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乐韵 鲁日融民族乐器作品选(2CD)
Music of Changan | Compositions of LU Ri-rong
CD1
二胡篇
-
迷胡调 演奏:鲁日融
-
秦腔主题随想曲 演奏:姜建华
-
信天游 演奏:张冀文
-
丰收道情 演奏:牛苗苗
-
欢乐的秦川(齐奏) 演奏:马赛赛等
-
赶车(齐奏) 演奏:聂楠等
-
采花 演奏:牛苗苗
-
曲江吟 演奏:金伟
-
长安社火 演奏:孙凰
-
迷胡主题变奏曲 演奏:孙凰
CD2
重奏、合奏篇
-
二胡与交响乐队‧迷胡调
-
二胡、扬琴三重奏‧塞外情
-
二胡、琵琶、扬琴三重奏‧蝶恋花
-
五重奏‧寻觅
-
弹拨乐合奏‧怀念
-
弹拨乐合奏‧柯尔克孜舞曲
-
民族管弦乐合奏‧秦腔主题随想曲
-
民乐小合奏‧合欢令
-
民族管弦乐合奏‧长安社火
-
二胡与民族乐队‧二泉映月
鲁日融简介
男,汉族,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33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均县。1949年5月参加文艺工作。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曾任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该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一、二、三届副会长、第四届荣誉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艺术顾问,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集教学、演奏、创作、指挥于一身,发表主要论著有《国乐教育在中国高等音乐院校的地位》《“秦派二胡”及其风格技法》《现代国乐专业教育及乐队建设的历史回眸与展望》《刘天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历史成就及其现实意义》《长安古乐走向世界》《陕西民族管弦乐创作50年纪实——兼论长安乐派的形成与发展》等10余篇及《鲁日融二胡艺术》《秦派二胡曲论》《“秦派二胡艺术”研究文集》等专著。
主要作品有:二胡曲《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丰收道情》《采花》《信天游》《曲江吟》《迷胡主题变奏曲》;三重奏《塞外情》《蝶恋花》《鱼水情》;五重奏《寻觅》;弹拨乐合奏《柯尔克孜舞曲》《怀念》;民族管弦乐《长安社火》(合作)《合欢令》《欢庆序曲》(合作)等不同体裁的民族器乐作品20余首(部)。指挥20余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并录制CD出版,个人民乐作品专辑CD两盘,还为《黄土地》等10余部影视片指挥、配乐。担任的“民乐合奏课”教学获1992年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后应邀赴西欧多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文化交流,并先后指挥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香港青年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马来西亚专艺民族乐团、黑龙江民族管弦乐团。1991年访问法国期间,指导录制的《长安古乐》CD专辑,获巴黎查理·考斯学术大奖。2004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其“民乐艺术终身奉献奖”。主要生平事迹收入《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中国教育专家名典》、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人物传记》、美国《ABI世界文化名人录》等多家传记名典。
CD1—二胡篇
迷胡调
作于1958年秋。根据陕西东部华阴、华县流行的迷胡清唱曲中的“剪剪花”、“慢西京”两支节奏、旋法对比鲜明、各具特色的迷胡曲子为素材编创而成。全曲对比统一、技法新颖、风格浓郁,是一首独具西秦风韵的“秦派二胡”开篇之作。收录于《华乐大典·二胡卷》。
秦腔主题随想曲
1959年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曲改编。作品以西北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秦腔”戏曲音乐中的若干曲牌为素材编创而成,乐曲具有戏剧性的委婉格调和高昂激情,表达出西北人民勤劳、朴实、粗犷、豪爽的性格。此曲曾于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比赛由作者演奏后获得新作品演奏优秀奖。收录于《华乐大典‧二胡卷》。
信天游
作于1961年。乐曲以两支情趣对比鲜明的陕北民歌为基调编创而成。具有田野山歌风味、悠扬自如的慢板;情趣多变、轻快活泼的小快板;二胡与扬琴深情的对位呼应;好似一对恋人在黄土高坡相望歌唱,明亮的二胡泛音透发出对爱情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丰收道情
作于1961年。根据陕北地方说唱音乐“道情”的平调大起板为素材,以黄土高原庆丰收为背景编创而成。音乐高亢、明快爽朗、豪放舒畅。描绘出金秋时节陕北人民庆丰收、跳秧歌、跑旱船、舞腰鼓的欢庆场景。
欢乐的秦川
作于1964年。乐曲以陕西渭北地区的民间音乐“韩城秧歌”编创而成。浓郁的地方风格、鲜明的节奏对比、起伏的旋律线条,展示出农村佳节闹秧歌、耍社火的欢乐场面。二胡上颤揉、回滑、大跳、小顿弓技法的运用,更显示出音乐格外风趣、俏皮。全曲充满朝气、诙谐舒展,描绘出秦川大地节日欢舞的热闹景象。
赶车
作于1977年。鲜明的主题形象和明快动感的韵律节奏,描绘出陕西关中农村在收获之季,赶车人扬鞭催马、高歌欢唱、喜气洋洋地奔驰在八百里秦川这块富饶的田野大道上的情景。展现出渭河两岸车轮滚滚、马蹄连连、人欢马叫,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采花
作于1979年。根据陕西关中东部流行的“迷胡清唱曲”同名曲子“采花”编创而成。音乐轻巧、流畅,乐曲中段调性略有变化和游移,更具歌唱性。全曲旋律起伏、节奏明快、活泼舒展,是一首精悍的“秦派二胡”小品。
