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南音清籟
Nanyin Collection of Pian LEE
-
痴雲 10:30
-
送郎 18:01
-
客途秋恨 全本 36:52
拍和:唐健垣、許偉雄、陳子晉、盧偉國、林志宏
序
粵調的說唱文學源遠流長,形式包括木魚、板眼、龍舟、南音和粵謳等多種歌體。這些「七字句」形式的民間說唱歌體,承繼著中國文化中,由唐詩、宋詞、元劇到明清章回小說中所蘊藏的無數動人故事和精煉文辭,散發在民間的傳唱中。木魚歌由唐代的變文演變而來,而南音則源起自明末清初。「南音」一名,乃相對於北方音樂而命名。到乾隆年間以後,這些用廣東方言創作的民間說唱文學開花結果,有相當長的時間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的城鄉。現在有數百冊清代刊本《南音》、《木魚書》及《龍舟歌冊》可為證。
到了今天,粵調說唱的盛行已大不如前。木魚、板眼、龍舟和粵謳幾近煙沒,惟獨南音一息尚存。近年,澳門政府把南音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承傳及推廣。中港地區近年亦經常舉行南音專場演唱。很多學者對南音的評價都很高,認為這粵調說唱文學是中國俗文學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
自小就喜歡聽南音旋律的我,每當唱粵曲遇上南音段時,感情特別投入,尤其是當中委婉低沉的曲調就更令我著迷。由最初愛聽、去學習但不敢開腔,到一句一句的累積,慢慢地唱起來,不知不覺已唱了三十多首南音,當中還有自己的作品。這成績實有賴眾樂友及樂迷的支持,在此衷心感謝他們。
近年,隨着寫作南音,越益發現這種韻文歌體的美。她簡單活潑,直抒其心,既是歌亦是詩,令我愛不釋手,更愛不惜口!今次新唱片灌錄了殿堂作品——全本《客途秋恨》、王心帆為小明星撰寫的南音名曲《癡雲》,還有我的作品《送郎》。新舊相融,希望在南音的承傳路上,出一分力。
丙申初春 李玉華
李玉華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師從唐健垣博士學習粵調南音及粵曲。又跟隨名唱片騎師洪朝豐先生學習聲樂,研習演唱技巧,善平、子喉兼唱。數年前得高胡名家杜泳指引,進一步研唱粵調南音。更向南音大師吳詠梅博士請益,力求唱腔盡善盡美。近年李氏跟隨名粵劇撰曲家温誌鵬學習撰寫南音,集編寫與演唱於一身。面世個人南音唱片有《清風古樂唱南音》及《清夢紅樓說南音》,由百利唱片有限公司發行。
李氏於二零零八年成立「樂群樂聚」聚合職業及業餘中樂好手,作南音、粵樂及民樂演出。自二零一三年初開始,「樂群樂聚」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每月舉行一場「李玉華樂聚南音夜」南音專場。至今提供了三十多場免費南音粵樂音樂會給坊眾,深受各界好評。
去年,李氏在沙田大會堂舉辦首次大型個人南音專場「情迷南音經典夜」。當晚座無虛席,一時傳為佳話。
樂師簡介
唐健垣(古箏、椰胡、秦琴)
廣東南海人,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香港。數十年來潛心研究古琴、古箏、南音和甲骨文。唐健垣為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甲骨文碩士、美國康州威士連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康州威士連大學、密芝根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
