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國作曲家 黃安倫中國管弦樂作品精選集(二)
Chinese Symphonic Pieces of HUANG An-lun Vol. 2
指揮‧賴德梧 Conductor‧LAI Tak-ng
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單簧管 Clarinet‧James Campbell
-
交響序曲第一號 Symphonic Overture No. 1 (Op.25a) 22:09
塞北小曲二首 Two Pieces in Saibei Fold Style
-
《深山晨曲》 “A Morning Song on the Mountains” (Op.15) 10:42
-
《塞北舞曲》 “Saibei Dance” (Op.21) 4:14
- 隨想曲(單簧管與弦樂隊) Capriccio (For Clarinet and Strings) (Op.41) 11:18
黃安倫
黃安倫,現代中國作曲家,1949年出生於音樂家庭。五歲開始隨父母學習鋼琴,七歲已完成其第一冊鋼琴曲集。當時,中國近代音樂大師馬思聰評論他「有很豐富的想象力」。他於1961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小學;後升入該院附中鋼琴學科,先後師從樓乾妹、邵元信。
1986年畢業後,黃氏曾先後在塞北地區軍墾及在北京京劇團工作。這期間的生活,特別是師從作曲家陳紫學習民間音樂及歌劇作曲,對他的創作風格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976年,黃安倫成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以及被中央歌劇院聘為駐院作曲家。1980年赴北美,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匹茲堡大學及耶魯大學深造。1983年獲英國聖三一音樂院院士稱號。除了連年贏取全額獎學金外,並在1986年以「最優秀獎」獲頒耶魯大學音樂碩士學位。為在海外宣揚中華文化,曾連任三屆加拿大安大略省華人音樂協會主席至1996年。
已入選《世界名人錄》及《中國百科全書》的黃安倫,雖定居加拿大並受邀為加拿大作曲聯盟成員,但他仍自認為是一個中國作曲家。他一向刻意地將自己的創作與時代相結合,立足於中華文化的根基,繼承先輩大師的傳統,以體現作曲家的藝術良心和正義感——愛戰勝恨、美戰勝醜——就是這位傑出作曲家一貫的創作主線。他的作品幾乎涵蓋嚴肅音樂的全部領域,包括歌劇、芭蕾舞、電影、合唱、聲樂、室內樂、器樂獨奏、百老匯音樂劇及二十餘部交響音樂,堪稱作品最多的中國作曲家之一。
在當今形形色色的現代音樂流派中,黃安倫的創作仍以旋律為主,並一向以宏大的氣勢、細緻入微的手法、充滿動力的和聲、嚴謹的複調、色彩鮮明的管弦樂法及濃厚的民族氣息作為其獨特的個人特徵。
英國芭蕾舞大師瑪克芳婷曾熱淚盈眶地讚美其芭蕾舞劇《賣火柴的小女孩》「非常、非常、非常好」,並立即將該劇攝製成電影。美國最大的「克里伯恩」音樂比賽主席喬達諾則評論他的作品說:「不僅作者的成熟技巧與巨大才能躍然紙上,吾人更從中看到了中國的偉大。」台灣指揮大師陳澄雄指出:「在管弦樂法上,黃安倫乃中國作曲家之第一人。」加拿大《音樂》樂刊更以「一個新時代」來強調其作品意義。
除了所獲之多個作曲獎項,1987年,黃氏還在多倫多獲頒「傑出華裔」榮銜。1992年,在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主持下,他的另一部芭蕾舞劇《敦煌夢》更被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之一,並於1994年由台灣省交響樂團和莫斯科國家芭蕾舞團首演。
黃安倫的作品已由世界許多主要交響樂團成功演奏,包括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紐約、波士頓、匹茲堡、舊金山、多倫多、溫哥華、堪培拉、倫敦及德國的交響樂團等等。
