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76 孫門琴韻


#0276 孫門琴韻


  • 原價: $120.00



孫門琴韻

 

  1. 梅花三弄 演奏:李枫

  2. 乌夜啼 演奏:陈国灯

  3. 关山月 演奏:陈国兴

  4. 空山忆故人 演奏:孙子涵

  5. 欸乃 演奏:廖秋

  6. 洞庭秋思 演奏:陈雯

  7. 鸥鹭忘机 演奏:黄永明

  8. 流水 演奏:庄秀珍

  9. 渔樵问答 演奏:唐健垣

     


演奏家介绍(按曲目长序)


李枫
简介

  枫字哲芬。

  民国59年始学筝,师事梁在平教授,专研梁派筝曲,并参与记谱工作,先后整理共30多首。

  因受梁老师以琴入筝曲风启发,对琴产生莫大兴趣,民国60年开始跟随吴宗汉教授学琴。老师赴美,遵嘱继续向陶筑生老师学习。

  有感于书法与古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民国63年暮春,因陶筑生老师介绍,入刘大镛老师门下,最感激刘老师循循善诱,带我走进中国艺术殿堂。

  民国64年,经刘老师介绍,继续跟随孙毓芹老师习琴。

  民国80年起因张清治教授推荐,担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古琴教师至103年止。

  民国92年起至101年止受聘为国立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古琴教师。

  民国87年出版古筝CD《柏舟─16弦筝的无言歌》。

  民国88年出版古琴双CD《啸月琴韵》。

  民国92年出版古筝CD《筝曲掇英─梁派筝曲》。

  民国94年出版古琴双CD《丝桐清音》。

  民国100年出版古琴双CD《丝桐清音别卷》。


陈国灯
简介

  陈国灯,台北市人,1950年生,于高中及大学时期即热爱民族音乐,民国69年入民族艺师孙毓芹先生门下,研习古琴,至先生仙逝,习琴迄今已近四十年。

  1985年担任「和真琴社」的创社社长。

  2000年参与台北市立国乐团所举办的百琴展及古琴学术交流,担任现场古琴演出人。

  2001年开始于台北市长安东路成立古琴工作室收徒授课。

  2008于台北市文山区小区大学开设古琴艺术与弹奏课程。

  2009年10月3日于高雄市举行「瑶琴舞秋风」音乐会,是为个人首场古琴独奏会。

  2010年11月参与厦门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古琴分论坛—朱熹琴论与当代社会」,发表〈古琴音乐的现代意义〉,并在古琴音乐会中演奏古琴。

  2011年参与儒苑琴声系列校园古琴音乐会。

  2012年6月起 在永和宗教博物馆停云书院开古琴课。

  近年已从职场退休,专心从事古琴学术研究、教学、演讲及打谱等工作,努力推广、保存珍贵的古琴文化。


陈国兴
简介

  陈国兴,广东新会人,1951年生于吉隆坡,为国内著名古筝演奏家,自幼爱好国画及音乐等传统艺术,在马来西亚曾加入吉隆坡百灵艺术团。古筝受艺于彭光甫先生,先后巡回于马国各地表演外,并多次在电台及电视台演奏录音。除精通筝外,并兼擅书画及篆刻。曾从覃业兴、余斯福、钟正山、黄崇禧、黄子贞等位名师学习绘画、书法及篆刻,办有多次书画篆刻展及古筝演奏会等。1976年曾获雪兰莪州华文书法比赛隶书组冠军。

  1979年因热爱中华文化游艺宝岛,成为国内第一位21弦古筝演奏家,被喻为「台湾21弦古筝开拓者」,在台多年除从事筝艺教学及推广演奏外,并曾代表台湾、马来西亚参加国际筝乐演奏会及国际古筝名家有声出版之录音。在台亦拜在王昌惠、欧豪年、卢清远等位国画大师门下。精研工笔及岭南画派,1983年起再随古琴大师孙毓芹先生学习古琴及制琴技术,深受孙大师器重并赞许他「秉赋甚厚,天资颇高,举凡传统文化、音乐、绘画、书法等,无不虚心研究,均能勾深撮要,窥其堂奥」。

