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師 劉天華 誕辰百週年紀念專集(2CD)
Centenary Commemoration of the Birth of LIU Tian-hua
CD I
*原作演繹部份*
【二胡作品】
-
病中吟 蔣風之演奏 5:03
-
月夜 蔣風之演奏 5:00
-
苦悶之謳 蔣風之演奏 3:00
-
悲歌 張銳演奏 1:42
-
除夜小唱 張銳演奏 1:57
-
閑居吟 蔣風之演奏 6:27
-
空山鳥語 張韶演奏 3:05
-
光明行 張銳演奏 3:13
-
獨弦操 甘柏林演奏 4:30
-
燭影搖紅 張銳演奏 3:26
【琵琶作品】
-
歌舞引 劉桂蓮演奏 4:45
-
改進操 陳音演奏 9:45
-
虛籟 張強演奏 5:35
【合奏作品】
-
變體新水令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絲竹樂隊演奏 5:57
CD II
*作品改編部份*
-
燭影搖紅 宋飛二胡獨奏 中國中央樂團交響樂隊伴奏 4:28
-
歌舞引 俞良模琵琶獨奏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伴奏 5:45
-
良宵 二胡齊奏 新影樂團民族樂隊演奏 2:30
-
光明行 民樂合奏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4:30
*傳譜選錄部份*
-
漢宮秋月 陳振鐸二胡獨奏 錢方平揚琴伴奏 6:51
-
三寶佛 安如礪二胡獨奏 6:59
-
漢宮秋月 蔣風之二胡獨奏 6:00
-
飛花點翠 王範地琵琶獨奏 3:20
-
平沙落雁 黃玉麟琵琶獨奏 5:42
*遺音部份*
-
歌舞引 劉天華琵琶獨奏 3:00
-
飛花點翠 劉天華琵琶獨奏 3:15
-
病中吟 劉天華二胡獨奏 2:50
- 空山鳥語 劉天華二胡獨奏 2:48
樂曲介紹
病中吟
劉天華作曲
《病中吟》二胡獨奏
蔣鳳之演奏 CD I (1)
劉天華演奏 CD II (12)
《病中吟》又名《安適》、《胡適》,就是人生往哪裡去的意思。旋律初稿創作於一九一五年,是描述在貧病失業下,內心的鬱悶及要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意志及抱負;《病中吟》不是生病中的呻吟,而是心中苦悶如病。
月夜
劉天華作曲
《月夜》二胡獨奏
蔣鳳之演奏 CD I (2)
《月夜》初步蘊思於一九二一年,南方夏天非常熱,在夏夜星空下的庭院裡,劉天華手持樂器在彈奏,使他自己和周圍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初步構思了《月夜》的主題;一九二四年他把它完成了,表達對自然界的感受,以及當時他內心深處的感情和思想。
苦悶之謳
劉天華作曲
《苦悶之謳》二胡獨奏
蔣鳳之演奏 CD I (3)
《苦悶之謳》又名《苦中樂》,創作於一九二六年,吐出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及對處境所作的奮鬥和堅持往前的意志;在尾聲中揭露了環境的困難、情緒的痛苦而結束。