他的《舞詩第一號》被定為中國第一屆全國長笛比賽之必奏曲目;他的《舞詩第三號》則被定為國際魯賓斯坦鋼琴比賽之必奏曲目。1996年,中國鋼琴家郎朗以黃安倫的《中國暢想曲第二號》勇奪國際青少年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決賽權,進而贏得第一名。多款其作品的樂譜、唱片經已出版。作為一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黃氏的弟子們頻頻贏取多倫多地區的音樂比賽。他的指揮活動則包括了中國中央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國青年交響樂團、莫斯科俄羅斯愛樂樂團、加拿大多倫多華人愛樂樂團、溫哥華聖樂團及美國林肯中心的成功演出。
賴德梧(指揮)
賴德梧最初在中國廣州音樂學院接受音樂教育,然後在香港進修。於1977年來到加拿大之前,曾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及指揮。
作為一位小提琴家及樂團團員,賴氏曾在香港、維也納及加拿大廣泛地演出,並曾於布洛克大學擔任教席。他曾帶領多倫多加拿大華人合唱團;曾帶領尼亞加拉青年管弦樂團十多年,在1986年及1990年與該團赴歐洲演出,曾任尼亞加拉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現時,他在多倫多地區教授小提琴、中提琴及指揮。
自從多倫多華人愛樂管弦樂團於1977年成立以來,賴先生一直擔任該團的音樂總監及指揮。現時他還在伊托比考克愛樂管弦樂團、加拿大學院室樂團、密西索卡青年管弦樂團及多倫多華人青年管弦樂團擔任同樣職位。
賴先生曾於歐洲、北美洲及亞洲擔任客席指揮,同台演出的樂團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烏拉爾國立愛樂管弦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及溫莎交響樂團、上海愛樂及台灣交響樂團。有數年時間,他曾任廣州愛樂管弦樂團及合唱學會的首席客席指揮。
詹姆斯‧坎貝爾(單簧管)
詹姆斯‧坎貝爾是今天少數擁有國際獨奏事業的古典單簧管手之一。他曾於世界各大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包括紐約的大會堂、倫敦的伊利莎伯女皇音樂廳、巴布連中心及維格摩爾音樂廳、巴莎典拿的大使演奏廳、三藩市的戴維斯交響音樂廳、華盛頓的甘迺迪中心及議院圖書館、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巴黎的尚‧伊利斯劇院、布達佩斯歌劇院,以及加拿大各大音樂廳,包括馬斯音樂廳、萊‧湯森音樂廳及國家藝術中心。
詹姆士‧甘貝爾曾於北美、南美、英國、歐洲、澳洲、日本及中國以獨奏者及室樂成員身份演出。他曾與世界各大音樂家合作,包括與已故的格蓮‧古特為CBC錄製五個電視節目,與艾利‧安美玲、楊諾斯‧史達卡、明拿姆‧派勒斯拉、山姆爾‧山達斯、鮑羅丁三重奏及阿倫‧柯普蘭,還有以下各弦樂四重奏:亞馮迪斯、寡奈里‧美藝、亞歷基‧曼克頓、牛津及科羅拉多。
坎貝爾先生曾以獨奏者身份與超過50個樂團同台演出,包括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倫敦管弦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西班牙國家電台電視管弦樂團、貝爾格萊特交響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及國家藝術中心管弦樂團。
1989年他被選為該年度加拿大的最傑出藝術家,獲頒萊‧湯森音樂廳大獎,又憑他所灌錄的專輯《Stolen Gems》獲得君諾大獎。英國作家及單簧管權威彭美拉‧衛斯頓在她所寫的《今日單簧管大師》一書中特別介紹詹姆斯‧坎貝爾。此外,多本雜誌也曾以他為特寫及封面故事的主角,包括美國的《單簧管雜誌》、英國的《單簧管與色士風》、日本的《管樂雜誌》及《唱片雜誌》。
坎貝爾灌錄有三十多張唱片專輯,其中多款錄音均贏得國際讚賞,包括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的《韋伯單簧管協奏曲》、與倫敦愛樂合作的《德布西首演狂想曲》、與國家藝術中心管弦樂團合作的《莫扎特及柯普蘭協奏曲》,以及贏得《音樂雜誌》最佳室樂大獎、與牛津弦樂四重奏合作的《莫扎特及韋伯五重奏》。
