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4 水鄉船歌 蔣國基笛子獨奏


#0054 水鄉船歌 蔣國基笛子獨奏


  • 原價: $100.00



水鄉船歌 蔣國基笛子獨奏專輯

Floating Melodies of a Water Village | Favourite Dizi Pieces of JIANG Guo-ji

指揮:陳建勛 Conductor: CHEN Jian-xun

伴奏:浙江歌舞團民族管弦樂團 Accompaniment: Wind & String Ensemble of the Folk Music Troupe of Zhejiang Province

 

  1. 水鄉船歌 Floating Melodies of a Water Village 5:30

  2. 喜悅 Overjoyed 3:09

  3. 雁蕩秋色 Swallows in the Fall 4:42

  4. 原始狩獵圖 Primitive Hunting 6:08

  5. 村笛 Country Dizi Solo 3:08

  6. 婺江風光 Scenery on the Wu River 5:00

  7. 老六板 Lao Liu Ban 3:20

  8. 採桑曲 Picking Mulberry 4:41

  9. 笛子音詩《梅花引》 Dizi Tone Poem: “The Plum Blossom Tune” 9:11

  10. 西子湖畔採茶忙 Picking Tea on the West Lake Shore 4:26

  11. 吐魯番的夏天 The Summer of Tulufan 3:04

  12. The Sword 6:35



  蔣國基,國家一級演奏員,是一位成長於西子湖畔的笛子演奏家,師從著名笛子大師趙松庭。一九七六年全國大賽中以一曲《水鄉船歌》嶄露頭角,自此連獲首獎,聲譽日隆,被國內外報刊譽為「不可多得的神笛」和「充滿魅力的笛子演奏家」。

  蔣氏的演奏,立足南派,博採眾長,兼容並蓄,既取北派之長,又繼承和發展南派笛子精華,形成自己極富江南水鄉情調的藝術風格,南北相融、剛柔並濟、音色明麗、音韻甘醇、意境秀美、風格清新。此外,他在演奏簫、巴烏、口笛、豎笛等方面頗具功力,並對開拓這些樂器的性能和藝術表現力進行了有效的的探索。

  蔣氏曾成功地創作和改編了大量笛曲,其代表作有《水鄉船歌》、《採桑曲》和《吐魯番的夏天》等。其《笛曲選(專集)》和《笛子入門教材》已由人民音樂及華樂出版社出版,並於一九九三年在杭州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笛子獨奏演奏會。

  近十幾年來,蔣氏曾多次隨中國歌舞團、浙江藝術團、浙江歌舞團、浙江民樂團到日本、美國、西德、芬蘭、埃及、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和廣泛讚譽。

  蔣氏一九九三年被香港演藝學院聘請為兼職教授及校外考官,此後每年兩次去該學院講學。

  一九九六年初,蔣氏與他人合作的巨笛試製成功,填補了民族吹管樂器低音的空白,同年五月被世界吉尼斯總部確認。

  蔣氏還應邀撰文,在國內外的一些專業音樂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不少有價值的理論文章和論文,如〈趙松庭笛曲賞析七篇〉和〈笛子演奏五講〉等。同時,海內外唱片公司還錄製了他的專輯錄音卡帶和唱片。

  蔣氏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浙江省民樂學會副會長。
 

  陳建勛是國家一級指揮、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先後師從中國著名指揮家曹鵬、卞祖善、李德倫、韓中傑學習指揮專業。曾指揮過《貝五》、《梁祝》、《黃河》等一大批中外交響曲及室內樂。

  在一九九三年首屆全國指揮比賽中,他的表現突出,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是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青年指揮家。現任福建省歌舞劇院常任指揮、浙江歌舞團客席指揮。


浙江歌舞團民族管弦樂隊

  樂隊創建於一九五七年五月。最初的成員是從全省民間業餘歌舞匯演中挑選出來的民間樂師,有的畢業於中央和上海音樂學院,有的長期從事民族音樂事業、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演奏經驗的老樂手,還有既能作曲、又能獨奏和演奏、技術全面、藝術上有一定造詣、在樂隊中擔任主要工作的業務骨幹。該隊不少演奏員和演奏的作品曾在全國和全省舉辦的各種比賽中獲獎。浙江歌舞團民族管弦樂隊實力雄厚、陣容整齊,現已成為有近三十名演奏員、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一個優秀的民族管弦樂隊。

