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彈撥樂團專輯
The Repertoire of the Chinese Youth Plucked-string Orchestra
藝術指導:劉德海
指揮:劉德海、曹文工
-
春天 2:24
-
湘調 3:26
-
三六 4:00
-
胡旋 8:02
-
無詞歌 6:42
-
倒垂簾 3:22
-
火鳳 5:51
-
撥弦波爾卡 2:14
-
《玉堂春》序曲 6:09
-
柔板 7:15
-
春郊試馬 2:39
- 雨 7:19
序
前人的創造使我們擁有了音響迥異的多種民族樂器,人們對“不同凡響”音色的追求又使我們感受到了一件件樂器如生命般鮮活的個性存在;為了創造民族器樂的恢弘與交響,當代人們將吹、打、彈、拉類樂器組合成了民族管弦樂,力圖塑造民族器樂整體的藝術形象與性格,追求豐富音響對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對心靈與感官的震撼。面對二十一世紀,我們如何繼續以這種創造與追求的精神,在繼承民族音樂傳統與反思,審視人類文化發展與啟發,重新構架我們對民族音樂發展的理念與行為,從而探索尋求民族音樂發展的多種途徑。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是專門從事氏族音樂教育的中等李科學校,肩負著培養二十一世紀民族音樂優秀人才的使命。幾年校長工職的體驗,使我在現行教育模式與那些充滿雅氣與渴望、並極富藝術潛質有待去開發和挖掘的學生的差別中,產生了變革中的衝動和變革的思考,借助於一批不安份於現狀並效力於民族音樂教育與發展的有識之士的智慧,基於學校的特點和音樂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將上述的思考正逐步付諸於行動。一九九七年以來學校組建了少年彈撥樂團、少年弓弦樂團、少年吹打樂團,在教師和一批專家教授的關心指導下,在一批作曲家的幫助支持下,特別是這些十二至十七歲少年的勤奮努力下,成立樂團的初衷正一步步得以實現:探索民族音樂教育的多種模式,培養全面素質的後繼人才,追求民族樂隊不失個性的整體諧和音響,尋求民族音樂發展的新路。
令人欣慰的是,在香港龍音製作公司慧眼獨具下,少年彈撥樂團、弓弦樂團的首張CD今天與您見面了。它使這些孩子們的才華得以展示;使學校的教學成果得以體現;使一批參與並為此興奮的藝術家們所嘗試的教育與藝術活動,有了一個良好的並可持續發展的開端。
我們期待著您的評價與批評,期待著您的關心與支持!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校長: 沈誠
劉德海(藝術指導、指揮)
劉德海先生是中國五十年代末期成長起來的演奏家中的優秀代表。人們稱譽他為琵琶大師,是一位真正在國內外字有極高盛譽的音樂家。
劉德海在中學時就酷愛民間音樂,並奉表現了突出的音樂才能。195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主要從事音樂演奏與教學等活動。他的演奏精巧委婉,深刻而細膩,音色優美,技巧嫻熟。再加上他充沛的激情,使樂曲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聽眾留下鮮明的印象。
劉德海演奏藝術個性的形成是經過一段勤奮學習和刻苦磨練過程的。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採博納,後來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汪派的孫裕德和平湖派的楊大鈞等先生請教,採各家之長,兼容並蓄,大大發展了琵琶的技藝,豐富了他的表現力,形成了獨特而新穎的藝術風格。
劉德海在琵琶演奏方面的貢獻是在傳統演奏技法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例如解放左手拇指按音;運用右手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作搖指、創造人工泛音、共鳴泛音、假泛音以及近年創編的反正彈技術系列等;琵琶的每一個部分都被他巧妙地利用了,新創的指法使旋律在音色、音質上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豐富了琵琶的藝術表演力。
