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興古琴專輯
-
關山月
-
陽關三疊
-
酒狂
-
平沙落雁
-
玉樓春曉
-
歸去來辭
-
良宵引
-
梅花三弄
-
湘妃怨
-
太古引
-
憶故人
-
普庵咒
陈国兴简介
陈国兴,广东新会人,1951年生于吉隆坡,为台湾著名古筝演奏家,自幼爱好国画及音乐等传统艺术,在马来西亚曾加入吉隆坡百灵艺术团。古筝受艺于彭光甫先生,先后巡回于马国各地表演外,并多次在电台及电视台演奏录音。除精通筝外,并兼擅书画及篆刻。曾从覃业兴、余斯福、钟正山、黄崇禧、黄子贞等位名师学习绘画、书法及篆刻,办有多次书画篆刻展及古筝演奏会等。1976年曾获雪兰莪州华文书法比赛隶书组冠军。
1979年因热爱中华文化游艺宝岛,成为台湾第一位21弦古筝演奏家,被喻为「台湾21弦古筝开拓者」,在台多年除从事筝艺教学及推广演奏外,并曾代表台湾、马来西亚参加国际筝乐演奏会及国际古筝名家有声出版之录音。在台亦拜在王昌惠、欧豪年、卢清远等国画大师门下。精研工笔及岭南画派,1983年起再随古琴大师孙毓芹先生学习古琴及技术,深受孙大师器重并赞许他「秉赋甚厚,天资颇高,举凡传统文化、音乐、绘画、书法等,无不虚心研究,均能勾深撮要,窥其堂奥」。
陈国兴亦曾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国立艺专国乐科、华冈艺校国乐科等校。陈君不仅琴艺卓越,又精于书画篆刻、修琴制琴,集音乐与艺术于一身,诚为国乐界难得人才。
乐曲介绍
《关山月》
此曲初见于王宾鲁先生所藏的清·嘉庆(公元一七九九年)山东历城毛式郇辑刊之《龙吟馆谱》残稿,一九三一年徐立孙据此编订《梅庵琴谱》,并将本曲收存。然此,惟诸城琴派有之,北地风光,音韵刚健,曲虽短小,而指法纯正,乃入门之正路,初学易于熟习,且可作玉环体,首尾相接,如环无端,久弹不厌,对初学尤宜。
是曲据张育瑾考证,为李见忠于一九零一年在山东泰安县大汶口用工尺谱将山东民歌《骂情人》记下,带回济南后,由岑体仁译配成古琴谱,再由王燕卿稍加修改并增加了几个轮指,改名为《关山月》。盖琴曲《关山月》,最早见于《龙吟馆谱》,复见于《琴学管见》,继刊于《梅庵琴谱》;由毛式郇刊行历百余年才到王燕卿辈,况我亦稍事将二谱比对过,基本属于一致,就算连轮指也没有增添过,其实是同一谱源,张氏的考证,不知何所据,故不足信;但是,此谱来自民歌,则较易接受。
《阳关三叠》
此曲最早见于明‧弘治(公元一四九一年)龚经(稽古)编释的《浙音释字琴谱》卷之下。希仙曰:「是曲也,王摩诘所作,而后人增益之。按祖谱无此曲,想夫吾人之生,会少离多,临别之际,把酒而三唱阳关,西出而无故人,吴楚同愁之语,何其怆乎?」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之安西》诗,被谱成《渭城曲》,收在《伊州大曲》中,因词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且曲调反复迭唱三遍,再被谱成琴歌《阳关三迭》,流传至今。乐曲情意真切、激动沉郁,也有去辞独弹,以表对远行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是一首典型的别恨离愁乐曲。
《酒狂》
按明‧洪熙(公元一四二五年)朱权(臞仙)辑刊的大型谱集《神奇秘谱》上卷太古神品所载,臞仙曰:「是曲者,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玅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平沙落雁》
此曲最早见于明‧崇祯(公元一六三四年)潞藩朱常淓纂集之《古音正宗》第四册(角音)中。《古音正宗》所录原名为《雁落平沙》,其后各谱多采用《平沙落雁》或《平沙》称之;至于作者,一云唐‧陈子昂,一云宋‧毛敏仲,一云明‧朱权,各有所说,皆未提证。
曲谱自刊出后,深受各派琴家喜爱,广泛流传,版本繁多,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曲情是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写秋天的景物;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玉楼春晓》