  陈国兴亦曾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国立艺专国乐科、华冈艺校国乐科等校。陈君不仅琴艺卓越,又精于书画篆刻修琴制琴,集音乐与艺术于一身,诚为国乐界难得人才。
 

孙于涵简介

  本名孙金凤、浙江省鄞县人,居住在台北。早年习古筝于梁在平教授、魏德栋老师,学山水画及工笔仕女于王君懿老师。1976年从学于孙毓芹老师,习古琴与斵琴。遵师嘱先由师姊陈美利启蒙,传授数曲。斲琴上且问学于师兄弟叶世强、林立正、陈国兴与西安李明忠琴友。2004年学树漆于赖作明老师。在田园宁静中抚琴,潜心古琴的修复及研究。现为北京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

  台北「明溪山房」主人。

  自1988年7月参加西安第五届传统音乐会议后,从此长期往来两岸三地拜会琴家、参与雅集,发表琴学讲座及演出。

  1995年随「和真琴社」参加北京的「两岸琴心会京华」及成都古琴大会,在闭幕式演奏古琴曲《梅花三弄》、《离骚》。她曾经担任正式古琴音乐会及大型古琴展的制作人,也曾参加许多音乐会的演出,举其大者如下:

  自1998年起与市立国乐团合作,为台北市传统艺术季制作「以琴会友」古琴音乐会。1999年制作「琴、禅与生活」古琴音乐会。2003年制作「兰亭琴叙」古琴音乐会;同时也参加琴曲演奏。1998年又在「千年琴韵世间情」古琴音乐会演出琴曲。

  2000年4月担任台北古琴音乐艺术季「百琴展」的古琴顾问,展出地点在鸿禧美术馆;并在市立国乐团举办的「潇湘水云」古琴音乐会上演奏。

  2005年8月台湾漆艺协会在台中县港区艺术中心举办漆琴乐展音乐会「斲琴家暨名家联合音乐会」及古琴制作与漆艺研究会参展演出及主讲。

  2006年应邀赴北京参加「国际古琴文化周暨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一百周年」,发表文章〈永远的老师——孙公〉。

  2007年5月在心心南管乐坊艺文空间举行「丝桐琴韵」孙于涵古琴独奏会。

  2009年11月在台大艺文中心主办的「古韵与新斵」古琴音乐会,主讲《老琴修复历程与音色》,亦演奏琴曲。

  2010年10月中华古琴学会在北投文物馆举办的「笔墨知音—琴画」演展,她以自斵之古琴「松涛」参展。

  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古琴艺术大展古琴学术交流会学术委员。


廖秋
简介

  1963年生于台北。客家人。自幼对音乐敏锐及喜好,歌声清亮,并在敦化国小合唱团的训练下奠定音乐基础。

  1981年经由兄长引介,随庄秀珍先生习古琴。

  1983年就读国立艺专主修古琴,师事孙毓芹、王海燕先生。

  1987年请回叶世强先生精斲古琴一床。琴底题名并刻「天心」及诗「书案浮花影,琴床依月鸣」。因此自号「天心琴斋主人」。国立艺专毕业,进入中华民国国乐学会任职行政助理。12月参与和真琴社演出,一曲《渔樵问答》深获好评。

  1988年两岸交流开放之初,参加「百乐音乐中心」第一批前往大陆(深圳)国乐研习营。

  1990年应邀赴金门古琴演奏。亦多次参与台北市传统艺术季古琴演出。

  1992年赴大陆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古琴雅集,并参与「两岸琴声—古琴交流音乐会」演出。10月随张清治先生习琴,先生传授《潇湘水云》、《欸乃》等琴曲,及《流水》的72滚拂,琴歌弹唱更受到张先生的启发。

  1998年2月取得台湾艺术学院学士文凭。

  2001年拜访上海林友仁先生。

  2002年录制出版个人专辑《天心琴韵—廖秋蓁古琴演奏与琴歌弹唱》CD。自此即又以「廖秋蓁」名号自称(本名廖秋燕)。

  2000、2002、2005、2006年与「优人神鼓」赴荷兰、比利时、挪威、英国伦敦、澳门、台北市城市舞台、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等地,演出《听海之心》古琴部分。