唐健垣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已研習古琴、古箏、粵曲及南音,七十年代從盛獻三(盲德之傳人)及杜煥瞽師學彈箏自伴唱之術,傳地水南音「口唱、左手擊拍、右手彈箏」三合一之藝於一身。唐氏用真指甲彈幼弦,每音從容不迫,如珠之圓,如玉之清,托腔絲絲入扣。
許偉雄(椰胡、秦琴)
中樂多面手,善多種樂器。中學時,曾跟隨王純老師學習月琴;及後,隨黃國安學習古箏、揚琴、三弦、琵琶、洞簫。曾於校際音樂節中多次獲獎。
在李玉華近年舉辦之三十多場「樂聚南音夜」中,許氏均為主力拍和樂手,並參與灌錄唱片《清夢紅樓說南音》。去年又獲邀為康華的崑劇《牡丹亭》作琵琶和三弦拍和。李玉華去年在沙田大會堂舉辦的大型南音專場「情迷南音經典夜」,許氏拉椰胡,擔任頭架樂手。
林志宏(三弦、秦琴)
善琵琶、三弦和二胡。中學時,隨王純先生學習月琴;及後,隨黃國安、黃國權學習琵琶。曾獲校際音樂節琵琶公開組冠軍,並加入香港青年中樂團。林氏修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期間隨中樂名家藍玉崧教授學習中國音樂史及中國音樂美學。又創辦浸會中樂團,歷任團長,於校內推廣樂團及樂器訓練。畢業後,林氏於香港音樂專科學校隨葉純之教授學習西洋音樂美學。近年隨唐健垣博士學習古琴、粵曲伴奏及南音拍和等。
二零零八年,林氏創立「樂群樂聚」,匯各界樂手作南音、中樂演出。近年經常為唐健垣博士及李玉華的南音演唱拍和,並參與灌錄唱片《清風古樂唱南音》及《清夢紅樓說南音》。
陳子晉(洞簫)
陳子晉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分別獲音樂學士(笛子)及哲學碩士(民族音樂學)學位。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研究生,專研香港殯儀音樂及廣東吹打,並於國內及美國發表有關論文。曾為西九文化管理局轄下戲曲中心撰寫茶館研究報告(2013);亦為不同音樂會、唱片編寫場刊及樂曲介紹。二零一一年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於香港大會堂舉辦笛子演奏會。二零一二年,於中國中央電視台主辦之民族器樂大賽中,獲傳統民間合奏組第二名。
近年涉足南音拍和;亦曾參與崑曲折子戲及足本粵劇《紫釵記》之伴奏工作。陳氏曾為嶺南大學《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及《中國戲曲誌》香港卷編纂計劃高級研究助理及香港中樂團特約樂師,現於音樂事務處任兼職導師。
盧偉國(洞簫)
盧偉國,工學博士,幼喜音樂,學生時代自學口琴、簫、笛、二胡、秦琴等樂器,後習琵琶、色士風、喉管等,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王粵生老師學習粤曲唱腔及拍和。現隨史君良老師練習聲樂,並從唐健垣博士習古琴、南音。
樂器介紹
唐氏藏舊樂器(椰胡)
胡琴伴奏戲曲,於竹木筒蒙蛇皮,音清亮。南音則用椰胡,取大椰子殼之半蒙以薄桐木片,發音低啞,與南音為絕配。新椰胡音硬,古舊者材質老化,音韻蒼鬆如老酒醉人。唐博士此椰胡已歲月留痕,白桐片已變黑黃,纖維老化,故高手奏之,如百歲老僧喃喃說經,聽者神移。此寶一九七零年代唐氏得自古董家鍾同老丈,鍾丈一九三零年代購自古董店,然則此為清末民初寶物。