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和教學經驗以及深廣的人生閱歷,劉德海具備了精深的音樂修養及高尚的品德情操。演繹樂曲內涵勝人一籌,臻於爐火純青之境界。他先後到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及講學。成功地把琵琶與交響樂隊結合起來,曾經與名指揮家小澤征爾以及波士頓、西柏林、溫哥華等多個著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好幾首琵琶協奏曲,為中國琵琶史寫下輝煌的一頁。他現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及全國政協委員。
劉德海先生1985年成立了彈撥樂五重奏團。在他的指導下被譽稱為“五朵金花”的彈撥樂五重奏團享譽中外樂壇,為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發展起到了推動與示範的作用。近兩年劉德海又移趣指導和指揮中國少年彈撥樂團,獲得成功與讚譽,得到行內外人士的好評。
曹文工(指揮、作曲、編曲)
中國音樂學院實驗樂團副團長,畢業於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時代師從馮子存、王鐵錘等學習竹笛。60年代成為我國出色的笛子演奏家。70年代調入中國音樂學院任教,並在作曲系進修,擔任了歌劇系指揮,和許多著名聲樂藝術家合作,錄製了許多民歌、民族聲樂及歌劇作品。
主要作品有民樂合奏《九鼎生輝》(和曹節合作)、《普天同慶》、笛子協奏曲《黃土魂》、笛子獨奏《麥西萊普》、《飛轉的機床》(和萬林、世俊合作)、古箏協奏《孟美女隨想曲》、彈撥樂《石上流泉》等。
作曲、編曲者介紹(人名先後以樂曲順序)
楊青
作曲家,1953年生,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現為中國音樂學院作肉曲副主任兼作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作曲基礎教程》、《管弦樂法教程》及各種音樂評論、音樂隨感數十萬字,主要音樂作品有《蒼》(笛子與交響樂隊)、《覓》(揚琴與打擊樂)、《磐》(月琴與交響樂隊)、《瀟湘風情》(民族管弦樂隊音詩)、《招魂》(混合室內樂隊)、《伊人》(舞蹈音樂)、《暗香》(民族室內樂)、《傾杯樂》(民族室內樂)等數十部,主要影視音樂作品有《大磨房》、《國歌》、《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雄魂》、《秘密採訪》、《朱德》、《躍出東方的輝煌》、《黃河》、《密裡逃生》、《偉大的旗幟》等二十餘部。其主要音樂作品在北京、香港、臺北、新加坡、東京進行首演,並被錄製為CD唱片出版發行。曾獲全國第六屆音樂作品評選獎,北京市建國四十周年文藝作品徵集(音樂作品)獎,首屆臺灣“新原人”世界華人音樂作品徵集“協奏曲”獎,全國“黑龍杯”管弦樂作曲大賽創作獎,第六屆“臺北民族器樂協奏大賽”決賽曲目獎。
顧冠仁
著名作曲家,歷任上海民族樂團藝術委員主任、團長、現任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國家一級作曲,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早在六十年代初,他與馬聖龍的合奏《東海漁歌》以及由他創作改編的合奏《京調》、彈撥樂合奏《三六》、笛子獨奏《百鳥引》等樂曲,就以其獨特的風格深受海內外聽眾的歡迎,廣為流傳。近十餘年來,顧冠仁的創作題材更為廣泛,形式更為多樣也更為成熟,他的琵琶協奏曲《花木蘭》、樂隊組曲《春天》、《星島掠影》、合奏《秦王破陣樂》、《將軍令》、交響詩《路》、中阮協奏曲《塞外音詩》、琵琶協奏曲《王昭君》、彈撥樂合奏《駝鈴叮噹》、《喜悅》、《林中小憩》、江南絲竹《春暉曲》、《綠野》、五重奏《激流》等樂曲在歷屆《上海之春》及《上海藝術節》上演,得到好評,成為樂團的保留曲目。不少作品已在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廣為流傳,並被當地樂團選用上演。