  2008、2009年与「优人神鼓」赴美国休斯敦、波士顿、宾州、旧金山、以色列台拉维夫、爱沙尼亚、比利时、屏东县艺术馆、员林演艺厅、香港等地,演出《听海之心》古琴部分。

  2009年4月参与台中朝阳科技大学「『古琴、音乐美学与人文精神』跨领域、跨文化」国际学术演讨会古琴演奏。

  2009年10月参与北京「中华吟诵周」诗词吟唱与古琴演奏。

  2010年3月、6月与「优人神鼓」赴加拿大温哥华、美国陶森、波士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听海之心》古琴部分。

  2010年12月进录音室录制古琴曲与《释谈章‧普庵咒》古梵音与汉字翻译的古琴梵音弹唱。


陈雯
简介

  华乐工作者,古琴演奏家。

  1961年出生于台湾,自幼喜爱音乐,在父亲的影响及偶然的机缘下,于14岁时开始师从马锦銮老师学习古筝。1977年以古筝考入国立艺专(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前身);进入国乐科后,在学校的安排下转主修古琴,由王海燕教授启蒙。1979年转入古琴耆宿孙毓芹教授门下,修习至1982毕业。同年进入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国乐组主修古琴。198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古琴讲师,并任教于华岗艺术学校、国立艺术学院等校。1991年进入水晶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并于台北空军广播电台主持音乐节目。1987年担任和真琴社社长一职至1990年。1995年移居马来西亚吉隆坡,创办青山艺术学院;2001年办音扬艺术中心,从事华乐艺术的教学及推广工作。1996年起担任第五台华夏之声节目撰稿人。2000年进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修读硕士学位,2009年进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文化创意学院中文系博士候选人。随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高天老师学习音乐治疗学,随台湾林俊良老师学习催眠及心灵辅导。

  艺术风格虽受梅庵琴派王海燕师启蒙,却更深受孙毓芹老师的影响。孙师在大学毕业独奏会节目单上评述:「虽在音乐科班院校制度下训练,但由于接受传统的授业形式,除了有完整的教育外,兼容传统琴乐的风格。」


黄永明
简介

  自幼受父亲黄体培先生之传统音乐熏陶启蒙。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曾任淡水国中音乐教师、台北市立国乐团中阮、古琴演奏团员、佛光山台北男众佛学院古琴教师、华冈艺校古琴教师。2011年自台北市立国乐团退休,现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兼任古琴讲师。

  1993年9月、1998年4月、1999年5月曾举办个人古琴独奏会。任职台北市立国乐团期间,由于乐团任务、演奏曲目广泛,演出形式多样,除了演奏传统琴曲曲目之外,曾与国乐团、交响乐团、京剧、歌仔戏、越剧、昆曲、南管、舞蹈、佛教梵呗、鼓乐等团体以伴奏、独奏、小合奏或协奏跨界合作演出。

  目前致力于移植、改编琴曲,以利初学琴者,并将琴乐与现代结合,以展现当代古琴音乐发展的样貌。


庄洗
简介

  本名庄秀珍,台湾新竹人。1972年始,从故古琴家孙毓芹先生习琴。彼时方从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对于老师那充满人文意趣的琴风十分向往。孙老师教学极重传统艺术理念,下指要求醇厚真实,取意取韵均有文学的意想,实为典型的文人琴家。

  庄氏自觉历十五年的前半抚琴岁月,从未远离孙师的美学范畴。后至中年,为禅道思想所吸引,内心追求静定境界,历数载之探索,琴风转呈旷远与淡泊,此时即刻意将此心境融入《鸥鹭忘机》与《渔歌》两曲;并于1992年参加「和真琴社」海峡两岸古琴交流活动,于北京、上海、杭州各有演出与雅集。庄氏自觉此次造访彼岸,彷如为生涯作一短暂结论。

