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 胡琴與胡琴 SONG FEI & Various Huqins
-
《流波曲》(低音胡琴獨奏) Wandering (Alto Huqin solo)
-
《茅草屋裡的歌聲》(奚琴獨奏) Song from Thatched Cottage (Xiqin solo)
-
《葡萄熟了》(改革胡琴獨奏) Grapes Getting Ripe (Redesigned Huqin solo)
-
《江河水》(二胡獨奏) River Water (Erhu solo)
-
《娛樂昇平》(二弦獨奏) Sing and Dance in Peaceful Times (Two-string solo)
-
《河南小曲》(墜胡獨奏) Tune of Henan (Zuihu solo)
-
《哥哥回來了》(板胡獨奏) My Brother is Back (Banhu solo)
-
《草原上》(中胡獨奏) On the Prairie (Zhonghu solo)
- 《平湖秋月》(高胡獨奏) Autumn Moon and Peaceful Lake (Gaohu solo)
生命的旋律
成東方
從指間滑過
宛若晶瑩的山泉
浸潤大地胸膛
奇妙的神指
和心一起震顫
瀟灑的弦音
來去如
騰雲駕霧
水上輕舟
在神聖的樂壇
奏狂濤巨浪
春花秋實
民間故事和時代變遷
被另一種語言演譯
合情帶淚的曲調
牽魂動魄繞耳不絕
如此繽紛壯烈
激昂綿長
又如此清越透剔
深摯真誠
太陽為之傾倒
月亮因之動容
心靈的大門豁然開啟
明鏡般清新的呼吸
美麗了藍天
美麗了綠樹
美麗了渴望
微笑和純淨的
生命港灣
宋飛
宋飛祖籍河北省,出生於天津,是中國當代著名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七歲開始受其父宋國生(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教授、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的二胡啟蒙教育,及後在該市及埠際比賽、匯演中獲獎。一九八一年九月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附中,繼續從其父學琴,又得到吉桂珍、居文郁、趙硯臣等多位老師的指導。一九八二年參加全國少年兒童民族器樂獨奏比賽,獲少年專業組銀牌獎。一九八五年參加北京二胡全國邀請賽獲二等獎及指定曲目《聽松》最佳演奏獎。
一九八七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本科,先後師從該院器樂系副主任安如礪副教授和劉明源教授,學習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京胡等民族拉弦樂器。另一方面,又從琴家陳重先生、中央音樂學院李祥霆副教授和老一輩琴家張子謙先生學習古琴,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一九八九年四月參加第一屆「山城杯」全國部分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獲二等獎。同年六月參加首屆「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獲青年專業組一等獎。
一九九一年畢業,獲頒中國音樂學院大獎。多年來曾出訪瑞典、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作二胡、古琴獨奏與高胡、京胡領奏;特別是作為我國音樂家的代表,在美國卡內基、維也納金色大廳等著名音樂廳演奏中國音樂。她善於吸收古典的、民間的、西洋的音樂營養,對各家各派的精粹勤於鑽研。她的演奏刻意於作品的意、情、趣,聽起來自然流暢、揮灑自如,與人們的心靈那樣地貼近,那樣地融通、那樣地成人致深。
自一九九五年以來,曾多次在全國各地成功地舉行了個人二胡獨奏音樂會,獲得一致的好評。一九九六年六月發起組建了「華韻九芳」小民樂團,進行民族音樂的推廣、研究、演出工作。