近年來,顧冠仁活躍在指揮舞臺上,先後與臺北市立國樂團、香港中樂團等合作進行了成功的演出,並指揮上海民族樂團進行了各種重大的演出活動。
姚盛昌
1950年生,先後師從廖勝京、杜鳴心、許勇三等教授,現為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院長。代表作品有交響音樂史詩《東方慧先》、古箏協奏曲《海神》、琵琶協奏曲《唐韻》、《渤海三章》、笛子協奏曲《西域狂想》、民族器樂作品《茫》、《吟》、《樸》等。曾為電影《啟明星》、電視劇《唐明皇》、《漢武帝》等百多譜寫音樂。
朱琳
1998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現留校任教,在校期間師從我國作曲家、理論家高為傑教授。
1996年作品《冬天的童話》(為管樂隊而作),在臺灣省立交響樂團舉辦的“第五屆徵曲比賽”中榮獲“佳作獎”,1997年為民族室內樂而作的 《度》,分別在法國和美國上演,並獲得觀眾和報界的好評。
崔權
崔權,1972年出生在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從小隨父說學習鋼琴及音樂基礎知識。1986年9月考入中國吉林省藝術學院附中,主修鋼琴並隨父親學習作曲。1990年9月考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曾先後師從施萬春與高為傑兩位教授。1995年畢業並在本校附中任教至今。
主要作品:《三重奏》二胡、大提琴與鋼琴(1992),此曲榮獲1994年臺灣普音文化公司舉辦的《新原人音樂創作徵選》室內樂作品獎;《一綫天》打擊樂與樂隊(1994),此曲1994年6月在北京音樂廳首演;《天焰》六位女高音與馬林巴(1993),此曲榮獲學院合唱作品比賽優秀獎;《弦體I》弦樂三重奏(1995);《雪花空間》為管弦樂隊(1996);《弦體II》英國管與弦樂四重奏(1997),1998年在美國“辛辛那提國際音樂節”上首演。
何昌林
何昌林(蒼伶、陽羨居士),著名歷史音樂學家、宗教音樂學家、戲曲音樂學家、古譜學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一些跨國性學會的發起人或領導人(如中國南音音學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音樂分會等);許多重要學術活動的組織者及主持人(如北京歷屆《華夏之聲》學術性音樂會、中央電視臺據何氏譯解編配的唐傳古譜而錄製的《火鳳樂舞》等)。1941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張渚鎮,1966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1980年畢業於中央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獲文學碩士學位。以發表《燕樂二十八調之謎》、《天平琵琶譜之譯解研究》、《敦煌琵琶譜之考、解、譯》等論著三百餘萬字。日本東洋音樂研究會會長岸邊成雄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唐代音樂研究家畢鏗教授等等皆視何氏為忘年之交。
吳厚元
吳厚元(1946-1999)湖北武漢人。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教育家、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美中藝術音樂學會顧問。
作為著名作曲家他把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當作自己的使命,貫徹“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八字方針,創作了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並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他的代表作第一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京胡獨奏曲《京郊行》、琵琶獨奏曲《訴》曾在大賽中獲獎,隨即風靡華人世界,成為海內外許多著名樂團及演奏家爭相演出的曲目。因其成就突出,1985年獲北京市政府表彰。
