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新章 香港演藝學院三十周年(3CD)
A New Chapter of Chinese Musical Sound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CD1
-
憶—《大漠孤煙直組曲》第四樂章(趙季平曲)
Memories (The 4th Movement of the Desert Smoke Suite) (Zhao Jiping)
-
八段景(朱昌耀、王愛康曲)
Eight Scenes (Zhu Changyao & Wang Aikang)
-
柔板—彈撥樂合奏(巴伯曲、高為傑編配)
Adagio (S. Barber, Arr. by Gao Weijie)
-
廣陵散(吳文光打譜、王寧編配)
Guangling San (Arr. by Wang Ning according Wu Wenguang’s score)
-
女媧(潘耀田曲)
Goddess Nüwa (Phoon Yew Tien)
-
嘎達梅林(辛滬光原作、劉文金編配)
Ga Da Mei Lin (Xin Huguang, Arr. by Liu Wenjin)
CD2
-
雅美族之歌(劉學軒曲)
The Song of the Yamei Tribute (Liu Shuen-Shuan)
-
將軍令(古曲、顧冠仁改編)
The Song of the General (Ancient Melody, Arr. By Gu Guanren)
-
絲絲淚‧三疊愁(王粵生、胡文森、李季忻改編)
Tears and Triple Sadness (Wang Yuesheng & Hu Wensen, Arr. By Li Jixin)
-
八仙慶壽(吳華曲)
The Eight Immortals Celebrating Birthday (Wu Hua)
-
胡騰舞曲(何占豪曲)
The Huteng Ballad (He Zhanhao)
-
八千里路雲和月(陳能濟)
Marching Through Eight Thousand Miles under Moonlight with Clouds (Chen Neng-Ji)
-
金色的晚秋(周成龍)
A Golden Night in Late Autumn (Zhou Chenglong)
-
絲綢之路(姜瑩曲)
Silk Road (Jiang Ying)
CD3
-
望月聽風(鍾耀光曲)
Listening to the Wind Singing under the Bright Moonlight (Chung Yiu-kwong)
-
抒情變奏曲(劉長遠曲)
Lyrical Variations (Liu Changyuan)
-
春來懷古(郭亨基曲)
A Spring Reminiscence of the Ancient Past (Kwok Hang-Kei)
-
春迎春(郭亨基曲)
The Joy of Spring (Kwok Hang-Kei)
-
天網(陳瑞獻詩、羅偉倫曲)
The Celestial Web (Poem by Tan Swie Hian, Music by Law Wai-Lun)
-
春曉(周煜國曲)
Spring Dawn (Zhou Yuguo)
出版說明
《華韻新章》輯錄了演藝學院中樂團從二零零五年到二零一四年間,共十九場音樂會的實況演奏錄音選段。在選編的過程當中,要從三十多小時的音樂裡面,選擇精彩的片段,收錄在三張唱片當中,實在是十分艱難的工作:當中既要保留音樂作品的完整,又希望能夠展示每位客席指揮家較有代表性的演繹,所以一些篇幅較大的作品,便只好割愛;有一些多樂章的作品,亦只能收錄其中個別的樂段。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不同選段錄音質素參差,希望各位聽眾留意。主要原因是演藝學院中樂團的演出,雖屬公開性質,但實際為教學方面,中樂系大型合奏訓練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數音樂會,並沒有特別安排專業的錄音製作。其中個別音樂會,得到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何兆華老師和他音樂錄音專業的學生幫忙,所以錄音質素較佳。