宋飛為九三學社社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協二胡學會理事、北京中華傳統樂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秘書長,曾任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愛樂女樂團獨奏演員。二○○一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文化部民族聲樂、器樂研究班」。一九九九年調入中國音樂學院任教。
胡琴與宋飛
——寫在宋飛胡琴專輯之前
田青
幾年前,我在宋飛獨奏音樂會寫的前言中曾說過:「在本世紀的中國音樂史中,二胡的崛起是一件大事。新舊嬗替,代有因革。當鐘磬絕響,古琴寂寥,琵琶與笛、箏、笙、管苦撐著民族器樂的舞台時,從宋元時才見蹤跡的外族樂器二胡,卻驀然而現,突兀而起,從中原的窮鄉僻壤和江南的小街陋巷登上了民族器樂的宏偉殿堂。」的確,二胡與琵琶、管子(古稱篳篥)一樣,本來是一種外來樂器。但是,在目前世界樂壇上,它卻已成了中國民族樂器的代表。二胡在中國的流行和崛起,生動地說明了中華文明的包容力和「化腐朽為神奇」的特質。胡琴的起源,史家或推於唐時之奚琴,但奚琴「兩弦間以竹片紮之」,與宋代沈括所謂「馬尼胡琴逐漢車」的「馬尾胡琴」還是有較大區別的。因為用竹弓還是用馬尾弓,不但是樂器形制構造的重要區別,也應該是不同民族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經濟手段及生活習慣的反映。我以為,宋元時的「胡琴」,才是現在胡琴類樂器的真正前身。《元史‧禮樂志》中所謂「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的「胡琴」,是可以看成胡琴的直系祖先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件可能與游牧生活有關的樂器在進入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中原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似乎只在小範圍流傳。一直到中國的戲曲藝術開始勃興之後,它才找到用武之地——為蓬勃發展的各種戲曲伴奏。在與戲曲藝術載浮載沉的同時,它還在另一個領域裡輾轉嗚咽,為一個與娼妓一樣古老的職業——乞丐——增加一種乞討的技術手段。也就是說,僅僅在幾十年前,胡琴還不過是鄉村土台子上的伴奏樂器和要飯花子手裡的討飯工具而已。當你在這張唱月中聽到宋飛出神入化的演奏時,當你在胡琴豐富的音色中陶然忘機時,你真該想到:這件樂器如此撼人的魔力,只是這幾十年來中國音樂家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一件普普通通的樂器在幾十年裡便取得這樣的進步是驚人的。假如說是劉天華給了二胡改換門庭的機會,把一個農家姑娘改造成窈窕淑女,而瞎子阿炳把祖先的神靈送給她作為最貴重的嫁妝的話,那麼,宋飛以及其他一些年輕而才華橫溢的二胡演奏家們,則從各個方面增加了這位美女的光彩和魅力。
宋飛是目前活躍在中國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二胡演奏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她出身二胡世家,其父宋國生教授不僅長於二胡教學,且有深厚的民間音樂修養和作曲方面的成就,為宋飛演奏技巧——尤其是基本功——的訓練和音樂感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人後,宋飛在實踐中不斷模索、創新,很快便脫穎而出,贏得了群眾的喜愛和專家的肯定。宋飛好學、多思、眼界較寬、氣魄較大,存博採眾長之志,有卓然成家之象。從這套專輯的曲目中便可看出宋飛的實力:既有《江河水》這樣傳世的經典二胡曲,又有用改革胡琴演奏優秀作品《蔔萄熟了》的新創之作;既有神釆飛揚、個性鮮明的板胡小曲《哥哥回來了》、墜胡演奏的《河南小曲》,又有膾炙人口、經常演奏的廣東音樂名曲《平湖秋月》(高胡)與《娛樂昇平》(二弦)、孫文明的胡琴名作《流波曲》,還有以奚琴演奏的《茅草屋裡的歌聲》、中胡演奏的《草原上》這樣較少演奏但韻味獨特、內涵深厚的樂曲。