唐氏藏舊樂器(三弦)
三弦以紫檀、烏木、紅木等硬木為共鳴箱,蒙以蛇皮,音清亮鏗鏘。唐博士此烏木小三弦一九八零年代得自古玩店,蛇皮黃舊,包漿瑩潤,為清代形製。皮木夠乾,故音如珠落玉盤,令人愛不釋手。
唐氏藏舊樂器(秦琴)
秦琴,盤圓或梅花形,以桐木為面,柄上安音格十餘,唐博士此秦琴一九七零年代得自古董店,木已變乾輕,故音韻夠醇和可賞。
唐氏藏舊樂器(唐氏小箏)
箏為南音樂器之首領。民樂合奏以粗弦沉雄大箏為佳,南音則以鋼絲清亮小箏為上。此箏乃唐健垣博士一九八零年於美國自製,其特點為「有箏面無箏底」,演奏時將箏放於木桌面上,桌面正發揮共鳴底板作用。
唐氏藏舊樂器(拍板)
拍板為定節拍之響板,將多片大小硬木以線穿繫,單手或雙手搖拍發音。其質料以紫檀、紅木、烏木、黃楊、竹片為主,片數有一、二、三、四、五以至多片。廣東南音唱家用三木片為多,亦有用二片者。唱者自行打板,控制節拍,疏密有致,聽者神移。
陳氏藏舊樂器(洞簫)
洞簫,有南北之分,北簫者,管徑均勻直筒,身長,多用紫竹中段位置;南簫則管內徑上粗下窄,管外徑上窄下粗,身短,用閩南水域所產竹之下段近根部為主,偶用白竹,以九個竹節為佳,故傳統制度稱「十木九節」,每節二孔為最佳度。往時南北簫開六孔,近平均七聲之律,現今制開八孔,貼近十二平均律。粵南音拍和均用六孔南簫,取其厚實音色及貼近粵字韻味。圖中粵簫為香港中樂研究者所藏,後贈陳子晉。此簫保存數十載,竹身已收水,音色純和,甚具玩味。
樂曲介紹
關於《癡雲》
南音《癡雲》原為粵曲《癡雲》之南音段。原曲全長剛剛一句鐘,由小明星原唱。唱片公司欲灌錄此曲,但當年的七十八轉唱片容量少,不宜全載,故只取此南音段,由梁以忠先生拉椰胡。此曲短而文雅,由是風行。
此曲由王心帆撰寫,他為小明星寫下《癡雲》、《秋墳》等三十多首名曲,詞雅意深又喜用古人詩詞。他的曲雖難唱,但小明星卻非常聰明,自度唱法,終於自成一家,譽為「星腔」。而今次我所唱的《癡雲》,是參考了王心帆的原詞,比小明星的唱本多了一組上下句。
《癡雲》一曲講述男子對愛侶的思憶。其取名由來,唐健垣老師推想是出自宋代陸游詩句「癡雲不散常遮塔」。以白雲喻男子,塔峯喻愛侶,意指曲中男子的癡心好比白雲長繞塔峯,不肯散去。
癸巳秋 李玉華
《癡雲》
王心帆撰曲
小明星原唱
思往事,記惺忪。看燈人異去年容。
可恨鶯兒佢頻喚夢,情絲輕裊斷魂風。
想起贈珮情深唉我愁有萬種,量珠心願恐怕無從。
個儂愛我都算恩情重,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獨惜身無羽翼學不得雙飛鳳,所以思嬌情緒無日不朦朧。
記得當時邂逅佢曾把橫波送,驀地相逢真似在夢中。
佢背燈私語話我係個多情種,羅幃春暖態雙慵。
估話天涯芳草我哋長相共,惜花愛月態情悰。
怎料多情天妒遭人弄,點想驪歌忽唱粉滲啼紅。
今日無娜痴情都無用,只怨一句幽歡情景太過匆匆。
往日欄杆雙倚妙緒如泉湧,好似百囀嬌鶯出畫籠。
最愛你係胡琴學得你仲羞頻弄,歌喉雄邁唱嗰闋大江東。
小環偷見仲把我哋來嘲諷,話係一雙蝴蝶殢芳叢。
今日關山遠隔情何痛,往事如煙唉我怨一句碧翁。
懷人不見又恨難成夢,唉!愁倍重,音問憑誰送。
唯將離情別緒等我譜入絲桐。(完)
李玉華(演唱、拍板)
唐健垣(古箏、椰胡)
許偉雄(秦琴)
盧偉國(洞簫)
林志宏(三弦)
關於《送郎》
《送郎》是我第一首撰寫的南音曲。自二零一四年初,開始跟隨溫誌鵬老師學習南音寫作,其間寫有集體創作曲《思我娘》。而此曲亦有賴溫老師指導,於二零一四年底寫成。