他近期的錄音包括為倫敦Cala唱片灌錄的一套唱片,包括全部為管樂而寫的法國室樂曲目,以及為多倫多Marquis唱片灌錄、與連納特‧侯肯森合作的布拉姆斯《單簧管奏鳴曲》及與爵士鋼琴手金‧迪諾維合作的《After Hours》(古典、爵士混合風格的專輯)。
詹姆斯‧坎貝爾是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夏日音樂節——安大略省派利‧山特的山特音樂節的藝術總監;自從1984年起他已擔任此職位。他曾三次帶領該音樂節赴英格蘭介紹加拿大的表演者及作曲家;該音樂節曾在倫敦的維格摩爾音樂廳及聖約翰史密夫廣場與巴斯的泵房舉行音樂會。在詹姆斯‧坎貝爾的領導下,該音樂節曾成為BBC電視、CBC電視及安大略電視的紀錄片的主角。
曾有多首新作品是特別為詹姆士‧坎貝爾而寫的。他也曾委約及首演喬治‧舒爾靈、米高‧高格拉斯、積克‧何圖、夏利‧富利門、以斯拉、拉達門、阿歷士‧樸克、羅伯特‧舒羅‧莊臣、安東尼‧何哲斯、柏特烈‧卡地及大衛‧貝卡等作曲家的作品。
在剛過去的樂季裡,主要活動包括在英國、匈牙利、荷蘭、澳洲及日本的室內及獨奏演出、與倫敦交響樂團製作的錄音,以及美加的跨岸音樂。
在這個樂季中,詹姆斯‧坎貝爾再次到英格蘭、加拿大及荷蘭演出,還在行程中加上了法國。
現任著名的布魯明頓印第安納大學音樂學院的音樂教授。自從1989年以來的每一學年,詹姆士‧坎貝爾都以布魯明頓為他的基地,而暑假時則回到派利‧山特他的家裡。
樂曲介紹
交響序曲第一號
黃安倫,作品二十五號a(一九七六——七八)
作者作品二十五號《交響音樂會》是一部由三首管弦樂曲組成的大型系刊曲作;交響序曲第一號〔作品二十五號a〕即為此作的第一首樂曲。《交響音樂會》之第二部樂曲為三個樂章的《G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三部則是四個樂章的《C大調交響樂》。全部《交響音樂會》已在一九八六年由中央歌劇院樂團在北京演出,指揮分別由鄭小瑛和李德倫擔任,鋼琴家為巴諾維茲。除《交響序曲第一號》被多次在各地演奏外,《G小調鋼琴協奏曲》之激光唱片亦已推出。
《交響序曲第一號》乃用奏鳴曲式寫成。繼一個緩慢且帶有神祕感之冥想意味的引子後,此交響序曲在一充滿動力的主部和一寬廣歌唱性的副部之交相輝映中陳述,經過一番極具戲劇性的有力展開,達到其燦爛的結尾。
古云:「一年之際在於春」,而清明又是中華民族紀念光祖,寄託「繼往開來」心志的傳統節日。作者雖未就此做出任何具體描畫,卻也在緬懷先人的深情中,表達出一種對光輝未來之熱烈歌頌。
塞北小曲二首
選自《塞北組曲第一號(作品十五號)》和《塞北組曲第二號(作品二十一號)》
塞北位於長城以北,包括部份河北、山西及內蒙的地區,素有「歌海」之稱。因地理的關係,塞北民歌形成自己極為獨特的風貌,尤以其旋律之大音程的跳動為特點。在不照搬民歌原曲的前題下,黃安倫運用此風格於七十年代初寫作出兩部「力圖亂真」的《塞北組曲》,並由鄭小瑛指揮中央歌劇院樂團在一九八零年首演於北京。應德國班伯格交響樂團之請,黃氏又於一九八五年為其中兩段樂曲重新配器,遂形成此被廣為演出的組合—— 《塞北小曲二首》。
第一首《深山晨曲》,選自《塞北組曲第一號(作品十五號)》(一九七三)。作者運用不同的配器色彩,以由「冷、暗」至「暖、亮」的色調,描繪出塞北山區日出的燦爛景像。
然後,樂曲遂不間斷地轉入其第二首《塞北舞曲》,選自《塞北組曲第二號(作品二十一號)》(一九七五)。西北吹打樂的風格使樂曲熱烈地推向歡騰的高潮。
這二首作品在國內外,被廣泛演奏。
隨想曲(單簧管與弦樂隊)
黃安倫,作品四十一號(一九八七)
該作乃是加拿大安省藝術委員會一九八七年的委約作品。作者把它題獻給單簧管獨奏家詹姆斯‧坎貝爾,並由後者與多倫多奧夫四重奏團在同年夏成功首演於帕瑞桑音樂節。由弦樂隊協奏的首演則由坎貝爾與渥太華的十三弦樂團在兩年以後實現。該作自此被經常演出,並獲選為中國一九九一年最佳作品。
《隨想曲》由兩段音樂組成,第一段史為夢幻般的徐緩樂章,隨之而來的第二段則充滿生氣勃勃的節奏動力。作者在第二段採用了陝北民歌《趕牲靈》,並以北方勞動號子的方式展開樂曲,使單簧管的表現力在濃郁的生活氣息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