梨園行素有「人保戲,戲保人」之說,音樂亦然。一件樂器的成熟,是一代又一代優秀演奏家們努力的結果;而一件件表現力豐富的樂器,也會成就一個又一個傑出的音樂家。宋飛若是為胡琴而生,胡琴則是為宋飛而鳴。願宋飛莫辜負了這個難得的緣份。
鬆弛平和
曹節
藝事雖以獨闢蹊徑,創立新奇為難,但以群雄並立而能脫穎而出為更難,宋飛可謂這樣的一位青年二胡演奏家。二胡自宋元由外族傳入中原,由於其聲音纏綿,近於吟唱,所謂如歌如慕,如泣如訴,深為性格內向而豐富的中國人所鍾愛。近代以來,知識界的劉天華與來自民間的阿炳各領風騷,二胡演奏異軍突起。此後諸家或以溫婉含蓄立宗,或以激揚奔放成派,或以鄉情濃郁標格,或以華麗流暢見長。加之與二胡同族的京胡、板胡、椰胡、墜胡……均有長足的發展,整個民族樂隊的弓弦樂器真稱得上品類繁多,異彩紛呈。然越是曲目豐富、高手如林,體現個人演奏風格的演奏家越難有建樹。
音樂理論家田青評論宋飛二胡演奏:「既有北國大漠孤煙、金戈鐵馬的豪放,又有江南小橋流水、杏花春雨的旖旎。」誠為精到。聽宋飛操琴實是享受。時而清婉如水,綿延徐逝;時而急發如駿,奔騰不羈;時而纏綿悱惻,如孤怨少女;時而又穩重恬淡,如端嚴高士。形象之真切、情成之細膩、意境之深遠,真算得上是起伏跌宕、酣暢淋漓。不由你不隨聲傾倒,心馳而神往。我尤其喜歡她音樂中的頓挫有節、徐疾有度,或舒展、或急驟,皆能駕禦從容,鬆弛自如。心閑手敏,平和閑靜,素來為藝事之上乘境界。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其藝精至此,雖在技,亦在心矣。
宋飛年紀雖輕,藝術上有如此造詣,一則於家學淵源,其父宋國生即是知名的二胡教授,為她自幼打下了殷實的功底;二則轉益多師,她的琴聲既有阿炳的古茂淒切,又有劉天華的書卷之氣;既有劉明源的圓靈灑脫,又有安如礪的嚴謹合度。一藝之成綜納百家,不僅苦學,更需善學。宋飛即是不斷從各家汲取藝術營養、豐富自身的二胡演奏家。據說宋飛的古琴、琵琶演奏也歷經名師,不可等閑,可惜尚無緣聆聽。
一次偶然的合作,我認識了宋飛。她溫文爾雅的舉止、落落大方的談吐,與樂隊融洽合作,毫無驕嗔自矜之氣,大家都很喜歡她。她的同學也常講她的幼時軼事:事母甚孝,善長縫紉、烹調,心靈手巧。雖瑣事小節但皆為大器之坯基。她與我算是同鄉,後來又成了忘年交,然卻以師稱我,漸愧之餘,唯有驕倣。
古人云:「樂者敦和」,宋飛得之。
找朋友
宋飛
小的時候聽爸爸給學生上課,隔著一道門,那悅耳的琴聲顯得那麼神秘而新奇。沒人的時候,好奇的我總是偷偷拿起這兩根弦的「大玩具」,像抱娃娃一樣的放在懷裡,一招一式的居然也能「摸」出一首歌謠,得意起來對爸爸說:「不用你教,我也會啦!」這股稚氣和悟性讓爸爸驚喜,於是他開始正式教我拉琴,那時我大約六歲。記得學習的身一首曲子,就是我做遊戲時愛唱的《找朋友》。從那以後,我便喜歡上這用手指飛舞的歌唱,它融進了我的歡樂。這抱在懷裡的二胡,便成了我離不開的「朋友」。
「胡琴」與「大師」
宋飛
記得小時候,蕭白傭伯伯曾捧著我的小手,看著「手紋」,認真的對我說:「小子!將來做個胡琴大師!……懂嗎?胡琴大師!」。雖然當時我真的不懂「胡琴大師」的含義,卻也應著他嚴肅的表情堅定的答應了一聲。
長大以後,明白了這番話的我,再也不敢輕鬆的面對那四個字。雖然不想當「大師」,但我卻對「胡琴」有了一層特別的情感和興趣。
掌握十餘種胡琴,雖然在演奏上有很大的難度,它們的弦式、指距、指序、演奏方法、風格都有一定的差別,是一種自我的挑戰。但每種胡琴的個性都是那麼鮮明,具有不同的風韻,可以把不同民族、地域、樂種的音樂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你再用二胡演奏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的時候,感受就會更加深刻、生動、鮮活,音樂的品格也就更加準確,真實精美。在你的音樂世界裡也就有了更豐富的語言供你表達。這樣的研習軌跡是我學習生涯中的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探索。