有感南音以平喉曲居多,又多寫男子思念風塵愛侶之情,如《客途秋恨》、《驚迴曉夢憶秋娟》等等。故嘗試寫作一首子喉曲,以一青樓歌女為主角,寫她與愛郎相知相愛的甜蜜, 到送別愛郎的依依不捨及憂心忡忡。她自感地位卑微,深恐愛郎「一去不還」,一別等同永別。唯有贈髮繫郎,望愛郎「得志他朝都毋別向」。
甲午季冬 李玉華
《送郎》
李玉華撰曲 甲午冬
心懷蕩,蕩餘香。春鶯啼喚喚醒檀郎。
昨夜醉鄉猶痴想,想你生生長伴我呢個小紅妝。
你話我秀髮如雲應用紅絲綁,話係等同綁住郎心誓不忘。
一個是玉骨蘭心鶯喉亮,一個是豐神俊朗擅宮商。
君呀你有滿腹經綸雖則居陋巷,但玉簫金管可以引鳳凰。
相憐相愛我哋如蜜釀,惜花惜月影成雙。
怎料到一月歡愉換得驪歌唱,歡愉難永享,
拋殘紅淚痛壞肝腸。
春雷乍響驚散鴛鴦。魚書忽至就拆鸞凰。
赴試京華郎要把路趕,牽衣欲語只有淚盈眶。
我似風前弱柳係無依傍,何幸一朝絲附秀才郎。
怕我薄命紅顏難如雙飛想,怕佢一去不還無語問穹蒼。
空有萬語千言我將郎望,望你青雲路上早日氣吐眉揚。
千里送郎人惘惘,晨曦霧重青鬢漸蒼蒼。
折柳陽關垂楊岸,翠橋煙鎖路迷茫。
鶼鰈一旦分離琴簫輟響,怕見鴛鴦同泳在水中央。
我有萬縷柔情情何向,關山一別別思量。
唉最怕思量是流蘇帳,此後宵宵誰共賦新腔。
剪繫一縷青絲你要隨身放,佢代我幽幽旦夕伴君旁。
玉兔金烏此後誰共賞,剩我朝朝暮暮佇候湘江。
樓頭笙歌都無復唱,只剩你絲絲妙韻尚繞樑。
願你展翅翱翔題金榜,加衣強飯保平安。
待等明年春花放,嗰陣珠還合浦耀華堂。
我不羨翠繞珠圍榮華享,只望你能舒壯志保家邦。
你係得志他朝都毋別向,願你毋別向,
莫效那王魁薄倖捐棄小歌娘。(完)
李玉華(演唱、拍板)
唐健垣(古箏)
許偉雄(椰胡)
陳子晉(洞簫)
林志宏(秦琴)
關於《客途秋恨》
論南音的殿堂作品,首推《客途秋恨》。作者是葉廷瑞,字瑞伯。生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於道光十年(1830)。原籍福建,因曾祖入粵經商,寄籍南海。
此曲長一千五百多字,通過淅江文士繆蓮仙,以夫子自道,訴述其留粵期間,與珠江河上名妓麥秋娟之間一段風流故事。
據梁培熾《南音與粵謳之研究》一書記載,繆蓮仙,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原籍浙江,ニ十三歲入縣學,屢試不第,生活潦倒,以賣文為生。曾在廣州教學多年,就在留粵期間,得遇珠江河上花舫名妓麥秋娟,兩情相悅,惟時僅兩月,繆又要回廣寧去了。
此曲結構佈局緊密細膩,行文流暢,哀怨情深,在粵人中傳唱不斷。數十年前,白駒榮先生以一節錄式的短版本灌錄唱片,使這曲流傳更廣。
乙未新歲 李玉華
《客途秋恨》上卷
葉瑞伯撰曲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情緒好比渡日如年。
小生繆姓蓮仙字,為憶多情歌女叫做麥氏秋娟。
見佢聲色與共性情係人讚羡,佢重更兼才貌的確兩相全。
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對住晚景涼天。
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虧我獨倚蓬窗我就思悄然。
耳畔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住寒煙。
虧我情緒悲秋同宋玉,在客途抱恨你話對乜誰言。
正係舊約難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無邊。
第一觸景更添情懊惱,虧我懷人愁對果嗰月華圓。
記得青樓邂逅嗰晚中秋夜,我共佢並肩攜手拜月嬋娟。