  三十年來,樂隊堅持走民族化的道路,致力於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發展、挖掘和整理的工作,創作和改編了一批優秀的民族器樂作品,吹打合奏《將軍得勝令》、《漁舟凱歌》、小合奏《婺劇音樂聯奏》、二胡曲《挑起擔子幹得歡》、《水鄉小唱》和笛子曲《早晨》、《三五七》、《水鄉船歌》等,在全國有極廣泛的影響,還整理、改編和演奏「江南絲竹」音樂,既保持了原有的風格、特色,又賦予了新的精神面貌,使人聽後耳目一新。

  樂隊的節目在全國各大城市和全國各地的演出中,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大部分演奏家曾多次出訪阿爾及利亞、埃及、贊比亞、摩洛哥、巴基斯坦、前蘇聯、日本、美國、西德等十幾個國家,受到高度讚賞。

 


排笛介紹

  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在六十年代初就首創了將幾根不同調的笛子紮在一起、排在一起,故叫「排笛」。當時趙先生為排笛創作演奏過《採茶忙》、《婺江風光》等樂曲,實踐證明用排笛演奏有以下好處:

  1. 音域可以擴大到三個八度以上。

  2. 由於音域的擴大,相應演奏的音色也隨之豐富,在演奏同一樂曲時既能吹奏出曲笛渾厚的音色,又能表現出梆笛高亢的音色。

  3. 機動靈活,可以根據樂曲需要更換笛子,解決許多單根竹笛不能解決的問題。

  4. 簡便易學,不需要改變原竹笛的演奏方法。

  排笛通常由二至三根笛子組成。

  紮排笛應注意下面幾點:

  1. 除最外面的一根外,其它笛子都需將笛塞以上的部分截去,使幾根笛子的吹孔盡量靠近,以便加快演奏換笛的速度。一般在稍加練習後,就能在一拍休止的時間內,不露痕跡地更換笛子進行演奏。

  2. 幾根笛子排在一起,不要成為平面,裡面一根笛子的吹孔要略高於外面一根,這樣就不會造成由於前面一根笛子檔住口風而產生的「回風」以及磨擦噪音。

  3. 扎笛子最好用可活動的螺絲套(見圖二)材料,要有彈性,如銅或不銹鋼等。加銅接的笛子,要避免紮住後伸縮不靈活。兩根笛子一個螺絲套就可以了。由於笛子有粗細,因此螺絲套的直徑也應有大小。

  4. 兩根笛子之間要有一片凹形的竹製或其它材料製的墊片(見圖三),使笛子紮住後不會滑動。

  5. 在冬天演奏時,注意保護笛膜,因為吹裡面一根笛子時,容易使外面一根笛子的笛膜受到呵氣的影響而發潮。因此要在答膜孔的前方豎立一片硬質塑料擋片,但不要擋住裡面笛的吹孔。


骨哨與骨笛介紹

  一九七三年浙江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百六十件骨哨和骨笛,據測定是屬新石器時代遺物,距今已有約七千年左右的歷史。河姆渡的骨哨用禽鳥的肢骨中段製成,長約六至十厘米不等,中空,器身略有弧度。在凸弧一側磨有一至三個圓形或橢圓形孔,有的在一側兩端各穿一個孔,也有一邊堵塞、一邊是空的。二頭空叫「哨」,一頭堵住的叫「笛」,骨哨與骨笛的區別在此。

  河姆渡骨哨和骨笛仍可吹出簡單的音調,聲音尖銳,與鳥鳴聲相像,可能是先民們利用骨哨發出的鳥鳴聲誘捕各種飛禽,或發出簡單的聲音訊號;其中一支結構像兒童們玩的豎笛。骨哨與骨笛不僅是笛子的鼻祖,而且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年代最久的樂器。

 


曲目介紹


水鄉船歌

蔣國基作曲

  曾名《蠶鄉船歌》。吸收浙江民歌《柳元郎》音樂素材創作,描繪江南水鄉蓬勃興旺的春日景象和特有的風土人情。

  〔引子〕遼闊舒展的散板旋律,揮灑自如地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春光明媚、碧波粼粼的畫面。

  〔一〕秀美悠揚的旋律娓娓動聽,讓聽者彷彿置身於青山綠水間。銀繭滿艙的船隊悠悠而來。清澈圓潤的笛音,猶如洋溢著喜悅之情的山歌,充滿生動和活力。

  〔二〕對比性小快板,樂曲在高四度的F調笛上展開。一串串富有彈性的音鏈熱烈歡快,把水鄉繁忙興旺的景象烘托得活靈活現。

  〔三〕第一段主題的再現,似歌聲再起。最後船隊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漸漸遠去,遠去……