曲江吟
作于1979年。乐曲以陕西“迷胡”和“碗碗腔”音乐为基调,并吸取戏曲音乐中的多变板式和戏剧性的对比手法,叙述人间哀与怨、悲与愤交织感情的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曲由引子、慢板、快板、急板、尾声五个章节组成。音乐悲切激越、浅吟低唱、跌宕起伏、婉柔铿锵,是一首具有叙事性的二胡作品。
长安社火
1981年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曲移植改编。音乐主题鲜明、线条清新、旋律动听。富有明快、歌唱性的二胡韵律和模拟打击乐的炫技表现,揭示出改革开放后的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是一首地方风格浓郁的二胡佳品。
迷胡主题变奏曲
作于2004年。此曲取材于陕西东府迷胡小曲“银扭丝”。全曲在同一主题上,以G为宫,采用首调固定记谱法,并在不同的音型节奏和三个调性上开展变奏。音乐轻快自如、节奏多变、平稳流畅、起伏跌宕,是一首具有异风新韵的主题变奏曲。
CD2—重奏、合奏篇
二胡与交响乐队《迷胡调》
2006年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与中国电影交响乐团合作,经闵乐康配器、刘炬指挥录制的《迷胡调》,使此曲音乐表现更为宏伟深化、和声织体更为丰富多变,具有交响性,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一交响乐队版本还先后由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巴黎爱乐乐团与闵惠芬合作演出,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反响。
二胡、扬琴三重奏《塞外情》
作于1955年春。作品以内蒙民歌为素材,全曲由主部:欢乐的小快板,副部:活泼柔情的中板,和紧缩了的主部再现三个部分组成。全曲音乐风格鲜明、旋律明快流畅、富有歌唱性。1956年作者参加全国首届音乐周演奏此曲,期间,和与会代表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二胡、琵琶、扬琴三重奏《蝶恋花》
作于1976年。此曲根据赵开生先生为毛泽东诗词《蝶恋花》谱写的弹词开篇改编创作而成。全曲由七个乐段连接组成。运用复调、和声、对位的技法丰富加深了作品主题的音乐内涵与意蕴。全曲以二胡为主线,贯穿连接各段,琵琶、扬琴通过变幻的节奏和支声旋律铺垫呼应,三件乐器相辅相成,融成一个默契的整体。无限深情地表现出人们对先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
五重奏《寻觅》
作于1990年春。此曲应日本友好人士、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干事长赖成为柱先生和日本尺八演奏家三好芜山先生之约而创作的日本尺八与中国民乐组合的五重奏。作品从历史的视角描绘出中日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和中日友好事业蓬勃兴旺的局面,以及对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前景的憧憬。全曲由眺望(引子)、寻觅、合欢、展望(尾声)四个乐段组成,是一首赞颂中日世代和平友好的民族室内乐作品。
弹拨乐合奏《怀念》
作于1976年。根据歌曲《毛主席的恩情不能忘》改编而成,音乐情深意长、赞美颂扬、激情悲壮,描绘出各族人民对毛泽东等老一辈伟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恩之情。柳琴、抱笙、梆笛的领奏,更突显出西域音乐的色彩与风情。
弹拨乐合奏《柯尔克孜舞曲》
作于1976年。根据石夫创作的《柯尔克孜人民歌唱毛主席》歌曲改编创作而成。富有歌舞性的欢快节奏以及多变的音乐风格色彩,描写出柯尔克孜人民善歌善舞、歌唱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民族管弦乐合奏《秦腔主题随想曲》
作于1958年。这是作者首次以戏曲音乐为素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富有戏曲性的委婉格调和高昂激情,加之板胡、三弦、古筝与乐队的对位技法,更加深了作品的地域色彩风情。表达了西北人民勤劳朴实、豪放粗犷的个性。此曲曾于1959年被评为陕西省纪念建国十周年优秀作品。
民乐小合奏《合欢令》
作于1986年。乐曲为电视剧《情系武当》中“武术”表演场面创作的背景音乐。曾获1993年全国小型民族器乐创作优秀奖。音乐活泼清新,韵味恬淡优雅,不时流露出某些鄂西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
民族管弦乐合奏《长安社火》
作于1981年。“社火”是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民间广场表演艺术。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常由“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和大型高台“芯子”组成,每逢佳节喜庆之际,多彩的“社火”便活跃在农村乡镇,场面十分壮观。作品以秦腔音乐为素材,通过对陕西关中农村生活中“闹社火”这一民俗活动侧面的描绘,揭示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可喜变化,表达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未来的向往。音乐风格鲜明、欢快热闹、优美动听,是一首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风貌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此曲于198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音乐作品三等奖。
二胡与民族乐队《二泉映月》
华彦钧曲,这是一首超地域、超民族、超国界的经典世界名曲。由彭修文改编的二胡与民族乐队《二泉映月》更丰富加深了作品的音乐内涵,成为20世纪华人经典名作。鲁日融先生在花甲之年演奏的《二泉映月》质朴无华、意蕴深情,表达了演奏者对民间艺术家阿炳的缅怀与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