一三四年),岳飛正值30歲,回首往昔,數十年抗戰,艱危險絕,塵滿征衣,功名所值幾何;八千里轉戰,晝夜兼程,追雲逐月,前路正未可期。為了實現滅金復國的功業理想,作者諄諄告誡;千萬別讓寶貴的青春年華虛度,空留下枉然的悲切和愧悔!

  一首表現復仇禦侮、英雄壯志的千古絕唱。全詞充滿愛國主義的激情壯志,語言樸實粗獷,音調高亢悲壯,「千載後讀之,凜凜有生氣焉」。


金色的晚秋

周成龍曲
《西南迴響——周成龍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2011)
指揮:周成龍

  本曲具有強烈西南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曲分四段:

  一、引子:散板,大地在自由而寧靜地氣氛下甦醒。

  二、慢板:由巴烏先奏出略帶田園風的主題,恬靜而充滿鄉土氣息,各種樂器的逐漸加入,經過幾次變奏,使主題展開,情緒亦隨之高漲。

  三、小快板:慢板主題的變奏,在神秘的氣氛中表現了晚秋的絢麗及璀燦。

  四、慢板:主題的變奏,表現了晚秋的成熟與豐美,在巴烏寧靜深遠的間奏後,樂團以輝煌飽滿的樂聲結束全曲。


絲綢之路

姜瑩曲
《中華樂魂——張列指揮專場》(2011)
指揮:張列

  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綿延千里,以其神秘而廣博的內涵、豐富而精美的歷史遺存,承載著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延續著萬古文化的血脈,同時也蘊藏著古代四大文明交會的傳奇色彩。在這條讓人神往的絲路上,豐富的音樂文化不禁讓人充滿著絕美遐想。此充分發揮民族器樂的樂器性能、音色特點及演奏手法,運用西域、中東地區等多種音樂特徵及各種世界音樂元素,使作品帶有多元的音樂文化特點。音樂以一種開放式的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在蘊藏內在力量的同時逐步達到樂隊輝煌的音響及審美心理的高潮,仿若太陽的金光照耀在茫茫戈壁大漠,將生命的熱情與夢想一起照亮!


CD-3


望月聽風

鍾耀光曲
《情有獨鍾——鍾耀光作品及指揮專場》(2012)
指揮:鍾耀光

  完成於二零零五年,原是為慶祝中秋節所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七重奏,現在改編為大型樂團演奏,是一首江南絲竹風格的作品,以彈撥與拉弦為主奏樂器。速度由慢板過渡到小快板,然後以急板結束。旋律清雅脫俗,節奏與音色千變萬化,呈現出中秋節明月高掛的浪漫歡樂情景。


抒情變奏曲

劉長遠曲
《春花秋月——王甫建指揮專場》(2012)
指揮:王甫建

  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抒情變奏曲》創作於二零零三年,同年十二月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首演。曾榮獲中國文化部主辦的第九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二等獎。

  作品的主題是在南方的民間小調的基礎上變化而來,因此決定了作品的中國音樂特色。全曲猶如情感的變奏,將所有的變奏分成三個大段,構成三個樂章。第一樂章以優美的旋律表達了人最細膩的情感——思念、幻想、愛和稍許哀傷等情感;第二樂章是以活潑、欣喜、歡快為主色調;第三樂章則以激昂、奮起、和抒情為主,中間還穿插了幽默、風趣的音樂做對比;它將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抒情的基礎上,成功地結合了民族音樂風格與20世紀作曲技法,利用和聲、複調、配器等作曲技法,使音樂呈現濃厚的交響性,是一部表現力豐富、感染力強的民樂作品。

  作曲家自述:「……在創作中,在追求與眾不同、脫俗的前提下,更要注重音樂的可聽性,避免純作曲技術的寫法,力爭做到雅俗共賞。」

——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春來懷古

郭亨基曲
《南嶺印象——郭亨基作品及指揮專場》(2013)
指揮:郭亨基

  五嶺之南,稱謂嶺南,廣東也為嶺南之一,此地的漢族較多操粵語、潮州話及客家話三大民系。

  春來冬去,生機蓬勃,萬物重生,欣欣向榮,促使我寫了《春之隨想——嶺南三韻》,分別客風、粵韻、潮流三曲寓意顯見。

  此次選用——“客風——春來懷古”,此乃我學習客家漢樂“到春來”和“懷古”後而編寫。

  而“潮流——喜迎春”,我學習《賣雜貨》用大鑼鼓來表現。

  第三首“粵韻——離島春思”,三首樂曲均由曲名可知其所言為何。
 

喜迎春

郭亨基曲
《南嶺印象——郭亨基作品及指揮專場》(2013)
指揮:郭亨基

  此曲選自作者的《嶺南三韻——春之隨想》組曲的第三首《潮流——喜迎春》。冬去春來,萬物充滿生機,朝氣蓬勃。《喜迎春》以廣東流傳的《賣雜貨》為基調,加以潮州鑼鼓及潮州英歌,吸納現代技法發展而成,邊奏邊唱,鑼鼓喧天,歡天喜地迎新春。
 

天網

陳瑞獻詩、羅偉倫曲
《天網——葉聰與香港演藝中樂團》(2013)
指揮:葉聰

  《天網》是新加坡國寶級藝術家陳瑞獻創作的一首117行現代詩。詩詞的題材取自《華嚴經》,表達世間萬物互為牽連的同體大愛的哲學思想。這部以朗誦、樂隊和合唱互相交融、輝映的交響音樂,配合詩的主題以及每一段詞的不同特色,以連續演奏的多段體形式創作而成。序奏以漸漸增長的音響和上升的弦樂顫音展示著那無邊無量的大網;高亢的笛子與深沉的大提琴獨奏,似乎聽到了天與地的對話。

  第一段:祥和的旋律以及朗誦之後爆發而出的情感,展現出那一根根牽著宇宙的永恆、罩住整個天地的線。

  第二段:輕盈的音樂伴隨著領誦與齊誦的交替,呈現出每一個綱目上閃閃、亮亮、緩緩地轉動著的明珠。

  第三段:象徵著那天上的生母——婆須蜜多女,她這樣飛翔,全天候地給予生機。

  第四段:四面而來的誦經隊伍,歌頌那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隔亞,用一生一世的時間和聲音,為全體生命祈頌。

  第五段:樂從平和推向高潮,作為整首詩詞主題的總結,並讓我們隨著那白光,拉到山川、拉到河嶽、拉到無邊、拉到永遠。

  此曲是2003年新加坡藝術節的委約作品,由國家藝術理事會與新加坡華樂團聯合製作。
 

春曉

周煜國曲
《雅風心韻——周煜國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2014)
指揮:周煜國

  中國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言絕句《春曉》,通過對聲聲敏銳的感知與靈動的描寫,從細微之處,向人們傳遞了春天生機勃勃的訊息。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華樂合奏《春曉》,立意對這首著名唐詩的解讀。作品以具有典雅風格的音樂語彙,描繪了春天萬物復蘇的情景,表達了原詩文的細膩情感和清新意景,童聲的吟唱情趣盎然,音樂活潑靈動、令人回味。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

相關商品


#0124 粵樂薪傳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2CD)

#0124 粵樂薪傳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2CD)

粵樂薪傳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2CD) The Heritage of Cantonese Music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Aca..

$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