在選編的過程當中,得到中樂系主任余其偉教授的大力支持。整理錄音和文字資料的工作上,主要由兩位中樂系的畢業生胡栢端和陳子晉負責。沒有以上幾位的幫忙,《華韻新章》是不能夠呈獻在大家眼前的。作為學院三十週年慶典的獻禮,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選段,對中樂系大型合奏教學的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
白得雲
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科系主任
二零一四年十月
CD-1
憶(《大漠孤煙直組曲》第四樂章)
趙季平曲
《趙季平新作品音樂會》(2005)
指揮:趙季平
你說,你喜歡這個樂章,而每當聽到它時,你的兩眼就像是淚的泉,淚的河。
似乎,你從中感知了甚麼,似乎,在你的心中,它已是自己的……
我的樂句流淌你無盡的思索,我的生命中繚繞著你輕吟的歌,原本坐在這裡的有你,還有我,可你卻去了遙遠的天國……
剩下的,唯有音樂能為我們繼續訴說,樂聲未起,我的胸中已是淚雨滂沱……——趙季平提供
八段景
朱昌耀、王愛康曲
《天上人間頌江南——朱昌耀作品音樂會》(2005)
指揮:朱昌耀
樂曲根據江蘇民歌的音調改編而成。原是一首情歌,現通過改編,使之歡快熱烈,充滿節日喜慶的氣氛。此曲在「江蘇省音樂舞蹈節」中榮獲二等獎。
柔板(彈撥樂合奏)
巴伯曲、高為傑編配
《演藝中樂團、香港青年中樂團聯合音樂會》(2006)
指揮:王永吉
《柔板》原為美國著名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於一九三六年創作弦樂四重奏(op.11)中的第二樂章。一九三八年作曲家應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要求,又將它改編為弦樂隊合奏。演出後大受歡迎,遂成為經典名曲。
樂曲氣息悠長,表情深沉。具有動人心弦的感染力。此曲經高為傑改編為中國民族彈撥樂隊合奏後,既保持了原作的風貌,又利用彈撥樂輪指、滾奏那種顆粒性流動線條的特有音響,使音樂更具使人心靈震撼的魅力。美國著名音樂理論家奇洛夫教授聽完少年彈撥樂團演奏該曲後評價:「這是我聽到《柔板》的第三個優秀版本」。
——香港中樂團提供
廣陵散
吳文光打譜、王寧編配
《華韻馳想》劉順(2006)
指揮:劉順
此曲為漢魏古曲,吳景略於一九五四年根據《神奇秘譜》打譜。晉代嵇康曾以彈奏此曲著稱,嵇氏臨終雖有「廣陵散從此絕矣」之語,然並未絕響,歷代多有奏者。此譜出自隋宮,於明初被朱權收入《神奇秘譜》。
從每段小標題看,樂曲描寫了與蔡邕《琴操》所載相吻合的「聶政刺韓王」的故事。全曲共分六個部分、四十五段,儼然曲之師長。音樂情緒時而悲壯激越,時而婉約動人,極富戲劇性對比,表現出深沉雄偉和莊嚴肅穆的大麵風範。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其題材源於「聶政刺韓王」,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被韓王無辜殺害,他的兒子聶政為了報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他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練成絕技後再度混入宮中,利用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大仇得報,自己也壯烈犧牲。有說「廣陵」的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女媧