悲歌
劉天華作曲
《悲歌》二胡獨奏
張銳演奏 CD I (4)
《悲歌》又名《處世難》,創作於一九二七年,是一首抒情小品,吐出了一個有志者內心感到的焦慮、孤獨及悲哀;表現了他在事業和生活上受到挫折的內心苦悶和彷徨;欲以詠洩其抑鬱憤慨的訴苦之情而作。
除夜小唱
劉天華作曲
《除夜小宵》二胡獨奏
張銳演奏 CD I (4)
《良宵》二胡齊奏
新影樂團民族樂隊演奏
劉天華原曲/黃貽鈞配器/劉占霖改配 CD II (3)
《除夜小宵》又名《良宵》,創作於一九二七年農歷除夕,劉天華先生約了當時和他同忙著籌備國樂改進社的青年們到他家中過年,此曲就是那夜的即興之作。
閑居吟
劉天華作曲
《閑居吟》二胡獨奏
蔣鳳之演奏 CD I (6)
《閑居吟》創作於一九二八年暑假,以豐富細膩的情感描寫了暑期的生活及對國樂改進社的成立抱著希望的心境,但想到處境則仍舊覺得很困難。
空山鳥語
劉天華作曲
《空山鳥語》二胡獨奏
張韶演奏 CD I (7)
劉天華演奏 CD II (13)
《空山鳥語》發表於一九二八年,是根據唐詩“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一句意境而作,描寫山谷中鳥語花香的歡樂景象;曲中運用了三弦拉占的模擬手法,二胡的技術在這曲裡嶄新地表現了絕妙的效果。
光明行
劉天華作曲
《光明行》二胡獨奏
張韶演奏 CD I (8)
《光明行》民樂合奏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劉天華原曲/彭修文編曲、指揮 CD II (4)
《光明行》創作於一九三一年,在國樂改進社成立後,外國人多謂我國音樂萎靡不振,故劉天華作此曲以證其誤,他吸收了西洋的進行曲式及轉調,但卻保持了民族音樂語言的風格特色,曲中表達了堅定和充滿對光明懷著希望和信心的情感。
獨弦操
劉天華作曲
《獨弦操》二胡獨奏
甘柏林演奏 CD I (9)
《獨弦操》又名《憂心曲》,創作於一九三二年一月,在技術上衹用了一根弦,音色運用是借鑒了巴赫的提琴曲《Air for the G String》,似自我的獨白,有感於國樂改進社的重重困難盡情傾訴,最後結束在極弱的最高音,表現出內心超脫困難、堅韌不懈的意志。
燭影搖紅
劉天華作曲
《獨影搖紅》二胡獨奏
張銳演奏 CD I (10)
《獨影搖紅》二胡獨奏
宋飛演奏
劉天華原曲/戴宏威編曲/胡炳旭指揮
中國中央樂團交響樂隊伴奏 CD II (1)
《獨影搖紅》創作於一九三二年五月,是劉天華創作的最後一首樂曲,這古典的曲名正恰當地表達出該曲的動態和瀟灑豐富的情感,旋律線富有中國古曲色彩,節奏採用了三連音、三拍子及複拍子,舞曲式的旋律華麗而婀娜,在表面歡欣中又蘊藏了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悲憤。
歌舞引
劉天華作曲
《歌舞引》琵琶獨奏
劉桂蓮演奏 CD (11)
《歌舞引》琵琶獨奏
俞良模演奏 CD II (2)
劉天華原曲/彭修文編曲、指揮
《歌舞引》琵琶獨奏
劉天華演奏 CD II (10)
《歌舞引》定稿於一九二七年春,是劉天華與夫人觀賞了一齣意大利歌劇後,情緒興奮,對其中歌舞場面有所感,用琵琶來創作的一首中國舞曲。
改進操
劉天華作曲
《改進操》琵琶獨奏
陳音演奏 CD I (12)
