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46 衛仲樂演奏曲集 音樂藝術七十年紀念集(2CD)


#0046 衛仲樂演奏曲集 音樂藝術七十年紀念集(2CD)


  • 原價: $250.00



衛仲樂演奏曲集 音樂藝術七十年紀念集(2CD

Traditional Instrumental Pieces of WEI Chung-Ioh

 

CD I

琵琶部份

  1. 陽春曲 3:39

  2. 十面埋伏 10:21

  3. 青蓮樂府 6:13

  4. 歌舞引 3:31

  5. 飛花點翠 3:33

  6. 霸王卸甲 10:30

  7. 春江花月夜 10:02

  8. 塞上曲 9:32

  9. 大浪淘沙 4:08

  10. 月兒高 11:44

 

CD II

古琴部份

  1. 醉漁唱晚 3:25

  2. 流水操 9:11

  3. 平沙落雁3:51

  4. 梅花三弄 7:27

  5. 長門怨 4:41

  6. 普庵咒 5:52

  7. 陽關三疊 3:39

二胡部份

  1. 苦悶之謳 3:17

  2. 月夜 6:04

  3. 病中吟 3:22

簫部份

  1. 妝台秋思 3:06

笛部份

  1. 鷓鴣飛 3:34

器樂合奏部份

  1. 走馬 4:07

琵琶衛仲樂
孫裕德
二胡
陳永祿

附錄:實況及原錄)

  1. 流水操 6:06

編曲衛仲樂
指揮
夏飛雲
演奏
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師

  1. 塞上曲 3:06

聶耳報題

  1. 陽關三疊 3:18

聶耳報題

 

數碼處理歷史性錄音 Digitally Remastered Historical Recordings



前言

  在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發展歷程中,要具體地尋出其起源,哪怕要聯繫到人類存在的歷史上;但明顯地標誌著系統性的開端,則可上溯到本世紀二十年代,在這期間不少的開拓者及先驅們,曾努力不懈地奠定了我國現代音樂的基業。

  我們選編這個專集就是為了對衛仲樂教授這位樂壇老將表示無限的敬意!至今在過往的七十年中,衛教授始終不渝地從演出推廣乃至培育後代作出了功不可沒的成績,他的演奏藝術在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園地中發出了璀燦的星光。

  本專集的音源及資料都是衛教授數十年保存下來的珍貴藏品,尤以音源更是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錄音,是永不復得的藝術珍品;畢竟這些都是早年的製作,在質量及保存方面經過這麼多年頭的留存及使用,難免發生磨損及噪音的現象,我們運用科學的技術將它們處理及修飾,使之重新煥發光彩,為大家欣賞衛教授的演奏藝術提供方便及提高可聽程度。

  我們謹以此專集祝賀衛仲樂教授晉壽九秩及七十年音樂藝術繼續發放光芒,並感謝衛教授為我們提供珍貴的音源資料及編輯上的指導;那些曾對本集關心及提供出寶貴意見的人士,我們都在此一一致以深切的謝意!

 

音響之部

CD I

*琵琶部份*
 

《陽春曲》

古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1)

  此曲亦稱《陽春白雪》,一般以李芳園、沈浩初等的十段至十二段譜者為《大陽春》,汪昱庭節刪的七段譜者為《小陽春》,又名《快板陽春》,衛仲樂又將之節刪為四段,更為緊湊,早在“大同樂會”時代已發展為十五人的琵琶齊奏形式,楊蔭瀏先生盛讚衛氏『搞活了此曲』。樂曲節奏流暢活潑,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的景象。將民間的幾首六十八板的小曲聯綴而成,並以《八板》作承前啟後的作用,《小陽春》用《八板》作合頭,《大陽春》用《八板》作合尾,通套快板,以彈得緊湊為妙。


《十面埋伏》

古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2)