潘耀田曲
《天地諧和》(2007)
指揮:閻惠昌
女媧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各地都有她的傳說,比較著名的有「女媧補天」、「女媧造人」。本曲是潘耀田創作的同名舞劇音樂中之第二幕,內容以「女媧造人」為主。全曲通過音樂上的各種色彩、力度與對比,試圖呈現一幅原始天地的開拓情景。樂曲共分為「蠻荒」、「大地逐漸有了生氣」、「女媧下凡」、「女媧造人」、「成功安祥入睡的女禍」等樂段。
根據《中國神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記載,有關女禍造人的傳說摘錄如下:盤古開出了天和地後便死了,後來神農造了百草樹木,伏羲又造了飛禽走獸,天地便熱鬧起來。但是卻你爭我奪,吵鬧不休。於是女媧開始用黃泥造人,揉揉捏捏,共造了三百六十個,捏好後的泥人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在太陽底下曬,全部都活了。女媧很高興,就對他們說:「你們就叫做人,是大地萬物的主子。」
嘎達梅林
辛滬光原作、劉文金改編
《華夏之聲》(2008)
指揮:胡炳旭
作品描述了二十世紀初,中國北方蒙族人民鬥爭史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嘎達梅林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封建王爺和軍閥統治的年代,他為了土地和自由,領導人民起義,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鬥爭,持續了五年之久。起義失敗,嘎達壯烈犧牲。這個動人的事跡傳遍了蒙古草原。作曲家用著名的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為重要的主題,以奏鳴曲結構展開,表達了人民對這位民族英雄歌頌、懷念與崇敬的感情。原作為管弦樂作品;改編為民族樂隊後,更增加了其民族色彩。
CD-2
雅美族之歌
劉學軒曲
《寶島新曲》(2007)
指揮:瞿春泉
此曲根據蘭嶼雅美族流傳於部落中的傳統生活性歌謠所作,分別取自《懷念漁場之歌》、《捕飛魚划船歌》、《盼夫捕魚歸來歌》、《寂寞之歌》、《敘事歌》、《竹竿舞》及《甩頭髮舞之歌》。在儘可能維持原唱風貌,並同時顧及原創樂曲之精神,試圖展現作曲者對原住民傳統音樂的個人思維及見解,更試圖凸顯原住民音樂的「現代性」及「未來性」。
除了保存原住民音樂之外,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還可以從先人的生活中得到甚麼啟示和靈感,在身處新世紀的我們,如何在力圖「創造」之外還能夠如何謙虛與積極的「回顧」。日後我將會繼續以台灣音樂為創作素材,希望能讓更多人關心台灣音樂。
——劉學軒提供
將軍令
古曲、顧冠仁改編
(顧冠仁2008)
《將軍令》分很多種,有十番《將軍令》、弦索《將軍令》、揚琴《將軍令》等。這首是十番《將軍令》,流傳於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宜興一帶,「十」是多的意思,「番」是新出花樣的意思,以前還有「十樣錦」之稱。蘇南吹打在清代中葉(十八世紀)已十分盛行,樂隊之組合有三種形式,其中的粗吹鑼鼓,使用大嗩吶和全套敲擊樂器,樂曲的曲式亦是由多段散曲同鼓段聯綴而成,形式有一定程式的「大套」。
《將軍令》就是蘇南吹打中粗吹鑼鼓曲,表現了古代將士豪邁氣概和威武激烈的場面。該曲流傳甚廣,崑劇、京劇等戲劇音樂中經常用以開場鬧台或為將軍上場、擺陣出征等場面作伴奏,也常用於民間喜慶場面。
絲絲淚‧三疊愁
王粵生、胡文森曲、李季忻改編
《粵海琴思——李季忻(李助炘)作品音樂會》(2009)
指揮:何文川
椰胡獨奏:李家謙