《改進操》創作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月,是劉天華為國樂改進社成立而作,樂曲莊嚴肅穆,吸取古琴的注綽手法,又充分發展了琵琶的技法,利用又弦作複音的實驗,企圖作為改進國樂的象徵,表示他對國樂前途的祝願。
虛籟
劉天華作曲
《虛籟》琵琶獨奏
張強演奏 CD I (13)
《虛籟》創作於一九二九年二月,又名《今西》、《長夜吟》。虛者無也,籟指聲音,虛籟意既無聲,作者在寧靜的夜晚對中國音樂的發展而苦苦思索,樂曲初起沉緩,後轉明朗,抒發了作者胸中的浩然之氣,意境深遠。
變體新水令
劉天華作曲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絲竹樂隊
俞良模、錢金之、吳明馨、李之海、曾尋演奏
劉天華編曲 CD I (14)
《變體新水令》是劉天華先生根據民間樂曲改編而成的民族管弦樂合奏曲,樂曲基本音調及素材均充滿民間傳統色彩及韻味。
漢宮秋月
劉天華傳譜
《漢宮秋月》二胡獨奏
陳振鐸演奏/錢方平揚琴伴奏 CD II (5)
《漢宮秋月》二胡獨奏
蔣鳳之演奏 CD II (7)
《漢宮秋月》屬文板類樂曲,收錄在《瀛洲古調》中,20年代粵樂家將其第一段用粵胡演奏,並錄製成唱片;其後劉天華先生從唱片中聽寫了曲調,改用二胡演奏;其門人陳振鐸及蔣鳳之均得劉氏親傳,並將曲調發展成兩個不同的版本;樂曲內容表現了宮庭婦女的哀、怨、悲、愁的情緒。
三寶佛
劉天華傳譜
《三寶佛》二胡獨奏
安如礪演奏 CD II (6)
蔣鳳之整理/黃曉飛配器
《三寶佛》是聯結了《倒卷珠簾》、《三汲浪》及《和尚思妻》三首作引子用的短曲而成,美期名而附會為《三寶佛》。20年代初粵樂家用粵胡將此曲錄製唱片,劉天華先生將曲調聽寫,並傳給蔣鳳之先生,蔣先生又將之潤飾整理成二胡獨奏曲。
飛花點翠
劉天華傳譜
《飛花點翠》琵琶獨奏
王範地演奏 CD II (8)
劉天華演奏 CD II (11)
《飛花點翠》是以民間曲牌《八板》發展而成,江陰抄本《文板十二曲》已載有此譜,後來海門沈肇洲將其編入他的《瀛洲古調》中;劉天華又加以整理,使之在各地廣為流傳,旋律清新秀麗,風格古樸。解題有兩種:一為飛花散在芳草上,表現出春意正濃;二為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飛雪的意境。
平沙落雁
劉天華傳譜
《平沙落雁》琵琶獨奏
黃玉麟演奏 CD II (9)
《平沙落雁》最早見於華秋蘋的琵琶譜。在傳說中雁可以傳遞書信,因此,對雁的描寫往往帶有懷念家鄉的含義。這首樂曲描繪了深秋時節的雁群飛向南方途中的小景。
前言
我們選編這個專集一方面是紀念中國民族音樂的巨人劉天華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另一方面是為大家匯集大量珍貴的歷史實料以方便研究。圖文之部就收入了近百幀的照片及二十餘篇文稿;至於音響之部則收錄了不同年代之錄音,包括了目前很難找到的歷史性珍貴錄音十多首,以至我們為切合內容的需要而從新組錄的數曲,這樣從劉天華先生開始到當今演奏家的演繹便有了一個時代的連續性。
我們在這裡衷心向為我們提供珍貴資料及指導的劉育和女士和那些給與我們寶貴意見的朋友們致謝!