1992年從美國回國後,潛心於“交響音樂中國化”的探索,陸續在海內外發表了民族管弦樂合奏《雙飛雁》、第一京胡協奏曲《人與戲》、第二二胡協奏曲《竹韻》、小提琴與室內樂《京城賦》、交響詩《虎門尋踪》、民族管弦樂合奏《九七序曲》等多部作品。
作為民族音樂指揮家,吳厚元不僅精通樂器性能,而且擅長演奏多種中國樂器,訓練有方,詮釋作品精確。1983年至1987年在籌建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並首任音樂指導期間,出色地完成了籌備、組建、排練等各項工作,並指導該團參加了各項的重大國際音樂活動,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歡迎。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卡拉揚以“你們是用心靈在演奏”的讚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此外,應蘇聰先生特邀,他指導該團為獲奧斯卡金像作曲獎的影片《末代皇帝》配音,為祖國增了光。
1987年到1988年吳厚元借調到中國音樂學院工作兼任實驗樂團指揮。
1988年到1992年吳厚元再次應邀赴美,在中國藝術音樂協會任音樂顧問及室內樂團駐團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
作為音樂教育家,吳厚元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前瞻性和開拓性,而且在實踐中注重可操作性和實驗性。他十分關心並積極投身於民族音樂專業化教學的改革,深受學生愛戴。在教材建設上,吳厚元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創作的曲目大都已由各大出版社出版。他還撰寫了一批論文分別發表在各音樂報刊雜誌上。
高為杰
高為杰教授。男,漢族,1938年5月生,上海人。196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曾任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兼任作曲家創作探索會會長。
主要業績:音樂作品曾在國內外演出、出版並獲多種獎項。主要作品有:交響叙事曲《草地往事》(合作,獲全國第一屆交響音樂創作獎二等獎),民族管弦樂《蜀宮夜宴》(合作,獲全國第三屆音樂創作評獎一等獎),鋼琴曲《秋野》(入選1988年ISCM國際現代音樂節演出,並獲1987年全國中國鋼琴作品比賽新作第一名),民族室內樂《春夜洛城聞笛》(獲1994年第31屆亞太廣播聯盟年度獎),竹笛與長笛《緣夢》(入選1993年法國SACEM第31屆洛吉桑藝術節演出),民樂室內樂《韶II》(1996年法國電臺巴黎國際現代音樂節委約創作),小提琴與鋼琴《路》(1996年韓國第六屆嶺南國際現代音樂節委約創作),舞劇音樂《原野》(入選1987年第一屆中國藝術節演出並獲文化部文藝創作獎),舞蹈詩音樂《日之思》(1987年全國第二屆交響音樂創作研討會展示作品),鋼琴協奏曲《歸》(1997年深圳交響樂團徵集委約入選作品)等。理論方面有《和聲力學研究》、《曲式分析基礎教程》、《論音階的構成與分類編目》等專著與論文百餘種。曾應邀出訪新西蘭、韓國、法國、英國、美國及臺灣、香港等國家及地區參加學術會議、音樂節、講學、擔任比奏評委及演出作品。曾擔任全國第4、6、8屆音樂創作評獎的評委。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樂曲介紹
春天
羅馬尼亞民間樂曲
曹文工 編配
劉德海 指揮
作者充分運用了中國彈撥樂豐富的音色、多變的手法及快速的演奏,用我國民族方式詮擇了東歐的民間音樂,流暢的旋律,如行雲流水,展現了我國民族音樂的包容性,也反映了我國和東歐在民族音樂上千絲萬縷的淵源。
湘調
彈撥樂合奏
楊青 曲
曹文工 指揮
樂曲原為民族管弦樂組曲《瀟湘風情》之第二樂章,1999年6月改寫為彈撥樂合奏。
樂曲的主情緒是建立在幽默、詼諧、灑脫等基調上的,由幾個極具湖南風味的歌調鋪陳而來,音樂顯得饒有趣味,充滿了鮮活的生命氣息,表現了湘民們那種充滿樂觀精神的、對待生存的積極態度。
三六
江南絲竹