  此曲為琵琶武套大曲的代表作。明代後期已在民間流傳。明王猷定(1598-1662)《四照堂集‧湯琵琶傳》中,有關於湯應曾彈奏琵琶曲《楚漢》的詳細記載,後人認為《楚漢》即《十面埋伏》的前身。樂譜初見於清華秋蘋等編訂的《琵琶譜》(1818年)。各傳譜分段不一,標題亦互有出入。內容描寫漢劉邦與楚項羽垓下之戰,運用琵琶特有的技巧,描繪古代的戰爭場面,表現千軍萬馬衝鋒陷陣之勢,頗為生動。


《青蓮樂府》

古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3)

  此曲是琵琶文板套曲的典型作品。通常分五段,原為五首抒情小曲《清平詞》、《鳳求凰》、《三跳澗》、《玉連環》、《雨打芭蕉》,在民間長期流傳,至一八一九年後,常將此五曲中若干首連接成套曲演奏。《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總名之為《青蓮樂府》,托稱唐李白(號青蓮居士)所作,並將其中各段分別標為《清平詞》、《舉杯邀月》、《風入松》、《石上流泉》、《雨打芭蕉》。


《歌舞引》

劉天華作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4)

  《歌舞引》定稿於一九二七年春,是劉天華與夫人觀賞了一齣意大利歌劇後,情緒興奮,對其中歌舞場面有所感,用琵琶來創作的一首中國舞曲。旋律活潑歡快,在節奏處理上較多的運用“挑彈”“勾搭”指法,衛仲樂演奏不但強調一氣呵成,更著重塑造優美舞蹈的音樂形象。


《飛花點翠》

瀛洲古調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5)

  樂曲以民間曲牌《八板》為基調發展而成,屬文板之一,原為六十八板小曲體,後由頭、尾相轉,增添了三板,成為八十四板的中型樂曲。最早見於江陰舊抄本《文板十二曲》,後收入江蘇海門沈其昌(肇州)(1858-1930)所編《瀛洲古調》(初刊於1916年),一九三六年由其弟子徐立蓀增訂重印三卷。樂曲描寫春草如茵、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色。
 

《霸王卸甲》

古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6)

  此曲為琵琶武套的代表性曲目。華秋蘋等將之收錄在所編的《琵琶譜》中,小標題共十二段,是浙派陳牧夫所傳;其後李芳園的《琵琶新譜》亦收有此曲,並改名為《鬱輪袍》,小標題增至十五段;沈浩初的《養正軒琵琶譜》亦有收錄,惟仍用《霸王卸甲》之名。樂曲描寫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漢爭雄、西楚霸王項羽戰敗於垓下的英雄悲劇;故開始時音節頗覺雄壯,後至楚歌一段則聲調悲涼矣。


《春江花月夜》

古曲
柳堯章等改編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7)

  樂曲原名《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等。屬琵琶大曲,原有抄本流傳,後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稱《潯陽琵琶》,各種譜本的分段及小標題多不相同,二十年代,大同樂會柳堯章根據汪昱庭所傳《潯陽夜月》譜,改編成合奏曲,鄭覲文為之另取名《春江花月夜》;後按合奏曲的處理,恢復成獨奏,曲名仍之。全曲描繪了夕陽西下、山水相映、鼓聲迴蕩、漁舟晚歸的大自然景象,是一首優美的中國式音畫。
 

《塞上曲》

古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8) CD II (15)

  此曲最早收錄於李芳園編輯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據本為華秋蘋等編訂的《琵琶譜》所收之武林逸韻,是浙派陳牧夫所傳西板四十九曲中五首情緒一致、各為六十八板的小曲所組成的一首文套,取名《塞上曲》,並偽托為王昭君所作。內容借意王嬙出塞、懷念故國家園的心情,抒發出一種哀怨淒楚的情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大浪淘沙》

華彥鈞作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9)