  尔后,大半时光从事古琴教学,于2002年与学生共组「天穆阁琴社」,盼将此一绝学由后辈琴人承传。此后十年之间,戮力于打谱工作,自觉深有所获,前后有《山居吟》、《列子御风》、《沧江夜雨》、《碧涧流泉》、《鹤鸣九皋》等诸曲。每一曲皆与各家琴人之诠释迥异,也以自家风格弹奏《水仙操》。

  终归庄氏在长期自我完成的琴曲风格中,或气格高迈,沉静深远,如《山居吟》;或情感真挚,沉痛深邃,如《沧江夜雨》、《鹤鸣九皋》、《碧涧流泉》。似乎隐含生命中以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力量对艺术的塑形。


唐健垣
简介

  香港「杂家学者」,研究古文字、古琴、古筝、粤曲、茶艺、文玩等。三十年间转益多师,包括已故琴家吴宗汉、台北孙毓芹、北京吴景略、泛川派蔡德允、广州岭南派杨新伦、成都川派王华德及饶选堂(宗颐)。现于本港授琴,并从事造琴、修琴之研究,积极推广古琴艺术。唐氏历年举办演奏会,并编有《琴府》(台北:联贯出版社,1971-1973)及录制古琴教学录音带与演奏录像。

  祖籍广东南海。外号「筝怪」,孙毓芹称许为「霞外居士」,南音知音者则称许为「南音筝圣」。

  生于民国35年的广东省南海县,两岁随父母来港生活。

  曾随吴宗汉、王忆慈、孙毓芹、吴景略学习古琴。

  1965年香港高主教书院毕业。上世纪六十年代东渡台湾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念中文系,于1969年获文学士学位。

  回港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甲骨文硕士班,并于1975年获得语言文字硕士学位,其间以学生身份协助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民乐科系。

  随后(1979年)往美国威士廉大学攻读民族音乐学博士,198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密芝根大学亚洲研究所任访问教授,主授甲骨文、民乐,亦曾在密芝根大学教学。

  1984年回港,任香港演艺学院民乐系创系系主任(1984-1992)。在香港学琴缘于饶宗颐教授,往台湾升读大学时,在台北随梅庵派吴宗汉、王忆慈伉俪习琴、山林派孙毓芹学琴及斲琴、后随香港泛川派琴家蔡德允、北京虞山派吴景略教授等名家。筝艺师承刘天一、陈蕾士、苏振波及梁在平等。

  四十年间唐健垣博士演奏数百场次。退休后,在香港和深圳创办了唐艺轩(前称:唐氏琴曲艺苑),教授古琴、古筝(现已不教授)、曲艺(南音、粤曲……)、文化(茗茶……)等,桃李满门。

  斲琴师承于国宝级民族艺师孙毓芹教授]斲琴、修琴数百。

  近年与弟子,在广东汕头建立正闻琴坊斲制高质素的古琴。琴友们称颂「唐门琴韵雅澹入神」。1970年代从杜焕学习地水南音「口唱、左手拍板、右手弹筝」表演方式。南音师承杜焕及盛献三等。粤曲师承王粤生、陈皮、李庸、徐柳仙等。

出版书籍
古琴:
  《琴府》(古琴书籍汇编)三册,3000页,1971,台北(台北联贯出版社);
  《梅庵琴谱》三版增订本,1971,香港;
  《唐氏霞外居古琴珍萃》一册,80页,2006,香港。
古乐:
  《商代乐器考》,300页,1983,纽约。
粤曲:
  《唐氏粤曲唱本》,214页,1981,香港。
媒体著作:
  《香港音乐忆故人》,1973,香港,EMI百代唱片(及欧洲版);
  《唐琴秋籁》琴曲八首音带,1986,香港;
  《唐健垣古琴独奏》VCD,2002,香港
  《唐健垣讲解古琴曲示范》CD 1-2,2004,香港;
  《霞外琴韵》琴曲十首CD,2006,香港。


 

乐曲介绍


《梅花三弄》

民国 《研易习琴斋》琴谱

  深爱宋‧扬补之《四梅图卷》。其题跋云:「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每读此画,叹生命周期之短暂,美好无法永久。