此曲由〈絲絲淚〉(王粵生曲)、〈三疊愁〉(吳文森曲)合併改編而成。樂曲改編後以慢奏取勝。有道是:青山默默,悲喜人生,幾多淚水?幾多憂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仙慶壽(吹打樂合奏)
吳華曲
《八方來儀——吳華音樂作品專場》(2009)
指揮:吳華
吹打樂《八仙慶壽》取材於我國民間傳說中的漢鍾離、鐵拐李、張果老、何仙姑等八位神仙為赴西天瑤池王母娘娘壽辰,自東海蓬萊出發,各施法術、各顯其能、乘風破浪、漂洋過海的神仙故事。以大型吹打樂的形式,並以中國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寫成。雖說是演繹了一個仙人傳奇,但樂曲中表達出來的一派歡樂祥和的喜劇氛圍以及眾仙競然奮爭、努力進取的音樂形象,仍不失其有一定的現代人文意識。
胡騰舞曲
何占豪曲
《永遠梁祝——何占豪協奏曲之夜》(2010)
指揮:何占豪
漢代塔里木盆地的烏孫、於闐、龜茲等三十六個小國和中亞的一些國家統稱為「西域」。龜茲樂的藝術是十分出色的。唐玄奘曾說龜茲樂「特善諸國」。大約公元三八六至四三二年之問,(氏族人)呂光將龜茲樂曲和一個完整的龜茲樂隊帶到中原北魏、北齊時,龜茲樂成為宮庭音樂。北周時,龜茲樂師蘇祗婆從西域傳來「五旦」(五宮)、「七調」(宮、商、角、徵、變徵、羽、變宮)的七聲調式理論,豐富了漢族的樂律理論。龜茲樂不同於傳統的漢族音樂,大都是鏗鏘鏜鎝、洪心駭耳的豪爽浪漫之風韻。隋唐時最盛行的龜茲樂舞是胡騰舞。胡騰舞吸收了北印度和波斯的技巧,舞樂優美。但原曲已流失,作者根據那一地方的音樂素材和情調作此仿古樂曲。樂曲時而柔麗,時而奔放,富有獨特的異國風情。
八千里路雲和月
陳能濟曲
《雲月千里——陳能濟作品指揮專場》(2010)
指揮:陳能濟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紹興四年(西元一一三四年),岳飛正值30歲,回首往昔,數十年抗戰,艱危險絕,塵滿征衣,功名所值幾何;八千里轉戰,晝夜兼程,追雲逐月,前路正未可期。為了實現滅金復國的功業理想,作者諄諄告誡;千萬別讓寶貴的青春年華虛度,空留下枉然的悲切和愧悔!
一首表現復仇禦侮、英雄壯志的千古絕唱。全詞充滿愛國主義的激情壯志,語言樸實粗獷,音調高亢悲壯,「千載後讀之,凜凜有生氣焉」。
金色的晚秋
周成龍曲
《西南迴響——周成龍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2011)
指揮:周成龍
本曲具有強烈西南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曲分四段:
一、引子:散板,大地在自由而寧靜地氣氛下甦醒。
二、慢板:由巴烏先奏出略帶田園風的主題,恬靜而充滿鄉土氣息,各種樂器的逐漸加入,經過幾次變奏,使主題展開,情緒亦隨之高漲。
三、小快板:慢板主題的變奏,在神秘的氣氛中表現了晚秋的絢麗及璀燦。
四、慢板:主題的變奏,表現了晚秋的成熟與豐美,在巴烏寧靜深遠的間奏後,樂團以輝煌飽滿的樂聲結束全曲。
絲綢之路
姜瑩曲
《中華樂魂——張列指揮專場》(2011)
指揮:張列
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綿延千里,以其神秘而廣博的內涵、豐富而精美的歷史遺存,承載著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延續著萬古文化的血脈,同時也蘊藏著古代四大文明交會的傳奇色彩。在這條讓人神往的絲路上,豐富的音樂文化不禁讓人充滿著絕美遐想。此充分發揮民族器樂的樂器性能、音色特點及演奏手法,運用西域、中東地區等多種音樂特徵及各種世界音樂元素,使作品帶有多元的音樂文化特點。音樂以一種開放式的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在蘊藏內在力量的同時逐步達到樂隊輝煌的音響及審美心理的高潮,仿若太陽的金光照耀在茫茫戈壁大漠,將生命的熱情與夢想一起照亮!