  此曲為瞎子阿炳傳譜,他所演奏的曲調來源,通常都是一個啞迷,無法印證出處;據他說此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經過他在技術上的修飾,成了琵琶曲;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考證到與此曲有關的道家音樂,因此這可能就是阿炳的作品。樂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細膩安靜地訴述了他對人生不平和的感慨;第二段用發展的手法,情緒漸次高漲,富有推動力的音調與前段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段採用十番鑼鼓《將軍令》的曲調為素材,以明朗鏗鏘有力的節奏,作為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月兒高》

古曲

琵琶獨奏:衛仲樂 CD I (10)

  此曲是一首流傳悠久的樂曲,相傳為唐明皇遊月殿聞紀之音。由南北曲的曲牌《月兒高》、《桂枝香》、《解三醒》、《玉抱肚》、《金絡索》、《畫眉序》、《紅繡鞋》等組成。樂譜最早收錄於一八一四年蒙人榮齋所編的《弦索備考》中,是合奏譜;其後華秋蘋等又將之收入所編訂的《琵琶譜》中,把原有的曲牌名稱改換為《海島冰輪》、《銀蟾吐彩》等寫景的小標題;後來李芳園的《琵琶新譜》也收有此曲,並改名為《霓裳曲》。樂曲分起、承、轉、合四個部分,旋律動人,極富韻味,衛仲樂演奏不僅描寫烘雲托月的自然仙景,而更強調塑造千姿百態的舞蹈形象。
 

CD II

*古琴部份*
 

《醉漁唱晚》

張孔山傳譜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1)

  據明代琴譜《西麓堂琴統》所說:是曲為唐代詩人陸龜蒙和皮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而作。明代的另一部琴譜《杏莊太音補遺》又曰此曲蓋本張仲宗詞,云:“明月太虛同一照,宅忘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煩惱?”這首詞表達了明月之下駕舟飲酒的漁人對世俗的蔑視和得意自在的神態。但這些明版譜本早已無人演奏了;近代流傳的《醉漁唱晚》是清末琴家,四川青城山道士張孔山的傳譜,它與前說的《醉漁唱晚》是同名異曲,但這些古譜解題中所云的樂曲意境,卻也是適宜的。此曲結構嚴謹,語言簡練。其中描寫漁父醉歌、小舟顛簸的情景,頗有特色,是一首極為精緻的琴曲小品。
 

《流水操》

琴硯齋藏譜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2)

民樂合奏: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師
編曲:衛仲樂
指揮:夏飛雲 CDII (14)

  琴曲內容出《呂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伯牙彈琴能表現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而知音好友鍾子期都能深刻領會。因而有伯牙作《高山流水》的傳說。明代《神奇秘譜》說:“《高山流水》本為一曲,至唐分為二……。其中《流水》一曲在明清時得到更多的發展,特別是清末《天聞閣琴譜》所載川派琴家張孔山的《流水》,增加了許多“滾拂”手法以增強水勢的藝術效果,號稱《七十二滾拂流水》或《大流水》。在近代又演變出多種彈法,衛仲樂的據本乃未刊行的手抄本《琴硯齋藏譜》。
 

《平沙落雁》

古音正宗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3)

  琴曲中亦有以《雁落平沙》為名,琴家簡稱此曲為《平沙》,至於作者則眾說不一,有謂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皆未有所證。曲譜最早見於一六三四年的《古音正宗》,自刊出後深受各派琴家喜愛,廣泛流傳,版本繁多,是傳譜最多的琴曲之一。曲情是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來寫秋天的景物;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梅花三弄》

蕉庵琴譜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4)

  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共分十段,其中有五個合尾段落,比喻梅花之開五瓣;又有主題在三個不同音區出現,是為三弄;故有《梅花三弄》之稱。衛仲樂演奏譜是廣陵派琴家常奏的《老梅花》譜。曲譜的名稱與曲趣原無相關之處,後人因其名而附會為晉代桓伊之笛曲《梅花曲》,用以表現梅花高潔安祥的靜態,曲調急促處像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
 

《長門怨》

梅庵琴譜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5)