  此曲採用C調曲笛、F調梆笛、C調小梆笛紮在一起的排笛演奏。


喜悅

蔣國基作曲

  樂曲以浙江婺劇音樂為素材,並有機結合了北派笛的「吐」、「剁」、「花」等技巧,生動展現了富裕起來的農民們為建設美好家園的喜悅心情。

 

雁蕩秋色

蔣國基改編

  根據甌劇音調創作,曲調優美,風格淳樸,生動地描繪了浙南名勝雁蕩山的大好風光和迷人景色。宛若進入重山疊障、林木蔥籠的境地,似見危崖聳峙、白雲繚繞,如聞瀑布飛濺、回蕩山澗。此曲根據同名歌曲改編。
 

原始狩獵圖(用仿製七千年前骨笛演奏)

錢兆熹作曲

  音樂採用樸素的語言,充分發揮了骨笛富有表現力的藝術魅力。通過各種樂器的特殊演奏手法,從而產生各種獨特的音響效果,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遠古時代原始森林夜幕中狩獵活動的畫圖。樂曲還大膽地加上了各種人聲,把獵人們從發現獵物時的激動心情到捕獲到獵物後的狂喜場面刻劃得栩栩如生。蔣國基演奏的骨笛是他和趙松庭先生用五斤以上大公雞的大腿骨仿製而成的。
 

村笛(用排笛演奏)

蔣國基、周斌作曲

  是一首富有勞動氣息的獨奏曲。曲調明快、跳躍,勞動節奏鮮明,反映農村的繁忙景象和歌唱幸福生活的情景。
 

婺江風光

趙松庭作曲

  此曲是以浙江金華地區的民歌為素材創作而成的。樂曲採用了商調式與羽調式的交替,並以曲笛與梆笛輪換演奏。曲調流麗婉轉、優美抒情。笛子以柔滑如絲、亮麗如綢的音色,描繪了婺江兩岸的秀麗風光,表達出作者對家鄉山水的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老六板
(用排笛演奏)

蔣國基、錢兆熹改編

  根據同名江南絲竹改編。《老六板》旋律簡練、生動有趣。


採桑曲(用排笛演奏)

蔣國基、張全夫作曲

  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姑娘採桑的畫面:口唱山歌手摘桑,歌滿桑林葉滿筐。朝採桑,暮採桑,十里桑園好風光,風吹桑林沙沙響,蠶花姑娘採桑忙。該曲獲第三屆民樂展播優秀創作獎。
 

笛子音詩《梅花引》

錢兆熹編曲

  據歷史記載,《梅花三弄》最早為笛曲,後至唐代經顏師古改編成琴曲。現由作曲家取琴曲《梅花三弄》之意,復作為笛曲《梅花引》。

  梅花的高潔秉性被歷代文人所詠頌。音詩《梅花引》既保持了古曲的旋法和結構特點,充分發揮了大笛和其它民族樂器的特性,並創造性地與現代技法相結合,從而多層次地挖掘了主題的內涵。

  主部第二次出現時,全體樂隊以泛音構成的旋律,與獨奏彈吐的華彩,生動刻劃了「聯珠破萼、點水流香」的意境。高潮處有三個層次,最後在冬去春來、江海解凍、冰塊相擊的巨大音響下,音樂逐漸進入詩般的夢幻境界。潺潺流水,鳥語花香,一派紅梅披春的盎然生機,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該曲獲浙江第四屆藝術節一等獎。
 

西子湖畔採茶忙

蔣國基、朱良楷作曲

  樂曲描繪了一群姑娘在西子湖畔龍井山頭喜採春茶的歡樂情景。

  西湖三月好春光,綠茶濃濃飄四方,採茶姑娘上龍井,你追我趕喜洋洋。


吐魯番的夏天

周斌、蔣國基編曲

  此曲根據新疆民歌改編而成。樂曲熱烈歡快,鼓聲笛聲揉合一起,既保留當地濃厚的民族風格,又具有創新的獨特意境。
 

曹建國、蔣國基作曲
翁持更配器

  中國的劍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劍術有柔劍、花劍、醉劍等各大門類。本曲則主要描述醉劍的音樂形象。隨著樂曲的進行,你彷彿看到舞劍之人狂放而浪漫的情景,真可謂「似武又似舞,若癲又若狂,刀槍急驟處,陣陣聞酒香」。

  樂曲採用了多種技巧,如疊音、剁音、打音、循環換氣和指孔泛音等,來豐富樂曲的表現。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