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風采 項斯華古箏獨奏
Charm of China | Favourite Zheng Pieces of HON See-wah
*民族樂隊伴奏 Accompanied by Chinese Ensemble
-
*《採蓮曲》 Picking Water-lilies 7:58
-
《延邊之歌》 Songs of Yanbian 2:01
-
《雄鷹展翅》 The Eagle Stretching His Wings 2:32
-
*《妝台秋思》 Autumn Thoughts at the Dressing Table 4:58
-
《賦格隨想》 Fugal Capriccio 1:58
-
《霸王卸甲》 Emperor Chu Shedding His Armour 10:06
-
*《倒垂簾》 Descending Curtain 3:31
-
《包楞調》 Song of the Spinners 8:23
-
《鳳翔歌》 Song of Fengxiang 1:29
-
《漢宮秋月》 Autumn Moon over the Palace 5:28
- 《九州風采》 Charm of China 14:18
項斯華
飲譽中國樂壇、蜚聲海內外的當代中國箏樂大師項斯華,早年專修鋼琴,後師承浙江箏名家王巽之,又從曹正、郭鷹學習其它流派箏樂,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在校期間,首次嘗試雙箏演奏,初露鋒芒,深獲好評。
畢業後,項斯華先後在北京電影樂團、上海樂團和中國歌劇舞劇院任古箏獨奏演員,並任教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院,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箏研究會理事。
一九八一年,項斯華移居香港,為香港民族音樂學會理事及永久會員、香港藝術家聯盟成員,東方樂舞交流學會理事、上海中國古樂團特約演奏家;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並獲吉林藝術學院名譽教授榮銜。著有《中國箏樂的源流及風格》和《項斯華演奏中國箏譜》兩集。
八十年代初,中國唱片社、日本東芝EMI株式會社分別出版了項斯華演奏的古箏專集《漁舟唱晚》和《項斯華中國箏名演集》,此係首次出版中國民族器樂的個人演奏專集。由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岸邊成雄博士所監製的《項斯華中國箏名演集》亦榮獲日本文部省藝術祭大獎。此款錄音,於香港發行,早己逾金唱片銷量,也成為中國箏曲的經典錄音。之後,香港及台灣的唱片製作公司等又出版項斯華的專集《出水蓮》、《燈月交輝》、《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梁祝》及《望鄉吟》等多集。
此次,由龍音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的項斯華古箏集《九州風采》曲目多樣,更進一步的顯示出項斯華箏樂演奏技巧與表現手法的精緻與艱深。項斯華的箏樂成就,在海內外均享有高度評價:“她的演奏細緻樸實,音色醇美純凈,格調清新”;“有氣質、有技巧、有音樂、有特色”;“她在古箏表現手法上沒有派別門戶之見,而是在演奏手法上對各路箏派採用博採眾家之長以揉成自己的演奏特點。既保持古箏的特色,又表現現代樂曲的風貌,有樂思、有形象、有意境、有新意”;“項斯華既繼承了古箏‘民間派'樸實的傳統,又提高了古箏‘學院派'藝術的水準,這是她成功的嘗試,也是她獨到之處。”岸邊成雄博士亦認為,項斯華“更具有一種樸素的美……一個溫善的人品,或許可以說,這正是她的音樂表現的本身吧!"