  章志荪先生编撰之《研易习琴斋》琴谱,本曲曲跋叙述甚详,中有「简静和畅」四字,甚得此曲三昧。


《乌夜啼》

《五知斋琴谱》

  据唐李勉《琴说》记载:「何晏系狱,在有乌止晏舍上,晏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作此曲。」此文中的「乌」字,都是指喜鹊。曲意为乌鸟夜啼,必有喜事将临之意。另一说为南朝刘宋时刘义庆义亦有类同故事。

  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描述非常际遇下人物的悲欢、无奈、忐忑不安的心情再现。
 

《关山月》

《梅庵琴谱》

  《关山月》原为汉横吹曲中曲目,现今古琴曲之关山月为梅庵派独传乐曲。今人杨荫浏先生(1899-1984)以李白(701-762)同名诗配以歌词,诗歌表达征人思归的情绪。

  唐,李白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塞,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忆故人》

《理琴轩旧藏本》
彭祉卿家藏定譜

  此曲相传为汉代蔡邕所作。

  《神奇秘谱》中有《山中思友人》之曲,或与此本有某些渊源关系。

  曲中用律取音严谨,节奏于平稳中求变化。吟猱绰注一气流转,柔中见刚,如抽茧丝,且多用缓慢之下滑音,以象其思绪缠绵往复,不尽依依之意。


《欸乃》

《天闻阁琴谱》
廖秋蓁:诗词吟诵、古琴独奏

  《欸乃》,最早见于明代汪芝辑《西麓堂琴统》(1549年)。此据《天闻阁琴谱》管平湖打谱版本。其曲意根据唐代柳宗元《渔翁》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欸乃」琴人大都读成「袄霭(ǎo ǎi)」,一说摇橹声,一说渔家号子声,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乃是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的一首名曲。在乐曲中「欸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欸乃无心,方显山水之绿,天地之清幽尽现无遗。

  段落选用:廖君将柳宗元《渔翁》诗以河洛音诗词吟诵带进原谱十八段之第一段,接弹管平湖打谱节版八段。


《洞庭秋思》

《照雨室琴谱》、《琴书大全》合参版(查阜西演奏谱)

  琴曲《洞庭秋思》以清新淡雅的曲调描绘了洞庭湖畔江天一色的秀丽秋光,宛如一幅优美的写意山水画。

  古琴曲《洞庭秋思》初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统计,此后又有《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二十二部琴谱刊载此曲。其中除少数为不同时期的传谱相互转录外,各谱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历代琴人在传承这首乐曲时,不断地改变它,发展它,这正是中国古琴音乐流传过程中普遍和典型的状况。查阜西先生合参诸多版本后,做了修改,而成就了现在这个演奏版本。


《鸥鹭忘机》

  此曲根据《列子》的寓言所作:「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寓言说明忘却机心,鸥鸟得以亲近,若有捕捉之心,鸥鸟则远离高飞。《五知斋琴谱》(1721):「海日朝晖,沧江西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琴曲以静谧的泛音开始,彷佛置身一叶扁舟,水光云影,物我两忘,悠然自得。


《流水》

  根据琴书《天闻阁琴谱》所奏。

  此曲典出《列子‧汤问》篇伯牙、子期知音之交,而有《高山流水》之作。现存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题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明、清以来,琴人多据《天闻阁琴谱》中所录四川道士张孔山九段版本,其中一段「七十二滚拂」,汩汩浟浟,形象极其鲜活。
 

《渔樵问答》

江南丝竹

  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1560),可能宋代《紫霞洞琴谱》(1252前)中即有此曲,是一首近四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琴曲。

  乐曲以对渔樵生活的赞美,反映强权统治下的不满。乐曲中有一些悠然自得的乐曲重复或再现,形成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形态。还有一些描摹摇橹划船或砍木的生动形象,引发人对渔夫樵夫生活的联想。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

相關商品


#0275 陳國興古琴專輯

#0275 陳國興古琴專輯

陳國興古琴專輯   關山月 陽關三疊 酒狂 平沙落雁 玉樓春曉 歸去來辭 良宵引..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