我很幸運的得到了眾多老師的指導,感謝劉明源、馬光陸、黃日進、崔金書、張素英、楊紹宗幾位老師,是他們悉心的教導和熱情的鼓勵,才使我勇敢的走上舞台,暢游在胡琴美妙的世界裡。這張專輯也可以說是我用音樂對老師們表達的感激之詞。
樂曲介紹
《流波曲》(低音胡琴獨奏)
孫文明作曲
《流波曲》又名《老流波曲》,創作於一九五二年冬,是民間盲藝人孫文明的代表作品,亦是他流落異鄉困苦生活的自我寫照。原本與《四方曲》為同一首樂曲,後將慢板段發展,獨立而成此曲。曲中運用了「碰弦」、「透波音」及「帶頓弓」等特殊技法,更覺含蓄感人。
《茅草屋裡的歌聲》(奚琴獨奏)
楊紹宗曲
樂曲運用朝鮮族音樂語言,描繪出人們在茅草屋裡縱情歌唱舞蹈的場面,表現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樂曲深情、活潑、熱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蔔萄熟了》(改革胡琴獨奏)
周維曲
曲子的旋律具有濃郁的新疆少數民族音樂風格,曲調親切熱情、優美流暢。樂曲描繪了在蔔萄成熟的收獲季節裡維吾爾族青年男女喜悅歡快的心情和載歌載舞慶賀豐收的歡樂情景,聽來有如親臨其境。
《江河水》(二胡獨奏)
東北民間樂曲
黃海懷移植
元、明時期南北曲中有《江兒水》之曲牌,在各地流傳著;「遼寧鼓樂」笙管曲中亦有一「異曲同宗」之曲牌《江河水》。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王石路、朱廣慶、朱長安及谷新善據「老本譜」拉寬節拍、填字加花,整理改編為雙管獨奏曲;一九六二年黃海懷據此成功地將之移植為二胡獨奏曲。改編後的《江河水》音調悲憤、激昂,一字一淚地哭訴了舊時苦難的生活和有冤無處伸的悲慘遭遇,樂曲淒楚悲切,形象生動感人。
《娛樂昇平》(二弦獨奏)
丘鶴儔曲
樂曲以歡快熱烈的氣氛和跳躍的節奏,表現出一派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河南小曲》(墜胡獨奏)
劉明源曲
樂曲以河南「大調曲子」《剪剪花》及河南墜子的演奏特點創編而成。全曲開朗、豪放、流暢。演奏上運用了甩弓及揉弦滑顫,又發揮了墜胡懸空滑揉等手法,更突出了樂曲的風格。
樂曲在充滿喜慶的氣氛中拉開序幕,滑音及顫音生動地刻劃了河南人民豪爽樸實的性格。隨後的慢板,舒展而優美,與前段形成對比。末段樂曲又回到歡慶喜悅之中,在一個突慢有明顯河南墜子特色的拖腔旋律中結束全曲,令人回味無窮。
《哥哥回來了》(板胡獨奏)
原野、長城曲
作者於一九五八年根據流行在陝西華山北麓華梁等地區的皮影戲所用之音樂「碗碗腔」改編而成。
樂曲一開始便奏出歡快優美的旋律,在熱烈的鑼鼓節奏氣氛中表現出火熱的歡迎場面。第二段慢板,旋律婉轉悠揚,板胡以雙弦、彈弦和碎弓等變化演奏,表現出難捨難分的魚水深情。第三段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在熱烈的鑼鼓歡送聲中結束全曲。
《草原上》(中胡獨奏)
劉明源曲
此曲由劉明源於一九五六年編創,並作為參加國際比賽演奏用的曲目之一。樂曲的風格具有鮮明的蒙古地方色彩,表現當地人民勤奮、勇敢的性格,是面對著富饒美麗而無際的草原所抒發的內心讚歌、作者體驗草原生活的寫照,及從馬頭琴演奏家色拉西學習的成果。樂曲模擬了馬頭琴的演奏特色,把人帶入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草原意境之中。這是中胡進入獨奏舞台的第一首作品,並由作者成功地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演奏而獲金獎。
《平湖秋月》(高胡獨奏)
呂文成曲
本曲乃呂文成先生早期作品,約創作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期至三十年代初之間,曾名《醉太平》。曲趣意深情綿,使人有悠然自得之成,曲成即已風行。後慣用《平湖秋月》之名,借意杭州西湖每至秋天,湖平如鏡,夜臨觀望,人間天上,月影成雙,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