樂曲介紹
*《採蓮曲》
王志偉曲
樂曲是作者根據朱湘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由〈菡萏嬌嬈〉的慢板、〈凈教出水〉的中板和歡快的〈蓬舟裊歌〉等段落組成,作者通過對水蓮的謳歌而寄意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延邊之歌》
金鳳浩原曲
浦琦璋、王昌元改編
此曲由創作歌曲移植改編而來,無論是節奏音型或旋律的起伏,都有鮮明的朝鮮族音樂色彩。數小節的引子,摹擬長鼓擊奏的音響,引出催人起舞、引腔高歌的旋律。鏗鏘的音節、濃烈的顫指,風格殊為鮮明。
《雄鷹展翅》
羅炳良曲
此曲由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研究部主任、著名作曲家羅炳良博士應香港電台之邀,於一九八五年為亞洲藝術節所作的五首箏樂作品之一。樂曲以變幻莫測的節奏描述了雛鷹出巢,展翅初翔言情景,亦是對“自由”、“反叛”、“直覺”以至“自在”的寫照。
*《妝台秋思》
古曲
這是著名琵琶套曲《塞上曲》中的一首,原名〈傍妝台〉,刊於一八一八年華秋蘋所輯之《琵琶譜》,在該譜之扉頁題有“武林逸韻”四字,武林即今之杭州,足見這些樂曲在浙江地區曾一度盛傳。一八九五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園又將之易名為《妝台秋思》。此曲音調委婉幽雅,運用箏的吟、揉、按、滑和浙江箏所特有的“四點”手法來演奏,“弦弦掩抑聲聲思”的心緒,更為幽怨感人。
《賦格隨想》
羅炳良曲
作品採用對位法,由一台箏奏出三個獨立的旋律,靜中有動,跌宕起伏;技巧艱深而手法流暢,要求演奏者有既細膩而又深邃的音樂表現。此曲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研究部主任、著名作曲家羅炳良博士應香港電台之邀,於一九八五年為亞州藝術節所作的五首箏樂作品之一。
《霸王卸甲》
古曲
王巽之傳譜
此曲又名《鬱輪袍》,與《十面埋伏》並列,是兩首著名的琵琶古曲,都是以中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為題材,描繪了劉邦和項羽垓下之戰的情景。此曲描寫的是項羽被圍於垓下,在四面楚歌之中,突圍而出,至烏江自刎而逝。這個箏的演奏譜亦是從琵琶譜移植而來,運用浙江箏的手法來演奏,通過〈楚歌〉和〈別姬〉兩段著重描繪了項羽在垓下之戰中的心緒。楚歌聲聲,悲切淒涼,是通過綿綿不斷的搖指奏出的;而表現項羽在訣別虞姬時所採用的節奏、音型則一如戲曲音樂,急促的音調和按滑音的演奏,表現出項羽在別姬的悽切心情。
*《倒垂簾》
廣東音樂
林述泰改編
這是傳統粵樂中一首著名的曲牌,早年由嚴老烈先生改編為揚琴獨奏曲。現今又移植改編為箏獨奏、音群密集,曲趣更顯得活潑明快,亦不失粵樂之風韻。
《包楞調》
山東民歌
韓庭貴、成公亮改編
作者根據同名山東民歌改編。民歌的原意是描述鄉間農婦一邊紡棉花一邊對唱的活潑情趣。此曲音調樸實無華,有齊魯箏樂的濃郁風韻。
《鳳翔歌》
山東琴書
項斯華演奏譜
是由說唱音樂“山東琴書”的唱腔曲調變化發展而來,曲調明快活潑。箏在長期伴唱的演奏中,不斷的器樂化,將原名為《鳳陽歌》的曲調易名為《鳳翔歌》。
《漢宮秋月》
山東箏曲
項斯華演奏譜
這是一首由《八板》演變而來的著名山東箏曲,與二胡、琵琶、古琴和粵曲中的《漢宮秋月》是同名異曲。從樂思的內容來看,依題循聲,是表現人內心深處的悲、怨、哀、愁的心緒。此曲重按慢滑的效果,使樂曲更為深沉、凝重。
《九州風采》
符任之曲
這是香港著名作曲家符任之先生的作品,作於一九八五年。此曲以民間傳統音調結合古箏現代演奏技巧,按多式多層次的手法,表現大江南北、九州大地豐富多彩的民風世俗。
*民族樂隊伴奏
笛子:詹永明
笙:蕭恒
揚琴:夏薇青
阮:于志敏
高胡:劉長福
二胡/中胡:張尊連
大提琴:方可可
打擊樂:安志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