顧冠仁 編配
劉德海 指揮
此曲在民間流傳極廣。原名《三落》,因《三六》是江南吳語“三落”的諧音故有此名。樂曲旋律流暢活潑,頓挫分明,洋溢看歡樂的情緒。
胡旋
姚盛昌 曲
劉德海 指揮
《胡旋》取材於西域,表達對唐代盛音的懷戀之情,其中有一段將音樂的西域風格逐漸化成了中原風格,意欲尋找中華音樂中的共同結構。此曲曾用於電視劇《唐明皇》,並由北京市舞蹈學院張建民先生編成舞蹈。現改為彈撥樂合奏,劉德海前輩之功也。
無詞歌
彈撥樂合奏
朱琳 曲
曹文工 指揮
《無詞歌》“文詞結束之處,音樂即告開始”,祈願和平,美好永駐人間。
倒垂簾
嚴老烈 改編
崔權 配器
指揮:劉德海
這首樂曲流暢動聽,清新明朗。倒垂簾喻意腐敗的垂簾聽政大清皇朝即將被推倒。該作品不是有詞的歌曲,只能以純器樂曲的抽象形態來抒發激情。當時廣東的革命維新情緒也非常高漲,但礙於時局只能隱喻其事。
火鳳
唐‧敦煌曲譜
何昌林、曹文工 曲
劉德海 指揮
《火鳳》西漢《春秋孔演圖》稱:“鳳,火精也”北朝雅樂歌辭中的“火鳳來巢”,即意味天降吉祥,而“丹鳳朝陽”,則是一派光明祥和。因此“火鳳”實為人們創造出來的一隻祥瑞的神鳥。
彈撥樂合奏《火鳳》,是以八世紀遺存的《五弦琵琶譜》中,《平調火鳳》等為音調素材而創作的一首新樂曲,作者並不奢望該曲能浮透出多少“魏風唐韻”,而著意勾勒的,卻仍然是那只在神州大地上回翔了一千五百年的象徵光明祥瑞的神鳥——火鳳。
撥弦波爾卡
[奧]約翰施特勞斯 曲
曹文工 編配
劉德海 指揮
這是一首以小提琴撥奏的技巧來演奏的曲子,以柳琴、中阮及大阮演奏。曲中充分展現出輕鬆、喻快的氣氛。
《玉堂春》序曲
——為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彈撥樂團而作。
吳厚元 曲
吳厚元 指揮
樂曲以家喻戶曉的傳統京劇《玉堂春》為題。運用“引子與二重賦格曲”的藝術形式,力圖高度濃縮,概括地提示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波折及其結局。同時,也想為擴展民樂人才所習慣的“綫性思維”和豐富彈撥樂隊的表現能力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探索。
柔板
[美]巴伯 曲
高為杰 編配
《柔板》(Adagio)原係美國著名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於1936年創作的弦樂四重奏(op.11)中的第二樂章。1938年作曲家應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要求,又將它改編為弦樂隊合奏。演出後大受歡迎,遂成為經典名曲。樂曲氣息悠長,表情深沉,具有動人心弦的感染力。此曲經高為傑改編為中國民族彈撥樂隊合奏後,既保持了原作的風貌,又利用彈撥樂輪指、滾奏那種顆粒性流動綫條的特有音響,音樂更具使人心靈震撼的魅力。
這支改編曲既可擴大中國彈撥樂隊的曲目及表現範圍,又給原作錦上添花,帶來新的色彩。
春郊試馬
廣東音樂
曹文工 編配
劉德海 指揮
近代廣東音樂,描寫春回大地,策馬輕馳之情景,曲調輕快生動,朝氣勃勃,讓人一聽頓覺心曠神怡。
雨
曹文工 曲
曹文工 指揮
春天,花紅柳綠的斑斕季節,朦朦細雨,一片綠色的盎然生機,破土而出。
一群少女,懷著對春天的憧憬和希冀,伴著醉人的春雨,矇朧的夢幻,綻開的英姿,勃發的情懷,匯成熾熱的愛,流淌在繁花似錦的大地上。
樂曲以南國音調為動機,利用各種手法塑造了朦朦細雨的形象,揭示了少女朦朧的希冀和執著的追求。
樂團名單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中國少年彈撥樂團名單:
琵 琶: 趙潔、寧燕、穀京京、劉戀、張瑩、文晶、高雪、程雨雨、權娉、樊漪
柳 琴: 李靜、耿崢
打擊樂: 焦山林、王佳男、王飛、宋恩、高山
貝 司: 喬歡、羅旭、張津晶、王希
小 阮: 謝冰、孟醒
中 阮: 馬蘭花、王瑤、李楠、李珊珊、陳長為、龐培婕、孫文婷、金穗村、劉芳宜、曾蒙蒙
大 阮: 魏蔚、王怡、王永鋼、王利峰、王顓、陳紅霞
大 提: 馮巍、張楠、趙晨、張曉曉
古 箏: 陳葉惠、申秩婷、楊曦、李小瑾、楊璐、馮曉婧、劉宇、王溫豪、范冉
揚 琴: 黃艷、周錦彥、丁琳虹、楊華、周燕妮、田超、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