CD-3
望月聽風
鍾耀光曲
《情有獨鍾——鍾耀光作品及指揮專場》(2012)
指揮:鍾耀光
完成於二零零五年,原是為慶祝中秋節所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七重奏,現在改編為大型樂團演奏,是一首江南絲竹風格的作品,以彈撥與拉弦為主奏樂器。速度由慢板過渡到小快板,然後以急板結束。旋律清雅脫俗,節奏與音色千變萬化,呈現出中秋節明月高掛的浪漫歡樂情景。
抒情變奏曲
劉長遠曲
《春花秋月——王甫建指揮專場》(2012)
指揮:王甫建
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抒情變奏曲》創作於二零零三年,同年十二月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首演。曾榮獲中國文化部主辦的第九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二等獎。
作品的主題是在南方的民間小調的基礎上變化而來,因此決定了作品的中國音樂特色。全曲猶如情感的變奏,將所有的變奏分成三個大段,構成三個樂章。第一樂章以優美的旋律表達了人最細膩的情感——思念、幻想、愛和稍許哀傷等情感;第二樂章是以活潑、欣喜、歡快為主色調;第三樂章則以激昂、奮起、和抒情為主,中間還穿插了幽默、風趣的音樂做對比;它將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抒情的基礎上,成功地結合了民族音樂風格與20世紀作曲技法,利用和聲、複調、配器等作曲技法,使音樂呈現濃厚的交響性,是一部表現力豐富、感染力強的民樂作品。
作曲家自述:「……在創作中,在追求與眾不同、脫俗的前提下,更要注重音樂的可聽性,避免純作曲技術的寫法,力爭做到雅俗共賞。」
——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春來懷古
郭亨基曲
《南嶺印象——郭亨基作品及指揮專場》(2013)
指揮:郭亨基
五嶺之南,稱謂嶺南,廣東也為嶺南之一,此地的漢族較多操粵語、潮州話及客家話三大民系。
春來冬去,生機蓬勃,萬物重生,欣欣向榮,促使我寫了《春之隨想——嶺南三韻》,分別客風、粵韻、潮流三曲寓意顯見。
此次選用——“客風——春來懷古”,此乃我學習客家漢樂“到春來”和“懷古”後而編寫。
而“潮流——喜迎春”,我學習《賣雜貨》用大鑼鼓來表現。
第三首“粵韻——離島春思”,三首樂曲均由曲名可知其所言為何。
喜迎春
郭亨基曲
《南嶺印象——郭亨基作品及指揮專場》(2013)
指揮:郭亨基
此曲選自作者的《嶺南三韻——春之隨想》組曲的第三首《潮流——喜迎春》。冬去春來,萬物充滿生機,朝氣蓬勃。《喜迎春》以廣東流傳的《賣雜貨》為基調,加以潮州鑼鼓及潮州英歌,吸納現代技法發展而成,邊奏邊唱,鑼鼓喧天,歡天喜地迎新春。
天網
陳瑞獻詩、羅偉倫曲
《天網——葉聰與香港演藝中樂團》(2013)
指揮:葉聰
《天網》是新加坡國寶級藝術家陳瑞獻創作的一首117行現代詩。詩詞的題材取自《華嚴經》,表達世間萬物互為牽連的同體大愛的哲學思想。這部以朗誦、樂隊和合唱互相交融、輝映的交響音樂,配合詩的主題以及每一段詞的不同特色,以連續演奏的多段體形式創作而成。序奏以漸漸增長的音響和上升的弦樂顫音展示著那無邊無量的大網;高亢的笛子與深沉的大提琴獨奏,似乎聽到了天與地的對話。
第一段:祥和的旋律以及朗誦之後爆發而出的情感,展現出那一根根牽著宇宙的永恆、罩住整個天地的線。
第二段:輕盈的音樂伴隨著領誦與齊誦的交替,呈現出每一個綱目上閃閃、亮亮、緩緩地轉動著的明珠。
第三段:象徵著那天上的生母——婆須蜜多女,她這樣飛翔,全天候地給予生機。
第四段:四面而來的誦經隊伍,歌頌那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隔亞,用一生一世的時間和聲音,為全體生命祈頌。
第五段:樂從平和推向高潮,作為整首詩詞主題的總結,並讓我們隨著那白光,拉到山川、拉到河嶽、拉到無邊、拉到永遠。
此曲是2003年新加坡藝術節的委約作品,由國家藝術理事會與新加坡華樂團聯合製作。
春曉
周煜國曲
《雅風心韻——周煜國民族器樂作品音樂會》(2014)
指揮:周煜國
中國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言絕句《春曉》,通過對聲聲敏銳的感知與靈動的描寫,從細微之處,向人們傳遞了春天生機勃勃的訊息。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華樂合奏《春曉》,立意對這首著名唐詩的解讀。作品以具有典雅風格的音樂語彙,描繪了春天萬物復蘇的情景,表達了原詩文的細膩情感和清新意景,童聲的吟唱情趣盎然,音樂活潑靈動、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