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45 楊嵐中國竹笛獨奏音樂會(DVD)


#0245 楊嵐中國竹笛獨奏音樂會(DVD)


  • 原價: $150.00



杨岚中国竹笛独奏音乐会(DVD

YANG Lan Bamboo Flute Concert

 

  1. 西湖春晓 詹永明曲

  2. 三五七 赵松庭改编 / 詹永明定谱

  3. 秦川情 曾永清曲

  4. 妆台秋思 古曲 / 杜次文整理 / 俞逊发演奏谱

  5. 收割 曾加庆原作

  6. 幽兰逢春 赵松庭 曹星曲

  7. 小放牛 民间乐曲 / 陆春龄改编

  8. 大漠 马迪曲

  9. 走西口 笛子协奏曲 / 南维德 魏稼 李镇曲



     


杨岚艺术简介

  杨岚自幼随父亲杨强先生学笛子。先后师从罗守诚教授,俞逊发教授,詹永明教授。于200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2000年参加浦东开发开放10周年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2002年,在“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名族器乐独奏比赛”中荣获由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同年,由无锡第一女子中学选送作为教育部委派的友好文化使者赴意大利作为期一年的国际文化交流(全国仅6位);被米兰《太阳报》称为“一位来自东方的音乐魔女”;

  2004年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演出,被中央领导人评论为“她是中国中学生中一流的神笛”;同年被台湾琴园国乐团特聘为青年笛子演奏家;2006年参加五国峰会在上海大剧院的文艺汇演;2007年参加詹永明教授在浙江音乐厅《家乡情》笛子专场音乐会;2007年4月参加”笛圣陆春龄从艺八十周年“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的演出;2007年8月参加全国首届”松庭杯“竹笛大赛获青年专业组金奖。


俞逊发
简历

  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华笛文化研究所所长,1984年至198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后为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俞逊发自幼喜爱民族乐器,13岁求师于陆春龄先生,14岁已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即成为随团学院。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音乐之春”选拔赛中崭露头角。文革期间,曾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院、上海艺术团工作近8年。期间,充实了演奏技术,进行了艺术积累,丰富了实践经验,并先后求师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笛子大师。俞逊发为挖掘、开拓笛子的演奏技巧,创造了17余项新的吹奏技术。1971年成功研制发明“口笛”,于1973年5月1日首次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奏,引起轰动。1974年,白诚仁先生专意为新生的“口笛”谱写了第一首乐曲《苗岭的早晨》,由俞逊发首演而风靡海内外。“口笛”因此被誉为“俞氏笛”,并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首独奏曲,其中《秋湖月夜》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音韵》于1987年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创作二等奖。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于1990年秋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获该项大奖。俞逊发曾获“上海首届文化艺术奖”及“上海宝钢高雅艺术奖”。1991年,俞逊发著录的《中国竹笛》由台湾「丹青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工具书,二十六万字,不包括谱列)。2000年10月,台湾「琴园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俞逊发的笛子曲集《玉笛飞声》。至今,俞逊发已先后录制《汇流》、《琅琊神韵》、《妆台秋思》、《牧歌》、《河岸吹笛人》、《台湾民谣》等笛子专辑10多盘。

  俞逊发自70年代初至今,先后出访欧、亚、美、非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多次被台湾、香港、澳门邀请进行个人专场音乐会与讲学。曾与荷兰、日本、印度等著名演奏家进行“即兴演奏音乐会”,还在欧洲地区进行巡回演出,在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借鉴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俞逊发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


詹永明
简历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华乐分级考试编委(笛子教材主编);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赵松庭笛子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等。

  八十年代,詹永明在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中名列榜首(笛子组第一名)而蜚声乐坛,近20多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并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更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今杰出的演奏家”。1991年作为首位大陆杰出人士民乐演奏家访问台湾,为推动两岸的笛子艺术演奏与教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穿透海峡的第一声笛音”。

  詹永明笛子演奏艺术及教学成果获奖主要有:1980年《西湖之春》笛子比赛第一名;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优秀表演奖(笛子组第一名);1987年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创作演奏比赛四项第一名;1989年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器乐比赛金奖;中国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选笛子独奏曲《听泉》创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5年第三届中国唱片金唱片奖;2001年第十二届台湾金曲笛子演奏最佳演奏人奖入围,2005、2006年“听雨杯”海内外竹笛邀请赛优秀教师奖;2006年美国“飞扬世界杯”中国器乐国际大赛优秀园丁奖;2007年首届“松庭杯”海内外竹笛邀请赛优秀园丁奖;2007、2008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等。此外,在学术与科研上,200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以来创立了“中华笛文化系统工程研究和系列音乐会”,科研立项“赵松庭笛子艺术”、“陆春龄笛子艺术”、“俞逊发笛子艺术”等专题研究。