最後我們謹以此專集獻給所有秉承著劉天華先生的精神,並將之發揚光大,使我國的音樂與世界音樂並駕齊驅之人仕。
劉天華小傳
李元慶
1957年11月26
劉天華是五四時代我國最優秀的器樂作曲家,同時也是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和音樂教師。1895年生於江蘇省江陰縣,由於家境貧寒,1911年離開中學後,未再升學,便開始了音樂活動,最初在上海“開明劇社”工作,後來在家鄉當中學音樂教員,在授課之餘,向民間音樂家學習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的初稿就是在這個時期寫成的。1922年後在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北平藝專音樂系授課。在北京期間,除編寫了二胡和琵琶教材外,創作了“光明行”、“良宵”等二胡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等琵琶獨奏曲和一首民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他是我國用近代記譜方法搜集整理民間音樂最早的一個人,“梅蘭芳曲譜”就是經他聽寫編輯而成的。1927年他和一些音樂家創辦了“國樂改進社”,出版了“音樂雜誌,他的創作和譯著大都發表在這個刊物上,1932年於北京逝世,享年37歲。
劉天華受到五四前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立志改進和發展民族音樂,他以畢生的精力從事民族器樂的研究創作和教學,並且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對發展我國民族器樂提供了典範的經驗,他對於發展民族音樂,具有獨到的見解,既反對全盤西化論,同時也反對排斥西方文化的國粹主義,他是真正掌握了民族音樂創作技法規律而又善於吸取西方音樂進步因素的近代作曲家,他是一個勇敢的革新家,因而他的作品擁有廣泛的聽眾,新中國成立後,他的作品已經廣泛地傳播到過去曾被排除在音樂會大門之外的千千萬萬勞動人民中間去了。
他的文藝觀和教育思想雖然沒有超越資產階級思想體系,但是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來看,他在創作、演出、教育等方面的出色的活動,對於我國現代音樂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留下來的十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是我國近代音樂中最寶貴的收獲的一部份。
劉天華先生年表
一八九五年:
二月四日生於江蘇省江陰縣。
一九零九年—一九一一年(十四歲—十六歲):
在常州中學求學時,參加校中軍樂隊,學習吹軍號及軍笛。
一九一一年:
辛亥革命,學校停辦後,返里參加青年團的軍樂隊,吹奏軍號,從此時開始音樂工作。
一九一二年—一九一四(十七歲—十九歲):
赴滬參加滬西開明劇社,任樂隊工作,在這時期學習各種西樂器,舉凡管弦樂器、鋼琴等,均加學習,尤以銅管樂器,多有深造。
一九一四年:
劇社解散,返里任教於華墅華澄小學。
一九一五年(二十歲):
是年春喪父,復貧病失業,心境惡劣,偶赴市購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隨產生《病中吟》旋律初稿,表達他當時的不得志和內心的抱負;秋任教常州母校,為母校建立了軍樂隊及絲竹合奏團。
一九一六年(二十一歲):
與殷尚真女士結婚。
一九一七年(二十二歲):
從周少梅先生學習琵琶、二胡。
一九一八年(二十三歲):
夏,從肇筆洲先生學習琵琶;本年前后開始創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曲,成初稿。
一九二零年(二十五歲):
夏,赴河南學習古琴,染癬疥,負病歸。
一九二一年(二十六歲):
在江陰組織暑期國樂研究會,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等曲。
一九二二年(二十七歲):
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是年秋又任教於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系,同時學習三弦拉戲。
一九二三年(二十八歲):
從托諾夫學習小提琴。
一九二四年(二十九歲):
《月夜》定稿。
一九二六年(三十一歲):
除北大與女師外,又任教於藝專;創作《苦悶之謳》,學習崑曲。
一九二七年(三十二歲):
從北京燕京大學音樂系外籍教授學習理論作曲;因托諾夫去津,改從歐羅伯學習,六月,歐羅伯離京,停;創辦國樂改進社,編輯《音樂雜誌》;創作《歌舞引》、《改進操》、《悲歌》。
一九二八年(三十三歲):
創作《除夜小唱》、《閑居吟》;發表《空山鳥語》定稿。
一九二九年(三十四歲):
創作《虛籟》。
一九三零年(三十五歲):
三月,繼續從托諾夫學習,直至罹病,未間斷;聽寫《梅蘭芳戲曲》一冊。
一九三一年(三十六歲):
春,創作《光明行》;秋,在高亭公司灌音二胡曲《病中吟》及《空山鳥語》、琵琶曲《歌舞引》及《飛花點翠》。
一九三二年(三十七歲):
創作《獨弦操》及《燭影搖紅》;六月一日赴天橋收集鑼鼓譜,染猩紅熱,罹病僅一星期,六月八日晨五時二十分逝世,享年整三十七歲。(別處記載三十八歲,是按虛歲計算。)
摘自《劉天華創作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