  漢代的相和歌中有《長門怨》之曲名,其題材表現陳皇后阿嬌被漢武帝冷落在長門宮時的哀怨心情。近代流行的同名琴曲在《梅庵琴譜》中刊出,具有山東地方音樂的風格,可能是後人按其意而擬作,是諸城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普庵咒》

天聞閣琴譜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6)

  琴譜最早見於明末《三教聲琴譜》,又名《釋談章》;據佛學大辭典:“普庵為臨濟十二世之孫,牧庵忠禪師之法嗣,名印肅,號普庵,宋孝宗乾道五年入寂。"按琴譜旁之梵字母漢譯,疑為普庵禪師之咒語,後人以律調擬之,以助學習梵文發音;其後曲調漸次脫離文本,成為一首完整的古琴獨奏曲。故今流傳的琴譜有二;一為有辭者,即普庵印肅禪師之咒語;另一無辭者,專寫鐘磬鐃鈸唱讚之聲,聽之不啻魚山聞梵。


《陽關三疊》

琴學入門

古琴獨奏:衛仲樂 CD II (7); (16)

  此曲又名《陽關曲》,最早見於《浙音釋字琴譜》,以唐代王維《送元平之安西》詩為主題,該詩曾被譜寫成《渭城曲》,並收入在《伊州大曲》中,全曲分三大段,用一個基本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因歌詞中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句,所以有《陽關三疊》之名;後被譜成琴歌流傳至今,也有去其辭,單獨由琴來演奏。衛仲樂的演奏特別強調將詩中依依借別的真摯感情,作了深刻入微的表現。

*二胡部份*
 

《苦悶之謳》

劉天華作曲

二胡獨奏:衛仲樂 CD II (8)

  《苦悶之謳》又名《苦中樂》,創作於一八二九年,吐出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及對處境所作的奮鬥和堅持往前的意志;在尾聲中揭露了環境的困難、情緒的苦痛而結束。
 

《月夜》

劉天華作曲

二胡獨奏:衛仲樂 CD II (9)

  《月夜》初步蘊思於一九二一年,南方夏天非常炎熱,在夏夜星空下的庭院裡,劉天華手持樂器在彈奏,使他自己和周圍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初步構思了《月夜》的主題;一九二四年他把它完成了,表達對自然界的感受,以及當時他內心深處的感情和思想。
 

《病中吟》

劉天華作曲

二胡獨奏:衛仲樂 CD II (10)

  《病中吟》又名《安適》、《胡適》,就是人生往哪裡去的意思。旋律初稿創作於一九一五年,是描敘在貧病失業下,內心的鬱悶及要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意志及抱負;《病中吟》不是生病中的呻吟,而是心中苦悶如病。
 
 
*簫部份*
 

《妝台秋思》

古曲

簫獨奏:衛仲樂 CD II (11)

  衛仲樂於一九三零年左右根據琵琶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段《妝台秋思》改編而成的洞簫獨奏曲,他利用洞簫特有的音色,並採用降B調吹奏,更覺婉轉動人。

 
*笛部份*
 

《鷓鴣飛》

湖南民間樂曲

笛獨奏:衛仲樂 CD II (12)

  這首樂曲原是流行在湖南的一首民間樂曲,衛仲樂將之進行加工和改編,使之成為一首笛子獨奏曲。樂曲形象地描繪了鷓鴣鳥從起飛前的準備到翱翔天空婀娜多姿的各種形態。人們通過對鷓鴣鳥的觀察,寄托著人們對自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合奏部份*
 

《走馬》

呂文成作曲

琵琶:衛仲樂
洞簫:孫裕德
二胡:陳永祿 CD II (13)

  樂曲又名《走馬英雄》,作者根據廣東牌子《大龍吟》、《鬧元宵》改編發展而成,常用於戲場上之拜堂等場面。今據之再編配成用琵琶、簫、二胡演奏的絲竹樂三重奏。

如果您對本商品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差評           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