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華二胡曲十首 演奏:高韶青
Erhu Pieces of LIU Tian-hua by George GAO
-
病中吟 Sigh of Ailment 7:08
-
月夜 Moonlit Night 4:59
-
苦悶之謳 Song in Desolation 6:09
-
悲歌 Song of Melancholy 3:01
-
除夜小唱 New Year’s Eve 3:29
-
閑居吟 Leisure 7:53
-
空山鳥語 Bird-call in the Mountain 3:04
-
光明行 March towards Brightness 4:32
-
獨弦橾 Monologue on a Single String 6:20
- 燭影搖紅 Candle Shadows, Flickering Red 4:08
高韶青
高韶青是一位當今風靡世界樂壇的二胡演奏家及作曲家。他的音樂才華不僅在他的二胡演奏中充分地體現出來,他的音樂創作也處處洋溢著靈感與生命。
高韶青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高材生,一九八八年以優異的學業成績,成為上海音樂學院有史以來第一個破格提前一年畢業的學生。畢業後,他被聘為中國中央民族樂團獨奏演員。
高韶青演奏的足跡遍及亞洲、美洲、歐洲,到處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人們對他的演奏有以下讚譽:「當今世界上的大師之一」、「他的音樂能力是不可比擬的」、「才氣煥發」、「他奏出了令人著迷的韻味」……高韶青曾與許多著名交響樂團、交響民樂團合作,包括法國Lille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上海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台灣實驗國樂團、Mississauga交響樂團、Georgian Bay交響樂團等。
高韶青是一位大膽創新的藝術家。一九八五年,即在他奪得北京全國二胡邀請賽一等獎的後一年,就第一個成功地移植並演奏了薩拉薩蒂的超高難度的小提琴曲《卡門幻想曲》,大大地豐富了二胡演奏的技巧和表現力,把二胡演奏技術推向了另一個高峰。高韶青的創新不只限於嚴肅音樂,他的音樂中吸收了眾多音樂風格,包括流行音樂、新生代音樂、爵士音樂、中東音樂、南美音樂等等,使二胡成為一件世界性的樂器。高韶青的音樂已將中國音樂引進了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無拘無束的空間。
除了他本人的一系列二胡專集外,高韶青的二胡演奏已被收錄到許多中外電影、電視、電台、廣告等媒介。最近他演奏的美國科幻電視系列片《Earth: Final Conflict》的主題音樂獲得「EMMY」大獎提名,並榮獲加拿大「Gemini」大獎。成千上萬的看過《Earth: Final Conflict》的觀眾迷上了他的二胡,同時也因此知道了這件發源於中國的樂器。
高韶青的作曲才能表現在他那些優美、動人的旋律。他的作品情感豐富、韻味濃郁,且脫俗超逸、清新瀟灑。他創作的樂曲及歌曲包括《異鄉鳥》、《吟》、《微動》、《天上人間》等;電影音樂包括《Yellow Wedding鳥》、“Chinese Chocolate》。
樂曲介紹
《病中吟》
劉天華作曲
《病中吟》又名《安適》、《胡適》,就是人生往哪裡去的意思。旋律初稿創作於一九一五年,是描敘在貧病失業下,內心的鬱悶及要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意志及抱負。《病中吟》不是生病時的呻吟,而是心中苦悶如病。
《月夜》
劉天華作曲
《月夜》初步蘊思於一九二一年。南方夏天非常炎熱,在夏夜星空下的庭院裡,劉天華手持樂器在彈奏,使他自己和周圍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初步構思了《月夜》的主題。一九二四年他把它完成了,表達對自然界的感受,以及當時他內心深處的感情和思想。
《苦悶之謳》
劉天華作曲
《苦悶之謳》又名《苦中樂》,創作於一九二六年。樂曲吐出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及對處境所作的奮鬥和堅持往前的意志;在尾聲中揭露了環境的困難、情緒的痛苦而結束。
《悲歌》
劉天華作曲
《悲歌》又名《處世難》,創作於一九二七年,是一首抒情小品。樂曲吐出了一個有志者內心感到的焦慮、孤獨及悲哀;表現了他在事業和生活上受到挫折的內心苦悶和彷徨;欲以詠洩其抑鬱憤慨的訴苦之情而作。
《除夜小唱》
劉天華作曲
《除夜小唱》又名《良宵》,創作於一九二七年農曆除夕。劉天華先生約了當時和他一同忙著籌備國樂改進社的青年們到他家中過年,此曲就是那夜的即興之作。
《閑居吟》
劉天華作曲
《閑居吟》創作於一九二八年暑假,以豐富細膩的情感描寫了暑期的生活及對國樂改進社的成立抱著希望的心境,但想到當下處境則仍舊覺得很困難。
《空山鳥語》
劉天華作曲
《空山鳥語》發表於一九二八年,是根據唐詩「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一句意境而作,描寫山谷中鳥語花香的歡樂景象。曲中運用了三弦拉戲的模擬手法,二胡的技術在這曲裡嶄新地表現了絕妙的效果。
《光明行》
劉天華作曲
《光明行》創作於一九三一年。在國樂改進社成立後,外國人多謂我國音樂萎靡不振,故劉天華作此曲以證其誤。他吸收了西洋的進行曲式及轉調,但卻保持了民族音樂語言的風格特色。曲中表達了堅定和充滿對光明懷著希望和信心的情感。
《獨弦操》
劉天華作曲
《獨弦操》又名《憂心曲》,創作於一九三二年一月。在技術上祇用了一根弦,音色運用則借鑑了巴赫的提琴曲《Air for the G String》似自我的獨白,有感於國樂改進社的重重困難,盡情傾訴。最後結束在極弱的最高音上,表現出內心超脫困難、堅韌不懈的意志。
《燭影搖紅》
劉天華作曲
《燭影搖紅》創作於一九三二年五月,是劉天華創作的最後一首樂曲。這古典的曲名正恰當地表達出該曲的動態和瀟灑豐富的情感。旋律線富有中國古典色彩;節奏採用了三連音、三拍子及複拍子;舞曲式的旋律華麗而婀娜,在表面歡欣中又蘊藏了埋藏於心底深處的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