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離騷 邵琳二胡專輯
Erhu Recital of SHAO Lin
指揮:何占豪 Conductor: HE Zhan-hao
*上海管弦樂團協奏、伴奏 The Shanghai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二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Erhu Concerto: The Butterfly Lovers 25:42
-
*燭影搖紅 Candle Shadows, Flickering Red 3:43
-
*二胡與樂隊《離騷》 Erhu and the Orchestra: Lisao 9:48
-
空山鳥語 Bird Call in the Mountain 2:57
-
寒春風曲(古箏伴奏:李潔) Chilly Spring (Zheng: LI Jie) 7:47
-
苗嶺春早(揚琴伴奏:烏蘭托亞) Early Spring in Mount Miao (Yangqin: WU-LAN Tuo-ya) 3:48
-
懷鄉行(揚琴伴奏:烏蘭托亞) Homesick (Yangqin: WU-LAN Tuo-ya) 7:00
邵琳
青年二胡演奏家邵琳一九七一年十月生於新疆一個音樂愛好者家庭,七歲開始學習二胡。九歲被選拔參加「新疆之春」演出,是當時舞台上年齡最小的獨奏演員而引起當地文藝界的注意。
一九八二年初夏,她母親不遠萬里把邵琳帶到上海,投考全國聞名的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由於她超人的音樂感覺和敏銳的聽覺能力,雖然在二胡技巧上比不上大城市的兒童,富有遠見的老師們還是錄取她為這所天才兒童音樂學校的正式學生。年幼堅強的小邵琳深知自己欠缺二胡技術基礎,決心刻苦練習追上同伴。在盧建業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一年的努力,考試成績竟然名列全校第一,不得不使老師們暗暗欽佩。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四歲的邵琳和上海其他小演奏家一起應邀赴日本訪問演出,深為日本朋友的讚賞。同年九月邵琳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師從林心銘老師,其間學習並掌握了各種風格的二胡樂曲,如《河南小曲》、《懷鄉行》、《秦腔主題隨想曲》、《新婚別》、《長城隨想》等著名樂曲。由於她出色的演奏才能,一九八七年七月作為獨奏演員隨上海廣播電台合唱團赴香港演出,她的演奏得到香港前輩音樂家和聽眾的讚賞。
一九九一年邵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本科,在吳之珉教授的指導下,全面加強了自己的音樂修養,刻苦鑽研二胡技巧。在向演奏家邁進的道路上,她逐漸成熟了,有紮實的基本功、良好的音樂感覺,對作品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演奏既有激情又有內涵。何占豪教授認為她是一位很有潛力的青年演奏家,一九九三年特地為她編寫了二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並編配了《離騷》等其它樂曲,成功的為她錄製了第一張激光唱片——《邵琳二胡專輯》。出色的演奏技巧、扣人心弦的琴聲,充份呈示了邵琳的音樂才華。
樂曲介紹
二胡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何占豪、陳鋼曲
何占豪改編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部富於戲劇性的標題協奏曲,取材於中國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浙江鄉村聰敏、熱情的少女祝英台,不顧封建傳統的束傳,女扮男裝外出求學。她與善良、純樸的青年書生梁山伯同窗三年,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二人分別時,祝用各種比喻向梁表白內心蘊含己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得知祝竟是個女子,急忙趕往祝家求婚。不幸,祝已被其父另許豪門。梁祝在樓台淒然相會,立下「生死不離」的誓約。不久,梁悲憤死去,祝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後,毅然投入梁墓,殉情而死。梁祝死後,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這部協奏曲寫於一九五九年,原為小提琴協奏曲,一九九三年改編為二胡協奏曲。它以浙江地區越劇的唱腔作為素材,按照戲劇構思佈局,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
協奏曲以單樂章奏鳴曲的形式寫成:
呈示部〈相愛〉——在江南秀麗的春色中,出現獨奏二胡詩意的愛情主題。二胡與大提琴如歌地對答,比擬出梁祝的相識。活潑的迴旋曲剖劃出梁祝同讀共玩兄弟般的情誼。最後,曲調轉入緩慢,訴說二人依依惜別之情。
展開部〈抗婚〉——祝的抗婚主題(獨奏二胡)與祝父的逼婚主題(樂隊)強烈對抗,塑造出祝忠於愛情的堅毅形象。二胡與大提琴纏綿悲切、如泣如訴的相思曲調,深入地刻劃了梁祝在樓台相會的悲劇場面。後部分曲調富有變化地描述了梁的病逝及祝哭靈投墳的悲劇高潮。
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仙樂襯托下,愛情主題重新出現,表達了人民美好的願望——梁祝化成一對彩蝶,翩翩起舞。人們歌頌著他們忠貞的愛情:生前不能共羅帳,死後天上成雙對,千年萬代不分開,梁山伯與祝英台。
《燭影搖紅》
劉天華曲
何占豪配器
這是一首單主題變奏曲,樂曲輕盈、歡快,但較為悲切的引子和富於幻想的結尾使人們覺得這些歡快的意境不過是不幸主人公的幻想而已。
二胡與樂隊《離騷》
林沖、姚盛昌編曲
何占豪編配
《離騷》原是我國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不朽代表作,相傳唐代人根據詩篇內容作成同名古琴曲。
二胡與樂隊《離騷》取材於古琴曲,富感情內涵的慢板揭示屈原憂國憂民和遭誹謗、流放後沉重而痛苦的心情;激情的快板與急板表現詩人對統治集團腐朽勢力的憤慨和不肯與世沉浮的鬥爭精神,樂曲以屈原投江後人們對他懷念而告終。
《空山鳥語》
劉天華曲
作者創造性地用模擬手法將鳥語音樂化,使樂曲的造型性與抒情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因而使音樂優美生動,富有情趣。
《寒春風曲》
華彥鈞曲
阿更配伴奏
一位剛直頑強的盲藝人通過二胡向人們傾訴自己坎坷的生涯。樂曲深刻揭示了阿炳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內心感受,旋律扣人心弦。
《苗嶺春早》
段啟誠曲
樂曲取材於富有苗族特色的「飛歌」。山歌似的自由散板和明快熱烈的快板描寫苗族人民愉悅的心情和熱烈歡騰的舞蹈場面。
《懷鄉行》
陸修棠曲
一九三六年秋正是國家面臨淪亡的時刻,作者有感而發,在懷念美麗故鄉之時,傾注了悲憤的感情,反映了憂國憂民之心。小快板表現出急切返故鄉的心情,音樂在懷念中交織著激動悲憤之情。