本曲初见于王宾鲁先生所藏的清·嘉庆(公元一七九九年)山东历城毛式郇辑刊之《龙吟馆谱》残稿,一九三一年徐立荪据此编订《梅庵琴谱》并收录此曲在其中。是曲在一七九九年之《龙吟馆谱》中原称《春闺怨》,其后一九三一年的《梅庵琴谱》才改用《玉楼春晓》为题。曲调轻松流转,不同凡响,颇有春眠初醒,惺忪欲醉之意。
《归去来辞》
此曲名最早见于明‧正德(公元一五一一年)谢琳(雪峰)撰《太古遗音》卷之三中。按谢氏云:「是辞乃晋处士陶潜所作也。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军吏白,应束带见之。潜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印绶归。作此辞,播之弦歌,令人清风凛然,千载之下尚能使人兴起也。」
是曲乃早期的有词琴歌,词取五柳先生名作《归去来兮》辞,亦可以琴独弹,曲意述说退出污浊的官场,回归家乡,过着田园生活的感慨而舒畅之心情。
《良宵引》
此曲最早见于明‧万历(公元一六一四年)严澄(天池)所集《松弦馆琴谱》中。是曲按《天闻阁琴谱》云:「贺若弼所作。当其天高气爽,月朗星辉,可以弹琴味道,饮酒赋诗,此曲节短韵长,指法简易,可为初入门之曲。」
这是一首具有典型浙派器乐化琴曲特点的曲子,短小洗练,委婉清新,是对美好夜晚的赞歌。
《梅花三弄》
此曲最早刊于明‧洪熙(公元一四二五年)朱权(臞仙)辑刊的大型谱集《神奇秘谱》中卷霞外神品中,共分十段,其中有五个合尾段落,比喻梅花之开五瓣;又有主题音调在三个不同音区出现,是为三弄,故有《梅花三弄》之称。曲名与曲趣原无相关之处,后人因其名而附会为晋代桓伊之笛曲《梅花曲》,寄意表现梅花高洁安祥的静态,曲调急促处,像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湘妃怨》
此曲最早见于明‧正德(公元一五一一年)谢琳(雪峰)撰《太古遗音》卷之一中。该书云:「按书有鳏夫在下、尧妻以二女,长曰娥皇,少曰女英。舜既为天子,是为二妃。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二妃泣之,以泪洒竹,竹皆枯死。后人被之以弦管,是为湘妃怨。」
《太古引》
《神奇秘谱》解题曰:「其趣澹然沉静,鼓之者,孑然若遗世独立于无何之乡也。可以回古风于指下。以今追昔,可以感兴伤怀于一唱三叹之间而有余音也。」。
《杏庄太音续谱》解题曰:「自古及今,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几兴,几废矣。所谓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谱本:又称《慨古引》,此曲最早见于明‧洪熙元年《神奇秘谱》、嘉靖十八年《风宣玄品》和嘉靖三十九年《杏庄太音续谱》,都是无词之曲。现时琴人所弹的都是另一个有词的传抄本,都是三段小曲,但旋律不同。这里采用的抄本为湖南民间艺人龚子辉传谱,查阜西先生幼年在大庸从俞味莼学,又依照田曦明的节奏唱法订正而成。
《忆故人》
此谱载于近代琴家彭祉卿家传的《理琴轩琴谱》(未刊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彭祉卿在琴人雅集中弹出之后即风行大江南北。当时,彭祉卿首先将此曲教给他的琴坛好友张子谦。《今虞琴刊》(一九三七年)首次公开刊印了张子谦先生手抄的减字谱、工尺谱并列的《忆故人》琴谱。《忆故人》以简练集中的音乐素材表现出深沉的情感:或感于时势、或怀古思归、或伤感悼念。各段尾多次出现的由左手带起空弦和按音构成的「放合」指法音调,表现了缠绵往复、不尽依依之情。
《普庵咒》
此曲最早见于明‧万历(公元一五九二年)张德新(宾桐)纂《三教同声琴谱》中,原名《释谈章》,内附梵语曲辞,起首曰:「南无普庵师菩萨」,末段又云:「普庵到此百无禁忌」。其后流传发展,分成《释谈章》及《普庵咒》二曲。原注云:「此佛曲也,琴谱流传有二,一有辞即普安禅师之咒语,一无辞专写钟磬铙钹唱赞之声,听之不啻鱼山闻梵,今所奏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