  詹永明先后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澳洲西悉尼大学、获得音乐学研究生文凭及硕士学位,师承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并受到前辈刘管乐、陆春龄、陈重、霍伟、曾永清等各派名家的指点。他的演奏艺术立足南派,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取北派之精华,继承发展了南派的笛子艺术风格,形成了“南北相融、刚柔并济”,“技艺交融、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十几种笛子演奏新技法,创作并改编了大量的笛子曲,代表作品有《听泉》、《西湖春晓》、《婺江欢歌》、《断桥会》、《秋叙》、《长恨绵绵》、《春耕时节》、《兰花花》等,论文及著作发表有《詹永明笛子基础教程》、《中国竹笛名曲欣赏与教学》、《笛子十讲》、《笛子基础教程十四课》、《詹永明笛曲50首》、《中国竹笛教学与演奏技术问答》等,并录制了大量的个人专辑激光唱片。

  20多年来,詹永明为海内外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笛子艺术人才,所教授的学生在国内外的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奖;并为海内外的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曲目介绍


西湖春晓

詹永明曲

  此曲作于1980年。乐曲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意,以江南丝竹音乐为素材,是一首富有江南丝竹委婉柔和风格的乐曲,此曲描绘西子湖畔春意盎然,大地苏醒,百鸟争鸣,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色。

  1982年获浙江省民族器乐作品评选一等奖。


三五七

赵松庭改编
詹永明定谱

  这是经赵松庭改编的婺剧曲牌,原名非三五七,因原有曲牌的唱词为三字,五字、七字一组而得名,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演奏中除掌握风格特点外,特别运用循环呼吸之技巧,使乐曲更为流畅、粗犷、一气呵成。


秦川情

曾永清曲

  此曲以秦腔、碗碗腔等戏曲音调为素材,运用笛子丰富的表现技巧改编而成,描述了八百里秦川的风土人情。
 

妆台秋思

古曲/杜次文整理
俞逊发演奏谱

  此曲由笛子演奏家杜次文根据琵琶古曲《塞上曲》中的一段改编而成。乐曲以低音大笛演奏,凄婉的音色,缠绵的音调,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凄楚的心情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憧憬。
 

收割

曾加庆原作

  此曲原系板胡曲,于1960年作,1964年改成弹拨乐合奏,1973年改编成笛子独奏曲,1974年初定稿并灌制唱片。乐曲生动地反映了农民收割时火热的劳动场面。
 

幽兰逢春

赵松庭、曹星曲

  此曲主题素材取自昆曲,乐曲托物寄情,以兰花逢春重放幽香的写意手法,倾诉人们的情怀。散板空旷的意境中响着数声叹息,幽静的氛围里透出几分急切盼望之情。慢板,风格典雅的倾诉如怨如慕,委婉中含期待,深情中露急切。后部激动,由小调转入同主音大调,隐喻明媚的春天到了。小快板,欢快喜悦。华彩乐段使情绪达到高潮。
 

小放牛

民间乐曲
陆春龄改编

  此曲是根据昆曲“曲牌”——吹腔改编而成的笛子独奏曲。乐曲富有民歌色彩及田园风味,生动地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互相追逐、嬉戏、与村姑互相对答的生活情景。
 

大漠

马迪曲

  长安(今西安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乐曲描绘了在浩瀚的大漠中,丝路驼队迎着风沙艰难地行进着,恰逢沙漠绿洲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的欢愉场面。全曲分四段:(引子)大漠孤烟直、(慢行板)丝路驼铃、(快板)绿洲欢歌、(尾声)征途漫漫。
 

走西口(笛子协奏曲)

南维德、魏稼稔、李镇曲

  笛子协奏曲《走西口》创作于1980年,参照原著作创作而成,由“新婚”、“送别”、“走西口”“相送”、“盼望”四个乐段组成《走西口》是流传于华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脍炙人口的二人台戏曲剧目,描写清朝咸丰五年,华北大旱,太原府的佃农太春虽然新婚燕尔,却因饿寒所迫,只得远走口外谋生的悲惨境遇。夫妻无奈,被迫分离,临行时妻子玉莲只得谆谆嘱咐,依依送别。



艺术顾问:陆春龄
艺术总监:詹永明
总  策  划:戴晓东
总  统  筹:杨强
指  挥:张列
导  聆:林谷珍
伴  奏:浙江歌舞剧院
古筝伴奏:周畅
策  划:汪智刚、周惠中、王福元、许俊杰、朱光俊、朱寒光
舞台监督:杨晓东、陶晓青
音  响:任钢峰、陆九卿、金惠荣
灯  光:张宪国、杨南驹
化  妆:顾静娴
摄  影:任涵子、王福元、席建南
摄  像:无锡电视台大型活动部
平面设计:许俊杰、朱寒光
后期制作:张鸣明
后勤支持:肖思宁、魏芳、谢其龙、毛宇龙、李洛阳、陈佳良、沈国峰、黄丽
伴  奏:浙江歌舞剧院
鸣  谢: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无锡江南艺术幼儿园、无锡新开河实验小学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