我亦記不盡,許多情與義,總係纏綿相愛又復相憐。
共你肝膽情投將有兩個月,點想到同群催走話要整歸鞭。
共你幾回眷戀難分捨,真係緣慳兩個字拆散離鸞。
正係淚灑西風紅荳樹,情牽古道白榆天。
你杯酒臨岐同我餞別,就在望江樓上設下了離筵。
你仲牽衣致囑我嗰段衷情話,叫我要存終始總要兩心堅。
今日言猶在耳點想成虛負,屈指如今又隔了一年。
自估話好事多磨從古道,半由人力半由天。
是以風塵閱歷崎嶇苦,在雞群混跡暫且從權。
恨我請纓未遂終軍志,肆馬難揚祖狄鞭。
只學得龜年歌調嗰段唐宮譜,遊戲文章賤賣錢。
只望斐航玉杵共你諧心願,藍橋踐約去訪神仙。
廣寒宮殿係無關鎖,何愁好月不團圓。
點想蒼溟鼎沸鯨鯢變,嗰啲妖紛漫海動烽煙。
是以關山咫尺成千里,縱有雁扎漁書總杳然。
近日聽得羽書馳褋報,報話干戈撩亂擾亂江村。
嗰啲崑山玉石也遭焚毁,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
你係紅顏薄命恐怕招天妒,最怕賊星來犯月中仙。
嬌花若被狂風損,一定玉容無主你話倩乜誰憐。
你係幽蘭不肯受污泥染,一定拼送香魂玉化煙。
你話若然艷質係遭兇暴,我寧願同埋白骨去伴姐妝前。
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好過生時常在奈何天。
但望慈航法力總要行方便,就把楊枝甘露救出火坑蓮。
等你劫難逢凶俱化吉,嗰啲災星魔障兩不相牽。
虧我心似轆轤千百轉,空綣戀,但得你平安我就願。
就任你天邊明月照向別人圓。(上卷完)
《客途秋恨》下卷
葉瑞伯撰曲
聞擊柝,鼓三更,衹見江楓漁火照住我愁人。
幾度徘徊思往事,我都勸嬌你唔好對我咁痴心。
風流不少憐香客,羅綺還多惜玉人。
估道煙花誰不貪豪富,做乜你偏把多情向住小生。
我係窮途作客囊如洗,擲錦纏頭愧未能。
記得填詞偶寫嗰段胭脂井,你仲含情相伴你對住盞銀燈。
你細問我曲中何故事,我就把陳後主,嗰段風流講過你聞。
講到兵困景陽家國破,歌殘玉樹後庭春。
佢攜住二妃藏井底,佢話死生難捨難捨意中人。
聞聽此言你多嘆息,仲話風流天子更重情真。
但係唔該享盡咁多奢華福,就把錦繍江山一旦委路塵。
你係女流也曉嗰啲興亡恨,不枉梅花為骨雪為心。
仲話我珠璣滿腹實在原無價,我知你憐才情重更不嫌貧。
虧我慚非玉樹蒹葭倚,正係蔦蘿絲附一個木瓜身。
你洗淨鉛華甘謝客,只望平康早日就脫風塵。
恨我樊籠無計共你開金鎖,鸚鵡羈留困住姐身。
豈知孤掌難鳴為遠客,有心無力係幾咁閒文。
我欲效藥師紅拂事,係改裝夤夜共妹去私奔。
又怕相逢不是虬髯漢,恐怕陌路欺人會惹禍根。
正係龍潭虎穴非輕易,又怕恩愛翻成會誤姐罷玉人。
我思量銜石就填東海,最怕精衛虛勞一片心。
虧我胸中枉有枉有千言策,做乜並無一計可以挽釵裙。
今日前程盡付東流水,好似春殘花蝶兩相分。
正係神女有心空解珮,獨惜襄王無夢再行雲。
又怕一別永成千古恨,蠶絲未盡枉偷生。
男兒短盡英雄氣,縱使得成富貴亦是閒文。
今日飄零書劍為孤客,偏舟長夜嘆寒更。
只話放開懷抱思前事,點知越思越想越傷神。
風送夜潮寒徹骨,又聽得隔林山寺報鐘音。
聲聲似解相思結,獨惜心猿飄蕩向那方尋。
既是苦海濟人登彼岸,做乜世間留落種情根。
正係風流五百年前債,今日結成夙恨在紅塵。
又見秋水遠連天上月,團圓偏照別離身。
水月鏡花成幻夢,茫茫空色兩無憑。
恩愛自憐同一夢,情緣誰為證三生。
今日意中人遠天涯近,空抱恨,琵琶休再問。
惹我青衫紅淚更銷魂。(下卷完)
李玉華(演唱、拍板)
唐健垣(古箏、秦琴)
許偉雄(椰胡)
陳子晉(洞簫)
林志宏(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